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 |
范文 | 范兰霞 摘要:当今我国社会,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更多居民倾向于把剩余资金进行金融投资。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各种理财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金融理财业务总量逐步增大,并且直接影响于银行理财业。以IT、网络交易平台、数据处理等相关技术支持的网络金融交易平台的发展,让普通人在投资理财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理财;营销;创新;品牌 首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业务现状,以及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从传统银行理财业务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银行打造自己的互联网理财营销平台,创新银行理财产品提升服务客户体验,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打造银行金融理财品牌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分析 (一)投资理财业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投资理财产品推陈出新,国内投资理财业务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层出不穷的各种投资理财产品之间,在各大银行、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投资机构表现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在具有垄断优势,需要与互联网平台以及第三方理财单位合作,以竞争者的身份参与投资理财业务市场。 (二)第三方金融管理服务机构发展迅速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在互联网金融的带动下,第三方金融管理服务机构得到快速发展。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参與使用了微信、支付宝等互联金融第三方支付系统,这也带动了更多人通过余额宝、零钱通等进行网络金融投资理财,最终将推动国内投资理财市场的变革和发展。 (三)储蓄在居民投资理财方面占有很大比例 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网络支付、手机银行给人们的投资理财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虽然从客观上看互联网金融理财业务总量正在逐步增大,但总体来看,银行储蓄仍然在我国居民投资理财选择上占有很大比例。互联网金融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投资方式,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很多人在投资理财选择上有所疑虑。所以,互联网金融业务虽然发展迅速,而许多投资者也只是拿出一小部分资金用于互联网金融理财。 二、互联网金融对当前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对原有事物造成影响,在金融投资理财业务领域也是如此。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给金融投资理财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各种新的投资机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对于传统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不可避免。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覆盖人群广和操作便捷的优势,顺应了当前人们对于投资理财简便化、迅捷化,易掌握、方便操作的需求,让投资理财变得更加容易。而传统的银行理财业务操作手续复杂、占用时间多,这些与互联网金融投资平台优势相比明显不足,一般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人们使用,年轻人群体则更倾向于互联网平台投资。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互联网投资也有明显缺陷,比如管理不完善、信用度低,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没有完全纳入国家金融诚信系统,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如,近年来被新闻报道的网络投资诈骗事件、钻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漏洞案件时有发生。 从银行的理财业务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居民投资更加广泛化,大大降低了人们参与投资理财的门槛。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把个人多余资金放到互联网金融投资平台,不用出门就能把一些零线、余钱用于理财投资,这就大大弱化了银行作为投资理财以及支付中介的作用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银行投资理财产品业务的份额。 三、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银行理财业务要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 互联网金融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能够替代传统的金融投资营销平台。随着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网络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进行投资,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销售渠道大大拓宽,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可以弥补传统银行投资理财的不足。银行方面不需要更多投入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只要通过对接当前已有成熟的互联网平台,便能够导入网络资源中相应的流量。在此模式中,银行仍然是主动参与方,与互联网金融平台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只是把银行将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上传到第三方平台中营销。 在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对于银行理财业务营销而言,要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主动对接互联网金融平台,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优势发展自身理财业务。银行机构长久以来作为人们储蓄的国家金融机构,信用度高、网点规模大、忠实客户群体多,具有良好的信誉保障。银行机构在融合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下,在理财营销上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固有的优势,把线上营销与线下营销有机整合,有效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资源。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可以让银行开放的系统更容易参与到市场经营,掌握客户的大数据,延伸银行信誉度到广阔的网络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网络理财投资者。 (二)银行打造自己的互联网理财营销平台 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银行也可以不用通过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打造形成基于银行自身运用系统的理财营销管理平台。