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
范文 | 马秀芝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学府,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是对传统高校管理体制的革新,新式的信息化管理便捷高效地管理了学校的各项事务,提高了办事效率,高校学生现在使用的校园一卡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方便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同时,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通过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进行分析,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智慧校园;数字化;智慧化;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169-01 21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步入了以互联网支持的智慧校园时代,配备了相关的硬件,适应了当前的学习环境;而在我国,最近几年智慧校园的发展如火如荼,国务院发布的一系列建立智慧校园的意见也为智慧校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机。在我国,教育的信息化已经发展了30多年,近年来更是与“互联网+”的国家大数据战略相结合,推动了我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 一、智慧校园的定义 智慧校园究竟是什么?由于专家对智慧校园的定义侧重点不一样,智慧校园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来阐述智慧校园:(1)从物联网角度来说,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2)从智慧教育角度看,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的组成部分;(3)智慧校园被归属于管理层,被看作一种学校、教师、学生与校园各类资源的交流,从而实现对校园的智慧化管理。 智慧校园基本上是软件和硬件的集合体。硬件方面,首先得有一个良好的网络做支撑,通过网络的连接,把校园里的无线网设备连接到一起,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很难想象没有网络是什么样的情况,一个不靠谱的网络是一件多么令人抓狂的事情。其他的硬件产品,需要根据学校的需求来具体实施(主要看学校的财力)。软件方面,例如,腾讯推了一款智慧校园的产品,基于微信客户端,不需要再去另外下载APP,简单易操作,针对不同的学校场景(小学、中学、职高、高校)有不同的功能。 二、智慧校园的特点 1.智慧身份认证,认证信息安全。灵活管理,按需添加、修改、删除。采用“手机号+验证码”的认证方式,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2.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更顺畅。各项通知传达及时准确,不需要添加所有的人为微信好友,一样可以进行消息的传达。在线布置作业,方便家长、学生查看。 3.每个班级有各自的班级圈,可以随时互动,记录学生的点滴成长,分享校内活动花絮,不用担心暴露自己的朋友圈內容,隐私保护性更强。 4.微官网。学校对外发布信息的移动平台。校园新闻展示校园咨资讯、活动掠影展现学校文化、师生作品展现学校软实力、校园街景感受校园风貌。 5.教学服务,从各地名校汇集的海量优质题库可供教师选择,智能判卷节省教师工作时间。视频教学,学习资源丰富。考试结束后,方便学生、家长进行考试成绩查询。 6.后勤管理。学校可以管控学校的财物,家长可以随时缴纳学费、资产保修等。校内管理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自助管理随时随地。 三、智慧校园的作用 在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特别是现在崇尚个性化、分层教育的需求下,学校的未来教室建设也在朝着特色化、内涵化的方向发展。在以往的智慧校园建设中,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学生信息化应用存在着一条鸿沟,这条鸿沟需要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校园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让高校学生直接参与信息化应用。 高校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对学生来说改善了生活条件,对高校教师来说,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教学条件。而且教学方式新颖,有利于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管理。 四、建立数字化、智慧化、教育信息化的智慧校园 如何建立数字化校园呢?“以统一平台为基础,以智慧课堂为核心,以智慧管理为支撑,以教师发展为引擎,以平安校园为保障,以和谐家校为纽带,以优势发展为导向”最终建成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优势均衡发展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提供从客户端到客户端的在线教育决方案,覆盖在线教育全场景应用,方案核心为多终端支持和教育云平台。这种在线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智慧教育,实现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实在政策的支持下进行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不断改革、反思、提高的信息化战略,对学校来说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高校来说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提高综合办学能力的体现。 本文通过对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的背景等进行分析,提高了高校教学质量,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蒋东兴,刘臻.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呼唤CIO体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7):1-5. [2]王曦.“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357):107-111. [3]张继平.以生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探析[J].学术论坛,2013(9):216-220. [4]胡钦太,郑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编辑 陈鲜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