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着眼军民融合深化空降作战装备维修保障建设 |
范文 | 张琳 【摘 要】空降作战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是空降作战装备保障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夺取空降作战胜利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深化空降作战军民融合装备维修保障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建设的着力点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空降作战;装备维修保障;军民融合;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E237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77-01 2018年3月,习主席主持召开了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空降作战军民融合装备维修保障势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立足国情、军情推动装备保障建设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深化军民融合装备维修保障建设的必要性 1.贯彻军民融合思想的内在要求。 习主席指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一系列重要指示,既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装备建设发展提供了战略导向。 2.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 随着空军战略投送能力快速发展,空降兵部队快速机动的装备类型、数量越来越多,联合作战对装备维修保障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但由于装备技术含量日益增高,维修保障资源开发难、人才队伍培养难、新装备保障能力弱,已成为部队战斗力进一步提升的瓶颈。面对新情况,我们必须站在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充分发挥国防军工企业和社会科技力量的技术支撑作用,切实转变军队建设发展方式和军队保障模式,着力提高空降作战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3.军事领域变革的必然要求。 军民融合是当今世界各国军队装备维修保障的必然趋势,也是空降作战装备维修保障的时代要求。一是如何在空降作战装备维修保障力量规模进一步压缩的前提下,完成日益增长的维修保障工作,成了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二是未来的空降作战,战争样式的变化带来严峻的装备维修保障挑战,应充分发挥军民融合、联勤保障优势,在综合运用全军装备维修保障力量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地方装备维修保障力量,使各类优质资源得以优化组合,提高空降作战的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4.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必然要求。 当前,空降作战装备维修保障建设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表现为:一部队装备维修保障能力难以与空降作战装备发展同步升级;二是建设重复、资源利用率低,难以形成综合高效的保障能力;三是“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的空降作战装备维修保障模式,使国防科技难以在装备保障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解决以上矛盾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创新维修保障模式,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以进一步整合优势、增强能力、提高效益。 二、深化空降作战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的着力点 1.着力建立与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相适应的组织机构。 为确保质量与效率,各军工企业应建立与军民一体化保障模式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成立军地双方保障领导小组,明确军地双方责任和协调机制。坚持军地双方共同值班制度,统筹协调部队、军地机关、军工企业集团、相关工业部门等单位的工作,建立并完善以军工企业集团核心的维修保障体系,规划保障资源,明确保障目标和工作节点,共同组织管理和深入推进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工作。 2.着力开展军地双向调研,明确维修保障任务分配。 深化空降作战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首先要明确维修保障任务的分配问题,即划分出哪些任务由军方承担,哪些任务由地方承担。空降作战装备体系庞大、技术复杂,其维修保障工作涉及专业面广、行业多、设备多、工作量大、风险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维修保障工作的系统性、专业性、时限性都非常强,因此,必须认真分析特点规律的基础上,依次探索未形成能力或能力不足的装备的军地保障任务区分及其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 3.着力建立信息化维修保障管理体系,提高保障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由于现代新型空降作战装备装备科技含量高、部件数量庞大,涉及专业、技术、责任单位众多,维修保障信息量巨大,传统检索方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保障工作需求。应建立以信息化为平台维修保障管理系统,明确使用方法,从根本上提高保障信息和资源的利用率。对于空降作战装备维修保障相关的技术信息、专家库信息、备件信息、常见故障信息等进行分类整理,为工业部门、列装部队、维修部门进行数据查询提供便捷的技术手段,真正实现维修保障的信息化、精确化和实时化。 4.著力抓好军民融合维修保障的风险管理,确保武器装备战斗效能。 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在带来军事效益的同时,也潜藏了诸多风险,如军方面临的失窃密风险、机动性风险、部署使用风险、维修任务风险等,以及地方保障人员的生命风险、犯错风险、法律风险等。推进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必须进行风险管控。通过合同管理加强军队与地方保障力量的沟通与协调,减少军地冲突;通过流程管理和绩效管理,加强物流、信息流的控制,增强对装备使用部队需求的响应性,减低成,提高质量,确保实现装备最大化可用度,发挥其最大战斗力。 结语 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军地维修保障机构应牢牢把握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胆开拓创新、先行先试,努力推进空降作战装备维修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真抓实干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N].解放军报,2018-3-3(01). [2]蔡丽颖,贾希胜.新型通用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研究[M].出版地:军事科学出版社,2015:1-13. [3]张雪胭,于洪敏.装备管理信息化[M].出版地: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8-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