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军校任职教育转型中政治理论教员效能评析
范文 张琰+崔咪
【摘 要】政治理论教员效能是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胜任力理论,为提升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员效能提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胜任力 ? ?任职教育 ? ?政治理论教员
为进一步提升我军应对新军事变革和新挑战的能力,增强通过军事院校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效能,强化军队干部职前和职中的任职教育实效,需重视政治理论教员在任职教育转型中的效能研究。
一、任职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任职教育的本质是使教育对象任职前及任职期间,进一步掌握并具备与特定的军事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后的任职教育和在职干部的继续教育。与大众化的学历教育相比,任职教育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针对性明显
学历教育是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培养宽口径人才的通识教育。任职教育则是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任职岗位需求,以“需要什么学什么”“缺少什么补什么”为原则,有目的、有针对地教导和指导教育对象尽快获得必需的、急需的、能够用于任职岗位实践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适应现代战争新要求和岗位新工作的需要。
(二)应用性极强
学历教育是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培养通用专业知识的理论教育。任职教育则是在学历教育所打下的理论基础之上,注重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的实践应用,重视解决新任职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学历教育相比,任职教育更强调所学内容的应用性。
(三)动态性显著
学历教育依照知识传授的客观规律,是一种静态的,以传授经典理论、解决一般问题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任职教育则是根据教育对象任职岗位的需要,以能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应对新局面、适应新环境的知识和技能为内容,以适应并打赢现代战争为目的。这使得任职教育内在的有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始终处于动态创新的需要。
(四)综合性突出
学历教育因学科设置、课程设计的差异,传授给教育对象的是相对独立的专业化知识体系。任职教育则是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任职岗位需求,在课程设计、内容安排上多以实践为主,呈现出多形式、多方向的学科综合、专业交叉的态势。任职教育多强调通过实践消化理论,以满足部队需要为宗旨促进教育对象达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统一。
二、任职教育中政治理论教员存在的问题
解决思想问题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政治理论教员的工作效能是影响任职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在任职教育教学实践中,政治理论教员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理论创新不够
政治理论教员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对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有相对扎实的专业基础,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学习、接受和教授党的理论的能力较强,有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传授模式和方法。但是,由于政治理论教员长期处于部队环境中,对跨学科、跨专业、跨文化相关研究较少,用创新思维解读、分析相关理论的能力不足,借助其他学科方法、工具展开理论研究的能力不足,对于我军如何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相关理论的创新不够。
(二)联系实际不足
政治理论教员虽有一定的系统理论知识,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但因多在院校教研室,对基层部队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在教学中理论逻辑推理多、实际操作案例少。教学中与部队实际政治工作开展结合不够紧密,易导致教育对象产生不信服、不接受的抵制心理。
(三)实践效能不强
政治理论教员更多侧重于学术研究,功夫多在于理论创新等科研方面。但由于长期脱离基层部队,对基层部队实际情况和相关任职岗位情况了解不够深入。院校政治理论教员更多教授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怎么办”这个问题探讨不够深入,所教授的内容对教育对象返回任职岗位后指导能力不足。
三、提升任职教育中政治理论教员胜任力的对策
在任职教育转型中,院校政治理论教员的实际效能与需求之间产生了一定差距。笔者认为,借鉴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胜任力理论,通过一定方式方法能有效缩小这一差距。
(一)构建政治理论教员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Tayor(1911)运用工作分析法系统研究员工的胜任力、推动“管理胜任力运动”(Management Competencies Movement),经过百年发展,胜任力内涵和外延扩大,被广泛运用在各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胜任力主要指的是个人完成他人或环境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个人固有的产生满足组织环境内工作需要的行为能力、可以测量并把高绩效个人与一般绩效个人区分出来的特征。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员作为一个职业,必然有其特有的胜任力特征。而任职教育转型,则对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明确政治理论教员应有的能力,帮助政治理论教员明晰自身能力应然与实然的差距,有必要构建政治理论教员胜任力模型。
第一,明确政治理论教员胜任力建模方法。胜任力建模的方法主要有:行为时间访谈、专家小组、测评中心、问卷调查等方法。由于以上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结合我军院校布局的地域特性,在初期建模可选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小组法”。对本院校政治理论教员和友邻院校政治理论教员可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从字数、时间、频率、程度等多维度进行信息编码,以明确政治理论教员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对有地域限制的兄弟院校政治理论教员,可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任职教育转型中政治理论教员所要具备的胜任力特征。综合上述数据,邀请军内外相关专家分析、编制政治理论教员胜任力编码辞典。
第二,专家组依据模型构建行为指标体系。专家小组成员各依据学科背景及工作经验初步确定政治理论教员胜任力等级及政治理论教员专业实践领域的分类逻辑,并分别从这些实践领域和胜任力等级处分研制专业实践行为指标,去掉不同省人力特征下行为指标可能重复的项目,丰富行为指标中有可能遗漏的专业行为指标。
第三,区分基准性胜任特征和鉴别性胜任特征。基准性胜任特征是所有政治理论教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胜任力,主要包含知识和技能两部分内容。基准性胜任特征因其在胜任特征中属基础层次,较为容易编码化,容易通过显性的方式表达和传递。鉴别性胜任特征主要包含政治理论教员的自我概念、社会角色、个人特质等胜任特征。鉴别性胜任特征更强调的是隐含在政治理论教员个人工作实践经验中的意会知识。鉴别性胜任特征是区别普通政治理论教员和优秀政治理论的重要指标。如果说基准性胜任特征是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鉴别性胜任特征则是隐藏在海面下的巨大冰山。
(二)优化政治理论教员胜任力成长模式
在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评估找出政治理论教员胜任力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的差距,并通过系统培训弥合差距,促进广大政治理论教员从普通迈向优秀,进而提升政治理论教员在任职教育转型中的效能。
一是根据胜任力模型评估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员。因任职教育的多层次、多需求特性,依据任职岗位的具体需求分层分类,对政治理论教员进行多维度评估,按任职岗位需求建立满足分类要求的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员库。
二是根据胜任力模型遴选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员。根据任职教育所需,以胜任力为导向对具体任职岗位的需求进行分析,遴选出政治理论教员。根据政治理论教员已具有的胜任特征遴选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员。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遴选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员。
三是根据胜任力模型培训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员。根据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员胜任力应然状态,对比政治理论教员实际胜任力实然状态,对照胜任力模型,开展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育胜任力培训,不断缩小弥合胜任力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之间的差距。
以胜任力理论探讨任职教育转型中政治理论教员效能还处于初探阶段,跨学科研究对提升政治理论教员效能有一定帮助。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7: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