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范文

    徐玉春

    【摘 要】随着我国对教育行业的重视度不断加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这是我国教育事业进步的表现。但学生综合素质下降这一严峻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数学课程几乎是所有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但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兴趣、掌握程度亟待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不懂、不爱学”的现象。基于此,本文将简述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并结合信息化发展进程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高職数学;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16-02

    引言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对数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不爱学、学不懂的现象。数学作为各高等院校最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点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掌握,高职院校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络平台转变教学模式,使数学枯燥的理论计算内容生动化,化难为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夯实数学基础,塑造独立思维能力,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一、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且数学基础薄弱。

    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大体由五类构成:其一是自主招生登记入学的,这部分学生主要来自于技校、中专、职高三类学校;其二是统一参加高考但是成绩不理想的应届高中生;其三是对口单招;其四是中职高职“3+2”式分段培养;其五是本科“4+0”式联合培养。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上相对比较欠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是专业技能培训,为社会输送针对性人才,造成高职学生非常重视专业课程,以期在毕业之后可以获得工作的机会,而对于数学课程则秉着只要及格就好的心态,主观态度不端正,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对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毫无用处,以至于在数学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这是对数学的认知严重不足,需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明确数学学科的学习目标及意义。与此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很多学生的数学水平还处于初中阶段,无法理解吸收学习内容抽象、理论体系复杂、思维逻辑严谨的高职数学知识,给任课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高职数学教学方法陈旧。

    我国传统的高职教学方式是满堂灌,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整堂课程中教师通过教材-板书的形式进行讲授,课后布置的作业也是举一反三的练习,也就是说传统教学是单方向知识传授,导致学生没有参与感,学习积极性较差,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较差,不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老师不清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的能力水平,使教与学处于分离的状态,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大相径庭。

    二、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1.教学资源得以整合。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混合式教学理念运用在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教学资料得到整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立体更为细化。目前,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通常出现学懂了一节课程内容,但是不能将所学内容与前后学过的知识相联系,也就是说知识的衔接性差这是高职学生的重要薄弱点。对此,高职院校应创建师生共用网络学习平台,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困难点,将数学的相关知识以思维导图或框架概览的形式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下载到自己的手机或者电脑上或者打印出来,以框架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衔接度。与此同时,授课教师还可以将知识思维导图制作成动画,在课程开始之前展现,使学生利用课上时间就可以温故知新,将已学内容夯实。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完成图形、动画、视频的制作,比如三角函数的图形绘制、高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这不仅可以克服原有板书作图的耗时、不精确、不直观立体等缺陷,避免对学生的误导,还可以通过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强化其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激发学生之间头脑风暴。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习的兴趣降低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数学学科具有知识体系复杂、内容晦涩难懂、要求独立逻辑思维能力等特点。在这种学科特点的前提下,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是学生没有得到知识内容的及时消化,就进入了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所学知识点知识一知半解,不能实际应用,甚至在做作业时也是套用老师提供的解题步骤,对其中真正的推导过程困惑不已,而且大量的知识累积只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停留在表面,不能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内容。所以,课堂的“头脑风暴”法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现象,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或升本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第二,通过学习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使学生不用局限于传统的“课上有老师,课下靠自学”的学习模式。针对于不懂的计算方法、技巧及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在线课程或者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微课的方式掌握基础的知识点。老师也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某一部分知识之前,预先提供课件或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推导学习,在课上教学时,学生已具有基本的知识储备,老师可以更为深入的讲解或提问来扩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储备量。

    3.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

    目前,学生对手机、网络的非常着迷,授课教师不妨将学生对电子设备及网络的着迷与数学教学进行结合,将所有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布置研究小课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进行资料的查找,并整理得出最终探索的资料内容,这种学习形式可以广泛运用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或者数学建模推导中,比如在学习概率论中全概率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可以自行建模推导,得出最终结论。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的应用

    1.线上线下结合教学。

    通过上述的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不难发现它具有两大不足:其一课上与课下分离,其二是教与学分离。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这两大弊端。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在课上可以听老师讲解,课下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式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完美结合,延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内容的丰富量,解决了学生课堂内容无法吸收的困境,更清晰的掌握学习的目的、内容,用科学的方法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时间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在线学习报告,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教与学的结合。

    2.微课碎片化教学。

    微课指的是借助信息技术,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层次的筛选,重点、难点进行的片段讲解视频,使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不论是在公交上、午休前,都可以及时高效的进行学习,这是以碎片化学习模式呈现的一类教学资源。微课通常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知识针对学员学习情况,聚焦某一个或两个知识点,讲述的特定的内容,讲解主体突出,内容形象具体,使学生可以短时间之内攻破薄弱点,深受学生喜爱。微课不仅可以用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更可以用于高职数学学科。高职数学的重难点突出,授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专门录制微课视频,方便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同时还可以将微课用于课中,丰富课堂形式。由此可见,微课课程是整体性在线课程的完美补充,它可以将繁琐、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拆分,学生可以逐一攻破,再根据在线课程的思维框架将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获得有效地学习资料,丰富了教师授课形式,对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微课的学习数据加强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了解,使数学教学和学习的效果显著提高。

    结束语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在校住宿,校园内网络已全面覆盖,为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基础保障。学生可以在宿舍集体里相互探讨学习,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更加熟练的掌握知识内容,扩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自信与想法走入课堂,使得改良后的传统课堂互动教学即面面教学才能有效进行。当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尝试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教学问题存在,如不同專业的学生在学习高职数学时,对问题的理解,对高职数学作用的期待都是不一样的,教学资源需要不断更新,它使用的时机选择也应该恰到好处,这在今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仍需要不断摸索,反复尝试,得以优化。

    参考文献

    [1]吕为,曹景龙,郭朝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01):77-80.

    [2]周婷婷.混合式教学在高职数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51):334-335+34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