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尝试下水作文,提升写作水平 |
范文 | 陈小丽 【摘要】“下水作文”——在中小学语文界,恐怕已经算不上一个新鲜词语,但是“下水作文”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2017年高考落下帷幕,全国各地“才气”、“勇气”双全的教师纷纷呈现了他们的下水作文。那么“下水文”对农村作文教学改革的意义究竟有多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下水文”的意义,突破农村作文教学瓶颈、“下水文”的撰写,打开作文写作思路、“下水文”的运用,提高作文写作效率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下水文 教师修养 作文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204-02 教师多写下水作文的呼声早已有人提出,但是环顾校园,真正能够坚持的老师寥寥无几。不但学生不愿写作文,教师一样不愿意写。是教师们没有写作水平吗?显然不是,初中语文教师大多是经过正规、系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多年的阅读积累和教学实践,应该更容易比学生写好一篇作文,只不过没有形成写作的习惯罢了。 一、“下水文”的意义,突破农村作文教学瓶颈 (一)了解习作瓶颈 教师写下水作文的好处毋庸置疑,只有自己身先学生,才能予学生以激情与动力,这与带兵打仗身先士卒的好处异曲同工。教师经常写“下水作文”,才能了解学生习作时的瓶颈,若己已昏昏,怎使学生昭昭,怎能搞好作文教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下水,哪知水之深浅,又如何能写? 我认为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下水和学生一起写作,不仅有必要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在下水作文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写作的困惑,并予以点拨。有次,让学生写写身边的景,发现习作时,学生的写景无法调动自己的感官,让景活起来。于是,我利用下水作文及时调动学生,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想象丰富了,描绘生动了,一篇言之有物的习作就一气呵成了。有的学生写道:“似一酿陈酒,泼落——这沉淀了岁月所有热情的秋啊!你是这般热烈,熠熠的,熠熠的,树林层叠而起,一棵老树的顶端,被你灌醉,氲上了星星点点的通红,便映衬着下一簇的苍翠。一点飞鸿影下,霎那间,风骤起,树飒起,叶匝地。有声,是否牵动着我心底儿沉醉于秋后的喃喃低语?这一荡叶儿迎着风,载着热情满怀,‘我在飘舞它们嚷嚷。‘我在飘舞它们欢笑。声声热情打入我心,激荡!”。 (二)体验写作过程 教师要蹲下身子,努力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总体的生活经验,了解他们的阅读面和知识面,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时尚热点等。在写作中说出他们的话语,表达出他们的情感,反映出他们的思想。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下水作文,更便于他们学习与模仿。另外,教师还得为学生开列读书目录,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关注生活,帮助学生走出个人狭小的空间,走近自然,走近生活,走近社会。从而使学生避免简单模仿,在学习的同时,能绽放出创造的光芒。在共同的习作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契合。有了这种心灵的碰撞和契合,就有可能实现教和学之间的零距离。学生看到自己尊敬的老师为自己付出的劳动,心灵上一定有许多感慨,而这种感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是可以取得巨大的感情回報的。在写作的时候,学生期待着老师的作文,看看老师的范文怎么样。如果很好,可以给学生一种启迪,学生觉得有道理,觉得精彩,那份敬佩之情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并且渗透在以后的语文学习当中,这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二、“下水文”的撰写,打开作文写作思路 (一)教师下水作文,紧贴综合性课程 我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将综合性课程教学和写作课结合起来,而这种写作课出于它的特殊性,我更多的是用我的身体力行去引导学生,所以下水作文就成了我的首选。 下水作文和综合性学习课程都是人文性教育的一种体现,而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各环节的自由性也为下水作文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也为下水作文进入课堂成为了一种师生互动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下水作文和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不仅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里赏析了老师的作品,而且在言传身教中,学生的课堂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我认为进行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不如与写作相结合。我在教学中设置“我与文化遗产”这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多角度地写作。