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方法探究 |
范文 | 摘 要:在艺术表现形式中声乐具有特殊性。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不单单要表现声音,还要通过声音表达出乐曲中的情感。因此,在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表达情感成为声乐演唱者和声乐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声乐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渗透的方法,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声乐;情感渗透;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张岩峰,广东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声乐教育、歌剧表演与独唱。(广东 梅州 5147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编号:2016T0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7-0090-04 声乐是情感的艺术反应,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现实情绪和情感共同构成了演唱者的艺术水平,声乐的演唱需要渗透真实情感才能打动听众。声乐中情感的渗透源于平时的体验和长年的日积月累,也取决于演唱者自身的技巧和艺术修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全国各地高校更加注重学生在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培养和渗透。众所周知,演唱技巧是声乐的基础,而情感是声乐的灵魂。声乐演唱的目的是歌曲内涵和演唱者心声的表达,进而引起观众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探究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方法成为很多高校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意义 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态度以及做出的行为反应。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情感渗透是声乐演唱中至关重要的评价准则。“声”代表演唱者的声音和演唱时的技巧,“情”是指演唱者的情感,两者结合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真正转化为艺术,进而使声乐教学的本质得以回归。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在提高声乐演唱能力的同时愉悦身心,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我国声乐教学改革时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因为声乐教学不仅是技术上的提高,更是审美和情感方面的提升,将技巧教学和情感教学并重,或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近些年,在声乐演唱比赛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多演唱者在技巧方面的基本功十分扎实,能够从容驾驭难度较大的声乐作品,但往往给人一种干巴巴的感觉。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是因为他们在演唱过程中缺乏情感。与之对应的是,一些优秀的声乐演唱者之所以能唱出“悲天悯人”“潸然泪下”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演唱者将情感渗透到声乐技术中,将自身对声乐的热爱之情、对乐曲的情感融为一体,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表现出了巨大的感染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渗透,是声乐教学的本质追求。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手段单一。据笔者了解,当前很多高校的声乐教学手段方面还相对单一,课堂效果一般,学生对声乐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尽管不同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性,但是不少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和承受能力,严重脱离情感教学的基本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在课堂环境和教学氛围中融入自身情感,而是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演唱技巧的掌握上面,忽视了自身情感的表达,难以有效提升声乐演唱的综合水平。 2.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了解。在实际声乐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更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情感。从学生来源看,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各不相同,还有部分学生的声乐基础为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演唱技巧,忽视情感的渗透,会造成很多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全认识不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教师在教学中主观性较强。根据调查显示,很多高校声乐教師对声乐的主观兴趣会对声乐教学效果造成较大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情感教学出现极端化的现象。不少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喜好和专业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例如,有些教师专业是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唱美声,在讲授知识时也以美声为主,强调美声在声乐中的重要性。这样会导致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练习时多使用美声唱法,限制了学生对声乐情感渗透的认知及融合。片面的教学观念无疑会对学生产品负面影响,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影响声乐教学效果。 三、高校声乐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高校声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处于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大部分学生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个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非常时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绪至关重要。声乐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演唱中的技术水平,还能丰富大学生的情感。大学生虽然在心理方面趋于成熟,但在心理素质方面还不够完善。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感会渗透到演唱中,情感需求随之强烈、深入和日益扩大。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学生情感,分析歌曲对学生内在情感和外部情感的影响,通过声乐激发学生的励志精神,陶冶情操,进而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动力。 2.注重高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声乐教学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从而陶冶学生情感,使之在品德上得到升华。认真落实和贯彻国家关于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注重学生艺术审美品位和能力的提高,坚持艺术性和思想性同步提升的原则。塑造学生审美方面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提升生命的价值。声乐教学计划应以学生的演唱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出发点,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从演唱与生活、演唱与情感、演唱与文化、演唱与科学四个层面树立教学目的,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还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态度,用审美的角度去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对大学生进行声乐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声乐演唱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明白珍爱生命,达到审美和理性的平衡。 (4)多元文化的滲透。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可以融入多元文化,比如将方言渗透到声乐教育中,体现其语言上的韵味。受地域、民俗和历史等方面的影响,方言在社会文化背景中体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也为声乐的发声技巧带来了多样性。在一些偏远地区,方言以其独有的音色保持着自身的风格。声乐的教学过程中融合多元文化正符合国际上音乐教学观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方言特点和爱好选择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声乐,从而对母语和方言的教学模式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声乐教学中还可以开设一些多元文化课程,如器乐课、中国乐理课和艺术史课等,加强对学生的多元文化训练,从而更好地进行情感渗透。 综上所述,情感的渗透是人们面对客观事物时产生的个性化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以自身需要为前提,对于进行声乐演唱的学生而言,要想演唱出感人至深的声乐,就必须融入自身情感,才能让声乐深入人心,达到预期效果。声乐演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渗透和表达,正如“声无情声虽美则淡如白开水,声有情声似生动人心弦”,最能打动人心、使人产生共鸣的是演唱者的情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部分声乐教师对学生演唱情感的体验与表达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将大多数时间花费在演唱发声训练等技巧上,这与声乐情感教学的思想背道而驰。声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更应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渗透,学生对声乐的情感源于自身生活、学习的体验。演唱中不能独立于创作者的情感之外,教师应使学生情感基调和作品表达相协调,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鹿凤琴.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J].北方音乐, 2016 , 36 (21) :111-111. [2] 罗晓宇.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J].戏剧之家,2016,(8):57-58. [3] 田晔.音乐旋律中的情感铸练——情感教学功能性的有机动态观初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0,29 (1) :92-95. [4] 刘刚.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思考[J].音乐时空,2015,(16):148+153. [5] 纪丽民.论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音乐大观,2012,(11):238-239. [6] 陈爱群,张瀚玉.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大众文艺,2014,(18):237-237. [7] 向章元.浅谈声乐教学中“技巧”与“情感”的关系[J].大舞台,2010,(5):195-195. [8] 吉钰梅.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表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6):92-95. 责任编辑 秦俊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