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蔡万刚“合和教育”理念背景下高效课堂实践与探索
范文

    [摘 要] 在当前的二十一世纪,教育被认为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以及财富的源泉,因此被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作为教育的先行者,蔡万刚教授就对新形势下中国的教育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即“合和教育”。合和教育的内涵是知行合一、内心和谐,让学生的知识与处事行为相统一,最终达到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以蔡万刚“合和教育”理念为背景,积极探索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合和教育;高效课堂;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94-02

    一、树立“合和”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一)打造高效课堂的内涵

    随着学生不断成长的阶段性改变,其生活空间也在不断转换,学生的生活范围由家庭转移到学校。影响其身心发展的人际关系,由亲子关系转向师生关系。所谓师生关系,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以及引导者,他们应当对学生给予适度的关心与尊重、保持倾听学生的态度,努力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索,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掘他们的潜力。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意义

    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就需要从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设施建设两个维度进行改进,而软件设施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在校园中所具有的软件设施建设主要是指在学校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师生关系对学生与同伴之间所结成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借鉴意义。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教师在对学生所形成的基本认识上仍然存在着的一定的偏差和误区,导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和学生所形成的人际关系具有不對等性的特征,进一步影响学生身心多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学生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更加难以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内心和谐的思想境界,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二、运用“合和”思维,创新课堂模式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合和理念,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教师讲授知识点的方式,如何按照“内容主题”来组织单元,在内容上课文彼此关联;二是课程安排应该根据学生以及老师的相关需求合理配置与安排,切记以一种刚性约束的方式强加;三是弱化传统升学考试制度的约束,突破传统教学的固化思维,不断创新与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带来的诸多弊端,需要打破传统应试考试的心理和思维。教师本身要积极采取措施,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开阔,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多,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并且学到更多的知识,强化“合和”课堂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二)巧设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环节

    传统的教学观念都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师生之间的角色,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来融入课堂,充分调动师生互动的关系,转变那种教师是主体,学生必须跟随教师思维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脑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了解诸葛亮是怎样靠近水寨,鲁肃怎样说的,这说明什么问题?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样做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具积极性。此外,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改善师生关系,改善教师的授课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师生互动、和谐共进的效果。

    (三)注重课堂教学分化现象

    师生之间要进行有效的互动,首先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而且是否愿意学习一门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科教师的喜爱程度,因此要有亲和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使所有学生全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但课堂教学两极分化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教学中,要想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关键在于教师个人的改变,如何调动不同层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效果,这也是困惑于课堂教学的重要问题,分级教学以及针对不同群体教学等方法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两级分化现象,如果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两级分化现象,将直接影响其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创建高效课堂了。

    三、推动“合和”教学,强化师生互动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在校园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所结成的关系,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特征的人际关系。一方面,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交流的关系;另一方面,还存在着更为重要的情感关系。相比而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使二者产生内心的共鸣,让学生得到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和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通过深入了解,教师才可能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和发展需求,才能够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感受和理解。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宽松的语言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沟通;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注重互动,鼓励探究

    教师观念滞后,特别是教学实践层面的观念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互动的有效展开。因此,教师要确立有利于互动的教学观

    首先,确立有利于互动的教学目标。以往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过分地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知识偏深、偏繁,不利于互动。事实上学生的发展只有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知识内化。教师应随时树立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观念,把教学目标分解成多级目标,同时确立知识、技能、情感多种类型的教学目标。让互动的对象从优生拓展到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互动机会。例如,在英语教学时,可以在互动中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看到哪些独特东西,见到什么人,又有什么場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让学生用英语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的情况。这样就适时地把相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型教给学生,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的同时进行了师生互动,并使互动内容逐渐加深。这样,教师的教学目标便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了兼顾培养学生情感和能力了。

    其次,运用有利于互动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授课采用知识——传递式的教学模式。尽管这种模式有其自身特点,如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系统知识,有利于教师主导互动过程。但教学应该是生本的教学,一切教学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有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有利于互动的教学模式,如小组教学、分组讨论、启发式教学、合作教学等。

    这样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拥有更多主动权。这些教学模式本身并不是新事物,却长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需要人们在开展师生互动的活动中重新对它们加以认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模式,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它们灵活地应用到教学实际中来。

    (三)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化

    教师应当从原有的对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转向较为正确的认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得以形成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秉持的基本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基于不同的人生观和教育观所形成的师生关系的区别是较大的。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往往将学生置身于和教师不平等的地位上,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从中盲目地灌输自己的思想与价值观,这样是非常不对的。基于实际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强调的是趋同性的纪律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重要性被忽视。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教师很少把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往往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点,这样做极大限制了学生的知行合一、和谐发展。而合和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要求教师重新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教师需要去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甚至向学生学习。

    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单向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最大特征,就是教师潜意识里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知识和社会经验掌握存在多少和迟早的差别,进而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想当然地移植到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并且在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加以扩大化和泛化。互动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实现由传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平等的观念向平等的观念的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共生的交流互动观念,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四、结论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构建合和型高效课堂的问题,并且如何将合和理念引入到当前的教育模式中去。笔者就目前高校课堂中尚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使教师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从而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最终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飞,贾力耘,杨绪明.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及其组合原则[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3):121-127.

    [2]龙宝新,孙峰.翻转课堂与高效课堂间的异同与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2):93-98,120.

    [3]龙宝新.高效课堂的理念缺陷与实践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2014,33(12):41-48.

    [4]迟学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文化思考与行动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5):37-40.

    [5]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4):83-84.

    [6]蔡万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7]蔡万刚.教育领导力构成及其实现路径[J].浙江教育科学,2016(5):23-2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