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中英比较谈土布格纹视觉语言的可能性 |
范文 | 韩晓冰 摘要:基于全球视角,试图找寻当代土布格纹视觉语言的可能性。探讨英国格纹的发展历史、形态构成以及时尚运用,同时详细研究现有土布格纹的组织结构。从中西视角出发,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得到了指导土布格纹创新设计的有效方法论。可借鉴英国格纹成长的必要因素,应用于土布格纹中。 关键词:格纹土布苏格兰纹视觉语言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5-0135-03 Abstract: To seek the possibility of visual language of contemporary native cloth's?plaid with global perspective.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history, form composition and fashion application of Britain' S plaid respectively, and?also discuss the structure of native cloth' s plaid existing currently. Then, it makes a?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though China and Britain perspective. Get the effective?methodology which could guide the innovation of native cloth' s plaid. It is possible to?apply the essential factors deriving from Britain' S plaid development to the in?novation?of native cloth' s plaid. Keywords: Plaid Native cloth Tartans Visual language 引言 在每種文明的初启时期,框格纹作为一种极具格律之美、易于应用的图形元素都曾被广泛地运用在装饰上:中国石器时代的器皿大量运用了方格纹、菱形纹,并将其演化为各种复合纹样;公元前的英格兰,牧民制作格纹图案的编织物用以分级、分类;古希腊艺术、古波斯艺术将直线交错的框格纹样运用在如古波斯王宫建筑上用来装饰的卫兵和安息国王的衣着…… 一、中英视角看格纹的来源与发展 《颜氏家训:勉学篇》载“梁朝全盛时,贵游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架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其中“棋子方褥”即框格图案。 自商周至秦汉时期,框格纹样在画像砖、青铜器等载体上时有运用,随后,这种简朴的图形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装饰的核心在于“礼”的昭显,诚然格纹因其至简的形式构成未被纳入礼的范畴而受冷落。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导致人口迁移频繁,各民族文化交流空前繁荣,加上丝绸之路的流通,北朝文化中融合了大量西方异域文化的特色,至此框格纹重回贵族视野,始盛于北朝。随着棉花的广泛种植,棉纺工艺发展至唐代已较为成熟,“身衣布衣,木棉帐皂”,此时的纺织品已可用多色纱线织成色彩鲜艳的立体图案,明代时,江南一带、鲁西附近的土布极为广泛地运用几何纹,其中的多种格纹纹样发展沿用至今。 也有人说“苏格兰格纹的命运就是一部大英帝国史”,的确,苏格兰纹作为格纹的重要品类,在古代英国就已诞生。据记载,公元前55年,在与古罗马交战之时,苏格兰人已经开始了羊毛的生产与加工,他们通过向罗马人学习织布技术,制作样式精美的格纹织物。15世纪时,格纹成为最重要的标识用以区分各个不同氏族。1746年的库勒登战役中,穿着方格裙的苏格兰战士给英格兰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格纹也因此作为政治的牺牲品被英国政府下令禁止过一段时间。随着政治局势的动荡和变迁,格纹的拥有者从当初的氏族、部落,扩展到今天的皇室、各大机构,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文化认同赋予了格纹不同寻常的意蕴和内涵,它拥有了经典、不易动摇的贵族气质。 二、土布格纹的具体分析 土布是以棉线为用料,简单手工机械织造的织物,其基础结构大致可分为平纹及其变化组织以及斜纹及其变化组织,虽然结构有限,但却可通过变化构成成千上万的纹样,格纹亦如此。 (一)平纹格纹:老式的手投梭式木织机,几乎只有两页棕,只能织造简单的纹样,前人通过改变排列方式、运用不同颜色纱线等方法来变换不同的样式,同时辅助以重平组织、提花组织等组合方式丰富纹理形态,如图1所示。 