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供给侧改革下高职教育结构优化探析
范文

    【摘 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想,供给侧改革是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抉择。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仅是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供给与需求的层次结构性矛盾、专业结构性矛盾、模式结构性矛盾。对高职院校进行分类管理、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模式是实现精准供给,使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03-01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输送各类人才,也促进着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着技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和制造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从供给方面转变思路,进行改革[1]。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中,产业的升级以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高职教育的调整改革尤为必要。

    一、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供给侧改革是为了提高供需结构的协调性和适应度,达到市场的需求和人才供给协调发展。近些年来,高职教育的生源情况不容乐观,部分学校专业甚至出现了无人报考的情况,区域之间的发展也存在差异。基于此,高职院校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状况。

    1.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制度改革,也是教育转型期机制的改革。通过供给侧改革一是提高教育资源供给的质量,使社会对人才的供需矛盾处于平衡的状态;二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多样化,改变单一的发展形式,丰富教育的供给模式,为社会为企业提供更多具有特色的教育产品和相关服务,提供多层次的人才供给。

    2.高职教育产业结构转型的需求。

    在企业的转型发展中,落后的技术、人才必然会被淘汰,急需新技术新人才来适应发展以扩充产业,公司对生产技术和员工实践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要及时更新知识内容,调整教育的结构体系,来适应企业的变革发展与转型。对于企业来说,要改进落后的产业技术、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降低产业的成本、提高人员自身素质,使企业收益得到保障和提升。

    二、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及原因分析

    从供给侧的结构角度看,我国高职教育供给与需求存在脱节、错位现象,造成供给与需求的层次结构性矛盾、专业结构性矛盾、模式结构性矛盾。社会、企业、对高职院校办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市场需求向多元化发展,高职教育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完成转型与升级。

    1.供给与需求的层次结构性矛盾。

    (1)办学层次与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层次单一,仅培养专科人才。现实社会中,高职教育往往被當作替补,许多学生是在考不上理想的本科学校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高职教育可存在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尽管我国已经开始鼓励进行本科阶段的高职教育,并且推动一些本科学校向应用技术方向发展转型,但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无论是办学的思想、办学的方法、还是发展途径都有较大的距离,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部分院校的办学积极性不高,缺乏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2)师资质量、生源质量分布不均衡。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有近1.4万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数已超过3500万[2]。高职院校的教育规模虽大,但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教师质量与学生质量的差异。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政府对这些地区的鼓励和支持优于地方院校,投资经费等外部条件也比普通的地级市的高职院校获得的多。而在普通的地级市,高职院校发展艰难,得不到政府的重视,鼓励政策的实施也难以落到实处。

    2.供给与需求的专业结构性矛盾。

    (1)人才供给专业类型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

    高职院校的职能和任务决定了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需要[3]。长久以来高职院校发展条件受到限制,以及政府部门干预政策等使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效果不佳,往往是一味地开设市场所需的热门专业,在短期时间内的确增加了在校生的数量,但办学质量、专业特色得不到保障。

    (2)人才供给专业质量与就业市场需求不相符。

    我国之所以会出现“毕业难就业”或“毕业即失业”现象,根源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和就业市场需求不相符。据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用工缺口分别达到了52%、44%和46%。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教学中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职业标准之间的不协调,课堂教学过程无法跟上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变化步伐[4]。

    高职教育对当地经济的转型期也起着一定作用,但事实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无法得到有效对接,不能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与产业升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使得培训基地建设不完善,与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相适应,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不能系统的、连贯的、持续的接受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无法及时跟上社会的变化,同时高职院校的发展与产业的发展不能有效对接,院校发展与企业合作方面无法进行长期合理的总体规划。遇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转型,在短时间内不能及时很好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部分专业人才供给产能过剩或不足,这种专业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不匹配现象造成就业市场供给和需求的错位,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缺乏一定的竞争力,造成恶性循环,因此高职教育结构迫切需要调整与优化。

    3.供给与需求的模式结构性矛盾。

    高职院校供给与需求的模式结构性矛盾主要存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供给与企业需求对接不畅。一是特色学科、优势专业建设停滞不前,没有什么突破,缺乏自主创新力,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实用知识、新知识较少,课程内容缺乏前瞻性,未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比起本科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缺乏核心的竞争力。二是政府给予学校的经费拨款是有限的、灵活性小,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办学自主权与积极性,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尚未达到预期的发展。三是高职院校在招收人才上也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政府对此的关注程度不高,针对高职教育教师的鼓励政策、人才吸引政策较少。同时,高职院校对教师能力的考核标准设置不严谨,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办学的模式。因此基于供给侧改革下的高职院校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减弱供给与需要的模式结构性矛盾。

    三、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路径探索

    供给侧改革侧重于本源创新,从供给端进行结构优化、制度优化。高职教育应当运用供给侧的视角、思维、策略,从规模到内涵,从粗放到精细,促进自身发展[5]。基于供给侧改革,从高职院校进行分类管理、优化专业结构、开展多样化教育模式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1.供给侧改革驱动下分类管理。

    高职教育的改革要因地制宜,同样的办学标准与模式不一定适应所有地区的发展。具体可以实施的措施:①省会城市或中心城市的高职院校发展成熟,师资条件优越,硬件设施、发展环境较好。可以在此优先设立本科教学试点,并对本科教学试点进行后续追踪,根据发展的状况及时调整策略,以此对后续大范围的改革建立一定的标准。②二三线城市的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当地社会企业的需要来控制生源,学科的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相对应,延续优质学科的发展。③可将高职教育扩展到县、镇,从而帮助小型企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劳动力,与当地政府结合开展培训工作,使当地的人员质量、素质得到提高。改进人力资本在城乡区域之间的分布结构,减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

    2.优化专业结构,市场的需求与人才的供给相平衡。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产业也在调整升级,面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要建立动态的专业建设体系,使人才供给链与经济产业链密切衔接。高职院校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动向调查,在进行招生的时候可以以此作为根据,专业设置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变动。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能“一刀切”,在保持原有特色专业的基础上,根据产业调整变动开展新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要围绕国家重点项目、新兴产业、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等进行调整,改造传统专业,整合复合型专业,开设新兴专业,优选出高质量的专业。使专业设置与企业发展匹配,专业内容与行业发展相符,以专业结构的优化使市场的需求与人才的供给相平衡。

    3.优化课程结构,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课程资源现状与教师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因此通过优化完善课程体系,给予培养人才课程资源的有效供给,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资源,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与素质。

    深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辅导员参与教学的模式。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建立校外辅导员制度。聘任企业、工厂的负责人,操作员、技术员等担任校外导师。灵活调整课堂时间、场地,在校内有专业的老师传授理论知识打好基础,在校外由专门的校外导师引导,实地讲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寒暑假期间,由校外导师带领在企业、工厂培训实习,并设立一定的奖罚机制,同时将学生的实习状况纳入结课成绩的考核内容中。

    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教学模式。基于供给侧改革下,推广“互联网+”职业高职教育理念,推动我国教学工作的时代化与信息化发展。具体实施策略:①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引入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和优质课程,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②借助“互联网+”的平台采用先进新型的教育方法,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途径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③推动教学信息化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各层次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许红菊,韩冰.以供給侧改革思路提高高职教育吸引力[J].职教论坛,2016(16):16-20.

    [2]李梦卿,刘晶晶.我国职业教育150年的局变与势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4):71-76.

    [3]王建华,张建平.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75-78.

    [4]潘锡泉.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逻辑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年10月第26卷第五期.

    [5]梁家峰,张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6(10):19-23.

    作者简介:钟静远(1995.8—),女(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贵州财经大学,职称:在校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