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幻灯片直观生动地展现温州的文化遗产,课堂中我先让学生充分地说,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然后要求学生和我进行写作竞赛,在15分钟内完成300字的片段。这下学生激情高涨,他们既想看看老师当堂写作的能耐,又想与老师去较较劲。全场一片沉寂,只有沙沙的写字声和沙沙的雨声。我开始“下水”,我用我的激情进行创作。 我通过自己现场演示,接下去要求学生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诉说“我与文化遗产”。 当一种又一种的传统技艺消失在我们的眼前,越剧却仍然行走在消逝中,越剧作为第一批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剧种,虽没有消逝,但已不似当年的繁华。夜渐渐深了,一阵又一阵风吹过,闯进了我的心儿,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当时间沉淀了一切,又有谁能真正想到去爱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去接下这无比重大的责任呢?当所有人都沉迷于日韩潮流时,又是否会有人在意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更有义务去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它们不会消失,永远地传承下去。 本堂课中学生异常活跃,他们时而细心聆听,时而会心一笑,时而皱眉不语,时而若有所思。一旦有精彩文句展现,我就不吝惜掌声,把赞赏送给学生。下水作文在本次综合性学习课里如鱼得水,我和学生在彼此欣赏中都感受到了创作的欣喜。 (二)教师下水作文,关注学生需求 一节课45分钟,容量有限,要想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必须考虑学生当下写作的需要。以学生的写作学情为基础,制定每节课切实而有效的目标,期待解决一二个写作困惑。比如,我们上八上第四单元的《白杨礼赞》,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学生对于托物言志的用法还是有一些疑惑,我们就专门上了一节托物言志的写作课,层层铺设支架,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正因为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写作,学生的作品还是可喜的。有学生这样写:“几丝冷雨,几声蛙鸣,几株残草,寂寥、幽静,被雨水浸润的野畔更显孤寂。荷独自蹁跹起舞,旋转、挥袖。满池的绿,似乎要将空气也染成绿色,吸入的满是夏的蓬勃。袅娜的荷花点缀其中,似颗颗明珠,似碧天星星,似出浴美人……雨滴的碰撞带出了清脆细碎的声响,从裙角滚落,又被厚厚的荷叶接住,拥进怀里,余音悠长……细雨绵绵,一池舞动的荷如若玉指弹起无数古筝,那么顿挫有致。浸透着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香,似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潇洒出尘,清远悠扬……“可惜了这一池的的荷,竟生野畔无人欣赏!”我不禁叹息。“不,荷不为欣赏而绽放。”友人的话引起了我的沉思:荷,即使无人欣赏,也要吐露芬芳,绽放美丽。人,就算不被认可,也要活出精彩,舞出炫丽。” 三、“下水文”的运用,提高作文写作效率 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写作了多篇下水作文。每次下水之前,我都会认真审清题意,结合之前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确定写作的方向和重点。在作文评讲时,我会拿自己的作文作为例子,介绍自己的审题过程、对题意多角度的理解和分析、写作材料的选取、谋篇布局和写作语言中有意突出的技巧等,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在一堂题为《值得》的命题作文讲评课上,我写了一篇同题作文,没想到就是这样一篇文章,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收到了巨大的教学效果,我俨然成了学生的榜样。学生真挚淳朴的语言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动和快乐,以下是我摘录的部分学生的课堂感受。 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评了检测中的作文题《值得》。令我们高兴的是老师还为此写了范文。文章既有优美的语句,又有让人敬佩和感动的内容,还学会了作文的要点:开篇点题要简洁;结尾扣题,点明中心,深化主题;中间合理选材,确定好详略;合理分段,给人层次上的美感。(陈倩) 老师的作文给我这样的感受:开门见山、感人具体,本来我觉得挺难的命题,在老师的笔下却表现得极为简单,老师不愧为老师,看来要达到老师的水平,我们还需努力。(江喆) 上完了这节课让我感受到写作文确实需要真情实感,只有流露出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吴佳妮) 学生的评价让我颇有感受,教师的示范作用胜过千万句说教,学生可以心悦诚服地接受,下水作文富有极强的激励性和示范性,学生会因老师的参与,心里充满好奇心,认真选材构思,欲与老师比高低,作文热情高涨,与教师更亲近了,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作文指导。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一线的语文老师,让我们“下水”,在师生写作的互动中,既感受写作的甘苦,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促使学生尽情施展他们的写作个性和潜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向国庆的《教师“下水”事半功倍 》 [2]张家科的《语文老师如何写好“下水”作文》 [3]芷欣《好作文是“导”出来的》[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2011年Z1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