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细节藏大智慧 |
范文 | 蒋伟 笔者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低段教学任务.有了大循环的经历后,重新站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对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在低段教学中,忽略了很多的东西.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一年级教学内容真的很简单吗? 一年级上册,特别是前四个单元,在教学中总觉得很简单,对于这部分知识要用一个什么样的度来教呢? 在教到二年级的统计时,笔者是根据书上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来分一分.但教材上将图中的树叶分在3個盘子里,提出了可以鼓励学生按不同的标准来分一分,这让笔者想到了一年级上册的“分一分”单元.现在想来,当时分树叶的练习正是为二年级下册的统计服务的.由此可见,不光要求学生会按提出的分类标准来分类,还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制订标准来分类.要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不同. 二、估算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在新教材中增加了估算教学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各个学段均对“估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已得到重视. 具体的教学中,是就估算而教估算,遇到估算再谈估算,数感好的孩子凭数感,数感不好的孩子凭运气吗?显然不是. 再次从起始阶段教学,发现估算不是这么简单,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来说,从数学的实际应用来说,估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此,笔者总结对“估算”这一教学内容的理解. 1.估算方法要教给学生. 如,960-398,看作1000-400=600,所以是大于500的.也可以先确定百位,再看十位是否要退位.在学习中,学生乐于用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时巧用估算的方法. 估算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应用估算. (1)例如, 问:小明从家到小红家,走哪条路比较近? 这里是计算还是估算呢?显然,估算比较简单,也省去了计算的麻烦. (2)比大小中合理利用估算知识,降低解题难度. 例如,59×8○95×8,7×73○73×7,395+197○600,612-198○400. 这里的四题,可以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对结果进行估算和比较:比较乘数;观察乘数位置;考虑乘数估大,积调小……通过这些估算,就可以解决比大小的问题了. 三、关于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从教材中出现图时就开始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会被忽视. (一)关于单位名称 一年级上学期的单位名称只要求学生说,不要求学生写.而正确选择单位名称恰恰能反映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程度.所以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提单位名称的要求,数量关系式的训练要尽早进行. 教材在二年级下册安排了有余数的除法,这里的单位名称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了. (二)关于画图解决问题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又正好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为了较好的解决“抽象性”与“形象性”这对矛盾,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利用数形的转换,把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由图直观地揭示数量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具体来说,画图有这些好处: 1.画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通过喜欢的画图能降低题目的难度. 2.画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对于较复杂的或者较抽象的问题,教师无论多么生动地描述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通过画图来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画图可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画图解决问题有这么多的好处,特别是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有高年级是比较常用的,但低年级教师可能很少用这样的方法,或者从没有用过.但个人认为,在低年级地解决问题教学中,也可以引进画图解决问题. (三)关于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1.植树问题 在二年级的教材中,就出现了一些有关植树问题的题目.提早通过画图法让学生接触这类问题,也为四年级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打好基础. 2.关于余数的妙用 二年级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后,练习中出现了利用余数解决问题.这样的题目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只有让学生参与思考的过程,通过图来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 低段的数学教学看似简单,其实与以后的学习密切相关.同时,有一些数学思想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有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大好时机.因此,笔者认为低段数学教学要做到:小处着眼,大处着手.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