这种模式下,银行作为互联网理财平台的发起方和主导方,通过网络整合自己的理财产品、金融业务和客户资源,客户可以通过银行自己的互联网理财营销平台,直接参与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购买,不用经过第三方平台中介就能实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 这种银行自己打造的互联网理财营销平台,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可以直接通过银行金融网络,不用经过任何中间环节,把投资理财直接对接银行系统。目前,在众多理财平台中,其他类型平台合法性、规范性有待验证,而由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系统的权威机构,自身发起的网络金融理财平台,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法律法规的代销平台,在信誉度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减少客户在投资理财中手续费用,而且客户投资理财也更加放心。银行互联网理财营销平台与第三金融支付系统有着共同的优势特点,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时,完全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手机终端进行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销售,把线下实体经营与线上经营的优势充分整合的到一起,促进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高效化、便利化。 然而,就目前来看由银行自身打造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规模并不大,只是利用了互联网的一小部分,众多银行的参与程度还不够高。有的还仅限于银行系统内部、跨银行类的产品营销,其本质上和单银行营销性质差别不大。而且由于各银行之间竞争大于合作,此类平台在今后的银行市场竞争环境中还有待创新和改进。 (三)银行理财产品创新,提升服务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于理财营销来说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让理财投资更加贴近客户,更加贴近广大分散的中小投资者。这就要求在理财产品营销上密切关注广大客户的投资需求,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相关工作要围绕客户满意度开展。因此,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要强化理财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提高,提升客户购买理财产品体验。银行理财业务和产品推出,应认真分析研究投资客户群体的特点,明确市场定位,紧紧围绕客户体验做工作。可以通过发展远程银行、网络银行、移动银行等手段不断推出新理财产品,加强与客户的互动,及时解决客户反馈的问题。 在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监管规范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银行传统信贷、票据类等产品业务减少,这种情况下银行如何顺应市场、满足客户投资需求方面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银行理财除了要做好产品创新改革外,还要在管理组织架构、投资激励机制、理财业务模式、流程上进行改进,以谋求在未来理财业务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强对各种理财业务的整合,从单一的销售理财产品向综合理财服务转变,帮助理财投资者分析资产配置、财务现状、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财富主题规划。努力为客户打造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服务,在做好理财产品查询、检索和对比的前提下,全面完善银行自身金融服务体系。确保理财产品优质,价格合理、科学,最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投资服务解决方案。 (四)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打造银行金融理财品牌 品牌是一个公司或者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互聯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各行各业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顺畅,也给银行打造金融理财产品品牌带来了便利条件。传统银行是国家金融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础,金融业务信誉度好、认可度高,把这些优势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打造出银行自己的金融理财品牌,也是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业务的一个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在国内金融市场深入渗透,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模式趋于更加多样化、平台化和开放化。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的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需要建立网络大数据模型,进行金融数据标准化管理,打造网络金融产品品牌,扩大理财投资市场机会。银行可以通过自有网络销售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第三方平台数据,多管齐下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精准分析客户和营销产品,精准为客户匹配理财产品,精准提供理财服务。通过互联网金融数据模型,促进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流程实现网络化、自动化。用互联网这个数据媒介来提高银行理财业务运作能力、服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并积极探索新的互联网金融理财模式,扩大银行理财客户群体。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业务应以互联网为基础深耕金融领域,打造应用智能化、云端化新金融理财模式,推动银行与企业以及个人客户在理财方面的合作。银行通过互联网络高效经营理财产品,与不同层次的理财客户共享投资收益、共享发展成果,用主打的网络金融理财开拓市场。面向特定客户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理财解决方案,实现合作共赢,将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庄永超.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9):49-50. [2]张文琦,程艳芳,张宝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调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5):72-74. [3]申飞超,胡梦.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创新策略探究[J].现代商业,2019(32):117-118. [4]李晓红.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影响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5):79-80+106. [5]曾素琼.关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分析及对应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23):266. [6]孙娟娟,昌先宇.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下银行理财产品营销发展变革探讨[J].西南金融,2016(05):36-40. (作者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经管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