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微课在中职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范文

    牛军涛

    [摘 要]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旨在针对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具有目标明确、教学时间短等特点。微课的制作方法有很多,但在日常教学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基于多媒体工具软件开发的微课视频。以中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为基础,就微课开发、使用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全面的阐述。

    [关 键 词] 微课;中职院校;网站工程施工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128-01

    一、微课的作用及主要特点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旨在针对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教学时间短等特点。微课以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为核心,包含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虽然针对特定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知识内容(通常仅包含一到两个知识点或技能),但其自身仍需保证系统性和全面性。

    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发现如果能将学生在实训课堂乃至课下的开发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过滤并形成若干普遍关注而又切实有效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经验,再基于多媒体工具软件制作成微课视频,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传播给广大学生,那么学生对该专业课的吸收理解会大大加强,在实际的开发应用过程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会极大地刺激学生在该专业领域后续学习的兴趣。

    二、微课的准备工作及制作流程

    一般来讲,微课制作包括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两大阶段,具体如下。

    (一)前期准备

    1.宣传发动。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针对所负责的专业领域进行课程规划。

    2.技术培训。安排专门的培训人员进行示范讲解,确保每位课程负责人及参与人员都能熟练运用。

    3.选题设计。选择大家普遍关注并切实有用的知识点作为目标课题。

    4.课例拍摄。以课程内容、实践操作为主体,配以教师演示或画外音,多角度全方位录制。

    (二)后期制作

    1.后期加工。微课的时长大多控制在5~10分钟左右,最短1~2分钟,最长不过20分钟。加工的主要目的是能将多个时间和角度拍摄片段无缝流畅完整地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系统、条理、清晰的逻辑思路,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观看、理解和应用。

    2.在线报送。微课可以通过多种网络渠道进行分享和发布。

    3.审核发布。所有在线学习的课件、资料都须经过相关责任人的审核,从文件格式、大小、清晰度、完整度等方面进行衡量。

    4.评价反馈。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基于配套的测试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借此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然后对课程的选材、制作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精品课程。

    (三)微课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笔者所带专业课《网络工程施工图识读与绘制》为例,针对两个教学班一个学期的教学成绩进行比对研究,从个人成绩、小组成绩、任务评价三个层面就微课应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具体如下:

    15级计算机网络1班A群成绩:个人成绩分值区间6.1~8.5,均分6.8;小组成绩分值区间6.5~8.1,均分7.3;任务评价分值区间72~85,均分78;

    15级计算机网络1班B群成绩:个人成绩分值区间7.2~9.5,均分8.3;小组成绩分值区间6.3~8.5,均分7.2;任务评价分值区间79~93,均分86;

    15级计算機网络2班A群成绩:个人成绩分值区间6.0~7.8,均分6.5;小组成绩分值区间6.6~8.3,均分7.1;任务评价分值区间74~83,均分77;

    15级计算机网络2班B群成绩:个人成绩分值区间7.1~9.2,均分8.0;小组成绩分值区间6.6~8.5,均分7.5;任务评价分值区间82~93,均分89。

    通过以上数据的交叉比对分析不难发现,无论分值区间还是平均成绩,两个目标班级都按照学号顺序对半分配成两个学生群,其中A群应用传统教学,B群在此基础上配套采用微课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在期末的成绩统计分析中不难发现,在个人成绩、小组成绩以及任务评价三个环节中,B群的分值区间和平均成绩均总体高于A群,参加微课的学生普遍在理论知识理解和实践技能应用方面更加扎实和熟练,在小组协调配合过程中表现得更加娴熟和自信。

    (四)教学反思及改进

    目前的微课仍处于微课(视频)的制作与分享阶段,配套的实训练习、教学测评及课后反馈等后续教学环节仍需不断补充、改进和完善。只有及时有效地跟踪、查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微课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形成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