平纹格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大格纹,地方名称“豆腐格子”,意为“头富”。纹样是利用纵横构成的方法,即平纹组织—隔—的经纬组织点将不同颜色的线有秩序地密集排列,以田字形态为基础,通过四方连续组成严谨又丰富的图案。由于受限于织机宽幅,一般的大格纹仅横向重复10组以下的格纹纹样,由此区分于中格纹及小格纹。 “开不败”的名字蕴含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无限热情,相比大格 纹,它最重要的特点是应用了图底翻转的线形渐变构成图案,使线条与留白都处于渐变之中。同时,渐变线条经过横竖垂直交错,形成大小不一的方形,则由线的渐变转换为面的渐变,以色点连线、线分割面,疏密有序、主次分明,图案精致细腻。 平纹联合提花组织诸如海棠花纹,是在整齐平织的格纹图案上,以经纬浮线形成短条纹,提花技艺点缀出样式不同的抽象图案,同时给低调、稳重的格纹布带来了活泼与律动。 类似于西方千鸟格的桂花格子,是采用深浅两色纱线排列交织,浅色浮在深色之上显现出富有韵律的几何形,即一种四角风车为元素的形态,四个角长度相当,元素依据疏密原理矩阵分布,远看也与小格纹相似。 (二)斜纹及其变化组织构成的格纹:随着纺织技艺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四页棕、甚至八页棕来表示复杂丰富的纹样,这就产生了许多以斜纹组织为基底而组成的纹样,如图2所示。这之中的格纹形态大多是以某一复杂纹样为底纹,通过颜色的深浅变化构成整体视觉上的格纹。 菱形纹也称斗纹,是由全封闭的菱格图形组成,这些图形经历2/2的基本斜纹组织左右对称、上下翻转得到,通过不同纱线颜色的变化,有秩序地组合成深浅色块,既有格纹的规整,又有菱形纹的独特。 鲁锦中,鱼眼纹常常作为一种底纹与其他纹样联合。单元鱼眼纹采用交叉平行的排列方式,中间通过色彩的变化镂空出椭圆形,锯齿状线条环绕在椭圆形的外部,以这样的构成重复发散,强调图案的连续性和秩序性。 水波纹以错位折线为基础造型语言,连续有秩序地错落摆布后翻转形成波浪形态;合斗纹用几何形组成“井”字图案,通过图底反衬,以亮色底上用重线表示类似“井”的图案,或重浅色调转,两种颜色明度反差大,视觉冲击力强。这两种吉祥纹样多出现于江南一带。 三、英国格纹的具体分析 英国从早期开始,已经有了根据格纹的样式和使用目的进行分级分类,用于日常生活表示婚姻、生辰、身份状况……相比土布格纹,英国格纹更专注于比例与色彩。若要将英国格纹归纳分类,大致可分为方格纹、菱格纹以及特殊格纹这三类,如图3所示。 方格纹属于最早出现的格纹,样式最多,且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至今已有大概4000多种,不管色彩搭配与排列方式怎么变化,其纹样始终遵循田字形骨架结构的构成特征,通过重复连续,使方格在不同颜色的环境中完全展示出来。 菱格纹作为格纹的一种表现形式,分为有骨架装饰线和无骨架装饰线两种。以有骨架装饰线为例,基底的菱形元素由多条60度斜向交叉在一起的线组合而成,并且在菱形块之间穿插有细的骨架装饰线,这就形成了最少三种颜色的色相相称,一种为菱形图案颜色,一种为底色,一种为骨架装饰线颜色。在其图案分布上,可以形成无限菱形相接,也可以单个分布,或纵横延伸突出线形形态。 除以上两种图案外,还有一部分纹样是根据这两种纹样演变而来的特殊格纹,如经典复古的流行元素千鸟格。与桂花格子不同的是,千鸟格的风車元素,一对对称角的长度较另一对稍长些。 四、中英格纹比较及对土布格纹的启示 纹样的发展,从早期的功能基础和符号化划分,发展至今日审美意义渐渐居于主导地位,格纹作为绝对美的代表,更是传统的传承与现代的创新。通过中英格纹的分析来看,英国格纹的完美传承和发展虽与历史因素紧密相关,但其审美价值以及时尚运用都给中国土布格纹以巨大启示。 (一)从平面构成探讨:格纹作为一种经典的图形纹样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形式美贡献:由抽象至一定宽度的直线,以最简单的方式纵横交织而成,纵排线呈上升态势,横排线呈延伸态势,由此形成对称、均衡、有节奏的形式。结构上,与其他或流于繁复或失于简单的图案不同的是,英国格纹以形状、大小一致,色彩搭配严谨的简单图案重复构成,最大程度满足“相近、相似、封闭、简单”,因此具有结构上的发散与稳定。 中国土布格纹中,大格子与英国格纹相似度最高,但由于其样式简朴、构成单调的特征,并未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传统物件中,我们更喜欢繁复的样式,如土布格纹这类己简化过的图案中,除去平格纹,其余格纹都是由某种复杂底纹来构成视觉上的格纹效果,这便造成了大格纹并未经过时间的推敲而略显单薄、繁复组织的格纹因结构复杂的限制难以解构延展的问题。 (二)从历史文化探讨:历史上,大不列颠实际为两个独立国家的结合,北部苏格兰、南部英格兰,它们由于政治因素、军事因素和经济因素,经历了多次分裂与合并。在政治斗争期间,英格兰为彻底解决苏格兰认同,试图通过消除格纹来改变苏格兰人的生活方式。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格子呢战士诞生,这一时期的诗人、作家开始歌颂氏族的英雄形象,格纹通过诗歌变得更具意义与政治色彩。