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
范文 | 吴晶晶 [摘? ? ? ? ? ?要]? 案例介绍一名因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大一学生,从家庭关系及个人性格等资料分析成因,通过量表辅助评估心理问题,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不合理认知,引导其改变认知策略,从而改善情绪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 ? 键? ?词]? 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 G645?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28-0218-02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程某,女,布依族,在校预科已就读一年,大一学生。开学至今近1个月食欲不振,觉得头晕、头疼,不愿与人接触。 (二)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父母都是农村人,母亲在其8岁时过世。父亲初中文化,在家务农,来访者14岁时父亲再婚,女方带一女儿同住,半年后两人分开。来访者15岁时父亲再婚,女方带着女儿入住至今。来访者患有癫痫症,预科期间癫痫发作过一次。从小与父亲关系较好,与其他亲戚关系一般,性格内向,不擅与人交往,敏感多疑。高中至今有过两次恋爱史,最后一段恋情在两个月前分手。 预科入学时在课堂上癫痫病发,近期出现头晕、头疼的情况,不想与父亲说话,不愿接听父亲的电话,刻意回避与他人交流,特别喜欢洗手,内心感到不安、烦躁,前来求助。 (三)精神状态 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紧张不安,自知力完整,不能围绕中心叙述事件本身,对人际关系想法较多,但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寻求帮助。 (四)身体状态 癫痫病没有固定发作时间间隔,近期头晕、头疼,食欲下降,无其他不适感。 (五)社会功能 来访者能正常上课、作息,与班级及寝室学生关系一般,没有较为亲密的朋友,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近一个月出现身体不适,心情很低落,回避人际交往,特别担心自己的情绪状态导致癫痫病发作。 (二)个人陈述 从小我母亲过世,就和爸爸相依为命,爸爸一直对我很好,随着年龄长大,我希望爸爸再找一个妻子,这样不会那么孤单。初二的时候爸爸再婚,但他们不合适,很多小事上他们会闹得很不愉快,于是后妈带着她女儿搬走了。初三的时候爸爸又再婚,这次两人感情较好,我很期待小妈能像妈妈一样对我,但她对我总是不亲近。高中的时候爸爸会因为小妈的事情说我,我觉得慢慢地和爸爸不再像以前那样与我无话不谈。上大学以后我不愿意接爸爸的电话,不想和他说话。这段时间我不愿与人说话,躲着身边的学生,现在的学生不知道我有癫痫病,两个月前和男朋友因为性格合不来分手了,最近我心里很不舒服,总觉得我的病随时都要发作。癫痫病发作后我就特别喜欢洗手,知道手明明是干净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洗,后来很久没有发病,慢慢好了,但只要发病后就会一天洗二十几次,过段时间又会好一些。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一)咨询师观察 来访者衣着整洁,搭配合理,体型娇小,面色偏黄,有礼貌,无生理缺陷,来访时表现得较为紧张,低头,不与人对视。行为举止正常,能叙述自己的经历及学习、生活情况,自知力完整并主动寻求帮助,没有出现妄想、幻觉等,有强烈的求助欲望。 (二)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 程某一直与父亲关系亲密,由于父亲再婚,分散了父亲部分精力,家里突然多了两个人,无法协调多种关系。在家里与其他亲戚来往较少,喜欢宅在家里,很少外出游玩,身边也没有知心好友,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担心在课堂上发病被同学嘲笑。 (三)求助者辅导员反映的情况 程某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不与班上同学交流,与寝室同学的话也较少,不主动交朋友,长此以往同学也很少靠近他。性格较为孤僻,遇事退缩、逃避。平时遵守校规校纪,按时上课、作息,没有不良嗜好。 四、评估 (一)心理测验结果 1.SCL-90:躯体化3,强迫症状4,人际关系敏感4.1,抑郁4.38,焦虑4.8,敌对2.67,恐怖3.14,精神病性2.31,偏执3.5,其他3.85,总分323,阳性项目数77。 2.焦虑自评量表:73.75分,认定为重度焦虑。 3.抑郁自评量表:67.5分,认定为中重度抑郁。 (二)诊断依据 根据了解到的相关资料,来访者有癫痫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和其他遗传疾病;据郭念锋教授提出的病非病三原则,来访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排除精神异常;据许又新教授提出的评估标准,程某躯体化表现为头晕、头疼,食欲下降,症状持续一个月,未对自身造成伤害,未给身边的亲人或同学带来伤害,未对社会功能造成重大影响,未泛化,由于癫痫病发后出现反复洗手行为,后期会好转,排除强迫症,又因为担心癫痫病再次发作被同学知道,这一现实刺激导致其焦虑,排除焦虑症,暂时评估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来访者童年丧母,与父亲感情深厚,父亲再婚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本来性格内向,敏感多疑,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又要与小妈及妹妹相处,难以适应重组家庭的关系。父亲在教导程某时,让其感受到对小妈和妹妹的维护,逐渐不愿意与父亲交流。 2.心理因素(不合理认知) (1)父亲不能指出来访者做错的事,否则就是对其不好,维护小妈和妹妹。 (2)看不得父亲与小妈和妹妹亲近,否则就是对来访者不亲。 (3)来访者有癫痫病,肯定会被同学瞧不起,不能让大家知道,不能和同学关系太好,否则他们就会知道,会被议论和笑话。 五、心理咨询过程 (一)咨访关系建立 第一阶段(1次) 1.咨询目的:建立咨访关系,取得信任;收集资料,整合有效信息;量表测试,进行心理评估。 2.咨询方法:测验法、会谈法。 3.咨询过程: (1)来访者填写咨询表。 (2)咨询师介绍咨询注意事项、保密原则。 (3)会谈中引导来访者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建立信任及良好的咨访关系。 (4)根据来访者叙述的情况选择SCL-90、SAS、SDS量表进行测量。 (5)根据量表结果及会谈信息确定来访者问题。 (6)与来访者协商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确定下次咨询时间。 (7)布置作业:每天记录自己洗手的时间及次数;坚持每天和父亲发一条信息。 (二)心理辅导 第二阶段(2次):与上一阶段间隔一周后进行此阶段咨询,让来访者有观察、审视自我的时间,咨询师可根据记录的情况进一步了解来访者近一周身体及情绪状态。这一阶段咨询可根据来访者与父亲的关系改善程度及自我接纳程度确定咨询次数。 1.咨询目的:梳理家庭关系,正确认识父女关系及家庭关系。 2.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3.咨询过程: (1)梳理父女关系 在这个过程的会谈中,根据坚持向父亲发信息的内心体验,引导来访者回忆与父亲相处的点滴趣事,进一步理解父女关系,来访者内心希望父亲得到幸福。 (2)梳理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由原来的一家三口变为父女两人,母亲的离世对其内心及成长有一定影响,来访者接受父亲再婚,也要接受家庭关系的重组,学会与小妈和妹妹相处。 (3)合理认知 父女关系不会随着父亲婚姻关系改变而改变,家里有小妈和妹妹前后,父亲对其态度及教育方式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来访者内心发生变化,遇事学会换位思考:“如果发生这件事,站在爸爸(小妈或者妹妹)的立场,我会怎么做?” (4)布置作业 根据一周记录的洗手情况,没有明显改善,继续记录洗手的时间和次数,并思考:和谐的家庭氛围能靠一个人协调吗?每个人在家庭关系中应该怎么做? 第三阶段(3次):此阶段与第二阶段间隔一周进行,鼓励来访者多思考,养成记录的习惯后,可引导来访者反思不合理认知。此阶段咨询次数可根据来访者家庭关系处理方式的变化来安排。 1.咨询目的:找出不合理认知,引导其意识到矛盾焦点,构建合理认知,引导来访者处理人际关系。 2.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3.咨询过程: (1)不合理认知导致不良情绪 通过来访者上节课作业情况得知,来访者想让小妈陪伴父亲,但自己回家时希望家人多关心、陪伴自己,不要忽略自己,但从不说出自己的想法,心中的不满也不表达,他人不能准确得知,造成沟通不畅。 (2)梳理家中每个人的职责,构建合理认知 如果每个人都有爱,家里才会充满爱,渴望得到爱和关心的同时要学会付出爱和关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也渴望得到关心和爱,体会、处理自己情绪的同时也要照顾别人的情绪体验,学会关心他人。 (3)合理的语言和行为 合理认知建构后,要表现在语言和行为上,通过家庭中发生过的具体事件,辅导来访者分析遇到内心冲突和家庭矛盾时如何解决。 (4)布置作业 洗手次数有所减少,继续记录洗手时间和次数;试与父亲多沟通,学会关心和问候家人。 第四阶段(3次):此阶段与第三阶段间隔一周进行,借鉴家庭关系改善的经验来处理学校的人际关系,此阶段咨询次数可根据来访者与同学相处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内心情绪体验来确定。 1.咨询目的:通过对家庭关系的处理,引导来访者构建合理的人际关系认知,引导来访者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2.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3.咨询过程: (1)反馈作业,及时鼓励进步 通过记录洗手的次数和时间来访者发现已不再纠结洗手的次数,与父亲电话沟通几次,体会到关心和感动,与父亲关系明显改善。 (2)面对疾病,构建合理认知 回忆癫痫病发作的时间及在课堂上发作后自己的变化和同学的态度,来访者发现其他同学都有各自的学习和生活,除了自己没有人反复纠结此事,意识到教师和同学的关心,没有歧视。 (3)借鉴成功经验,处理同学关系 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有共性的,无论是同学相处还是家人相处都需要互相帮助和关心,首先自己要敢于表达想法,接受他人,再不断完善表达和相处的方法。 (4)作业布置 按照成功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与教师、同学主动问好,学会融入寝室和班集体。 (三)巩固与结束 第五阶段(1次):此阶段与第四阶段间隔两周,巩固建立的合理认知并内化,再次进行心理评估,确定后期回访时间。 1.咨詢目的:改善人际关系,适应学校集体生活,评估心理问题。 2.咨询方法:会谈法、测量法。 3.咨询过程: (1)回访家庭关系、人际关系 来访者与家庭和班级同学关系逐步得到改善,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2)心理评估 选择SCL-90量表进行测量,躯体化1,强迫症状2.2,人际关系敏感2.31,抑郁2.38,焦虑1.6,敌对3.32,恐怖1.28,精神病性1.83,偏执1.39,其他1,总分163,阳性项目数40。 六、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估 与父亲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愿意与父亲沟通。现在回家能融入家庭氛围中,偶尔也和小妈一起做饭。在班上还是不愿与同学交流,能主动与寝室同学沟通,虽然话少,但能感觉到大家的善意,与同学能和平相处,已不再出现反复洗手的行为。 (二)咨询师评估 来访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值明显改善,能融入家庭生活及学校生活,遇到具体事件时可以调整自己认知使其合理化,学会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小技巧,认知和行为得到改善。 (三)求助者辅导员评估 课堂中能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到课堂中,作业按时、认真完成,精神状态比之前好,能主动与教师、寝室同学交流。 参考文献: [1]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编辑 赵瑞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