十八世纪后期黑卫士军团名声鹊起,其军装所运用的深色花呢格子,使格纹更增添了无畏的精神色彩。除去文化传递、感情寄托,国家的大力保护,更是至关重要的保障,通过英国几代帝王的不懈追求,最终把格纹塑造成为了高贵、品质、经典传承的代名词。 中国自礼制确立后,逐渐形成了崇尚植物纹、动物纹这类繁复纹样的审美意向,这与东方的美学文化有关,我们以感情悟物,使这具象的自然万物人格化:就似古人以“梅兰竹菊”拟君子品行;鱼、鸟、莲花象征强大的生命力一般。在这数千年工艺美术进程中,动植物纹作为装饰图案的用法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几何纹样多以辅助图形和边框装饰的方式使用,自然便被忽略了。 (三)从现代应用探讨:西方时尚界运用格纹为品牌元素是极其常见的,从历史中不断成长的英国格纹顺应时代变化见于继承传统的学院派风格以及颠覆革新的朋克风格。 学院派代表着高贵、内敛的特质,代表品牌Burberry作为格纹时尚的缔造者,其创造的经典格纹风靡全球。纹样颜色以米色为主,搭配以恰到好处的红色与黑色,线条的粗细变化微妙,和传统格纹相比更加明快、简洁,这一格纹符号与其品牌精神高度契合。图4是其专卖店的空间设计,无论是外立面、室内布局还是色彩运用,格纹都以或具象或抽象的方式融入之中。外立面中,格纹以醒目的分割、图案斜向的安排展示,既保留了古典意味,又打破了传统的固有稳定。室内布局上,展示产品多为格子立柜与展架,余留空间与展示商品搭配出合理的空间比例,疏密有致。 二战后,复杂的社会政治原因导致代表着反叛主义的风格——蒸汽朋克获得了大众的关注,这是一种将荒诞、古怪的设计融入时尚元素中,呈现出一种粗糙新颖的风格。Vivienne?Westwood利用零碎、拼接、不对称的手法将反叛韵味的格纹融入设计之中,在与传统格纹呢厂商Harris?Tweed合作期间,发表的多重波浪的裙子、荷叶滚边等作品都带有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90年代时,不规则的剪裁、结构夸张的繁复无厘头穿搭方式以及不同材质与格纹的对比运用,已经成为韦斯特伍德的独特风格。图5为2018年底,学院派与朋克风联名系列的发售产品,这是两个对立面的碰撞,细腻、夸张的设计整合将格纹演绎到了极致。 近年来,“中国风”潮流席卷至各个行业,东方品牌如夏姿陈、例外等纷纷将大量产品与传统元素迭代重构,其中出镜率较高的仍为带有典型东方基因的动植物纹样。与此同时,格纹作为抽象且百搭的元素也逐渐多地使用起来,应用重构的方式大概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作为单位框格元素而重复的暗纹铺垫在特殊纹理的织料上,将整体的简约与局部的变化融为一体;二是引用带有強烈民族风情或异域风格的简化框格形态,构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抽象美;三是将格纹与繁复的动植物纹进行分割重叠,形成疏密有致的创新形态。图6即夏姿陈品牌中部分运用框格纹样的单品,遗憾的是,土布格纹虽极具特点,但由于不够深入人心,创新应用仅局限于文创产品的开发或民间特色产品的使用,暂未得到时尚品牌的有效应用。 结语 土布自21世纪起就极少创新,如今抽象主义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正是土布格纹复苏的好时机。通过分析土布格纹的结构原理,借鉴英国格纹形式构成上的绝对美,结构上的发散与稳定性,加之丰富的色彩搭配,从而创新出土布格纹特有的视觉语言。同时将精神寄托注入传统文化之中,呼应当下最热的“图形叙事”这一法则,以图形言事、以图形载情,紧跟非遗传承政策的脚步,才能使得传统格纹得以发展和永存。 格纹要顺应时代发展,就应在时尚品牌中迭代复生。诸如学院派的代表品牌历经了时间、历史的考验,不断反复推出经典款式,格纹作为各经典品牌之经典,足以流传久远,这是来自于原始的编织技艺雏形,更是从过去汲取灵感源泉,而复古是不断出现的循环。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花格子布[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 [2]于汶可苏格兰格子形制密码密码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6. [3]高纪洋.古代器皿造型样式设计政府管理机制刍议[J].设计,2018(24):102-103. [4]张晓霞.从“棋子方褥”看北朝织物框格纹的西来之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3):73-77. [5]胡锦霞,张扬.《纹织物设计》课程翻转式教学研究[J].设计,2019(02):121-122. [6]郑惊涛.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和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分析[J].设计,2015(24):116-1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