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中职汽修专业课上的有效互动 |
范文 | 王亮 [摘 要] 教学活动是师与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这一点对中职学生来说更为突出。以中职汽修课堂为载体,结合在教学一线的实践经验,从课堂实际出发,总结有效的互动方式及使用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汽修专业课;互动;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58-01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变成了主讲,常常是一讲到底,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变成了被支配的地位,默默地服从教师的安排。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互动环节出现了问题。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应是被关注的对象,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用行动去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良好的师生互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梳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搭建更为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中职课堂上的有效互动。 一、有效互动之“提问” 提问是最简单、最普遍的互动方式。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师生对话形式。例如,新课前的复习提问环节,或者是学生自学后由教师提问等,适合于已学知识或者是难度较低的问题。 二、有效互动之“合作” 合作可以是生生之间,也可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是常用的互动方式,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讨论,产生思维碰撞,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等能力。 除此之外,师生之间的合作在专业课教学中却更为有效。例如,在汽修专业课课堂上接车预检的情景模拟环节,老师和学生可以分饰客户与服务顾问。通过表演互动,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融入其中,枯燥无味的知识突然间变得丰富有趣,求知欲望也能被成功地激发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有效互动之“多元评价” 互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老师知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不足,这样老师才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解惑。而我们往往采用的方式就是老师直接说出学生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没有自我反思的过程,其他学生有一些想法也没能说出来,最终得到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过程的自我反思,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自我互动”,同时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催化剂。通过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互评的多元方式,提升互动效果。 四、有效互动之“角色转换” 传统教学中,知识的讲解都出自老师之口,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有时即使老师说错了,学生也不愿反驳。这时可以让讲授者变为学生,成为“小老师”在台上展示,台下的学生是观众。这时由于学生之间的竞争心理,观众会很兴奋,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对“小老师”的讲解提出各种疑问,最后再由老师来做裁判,如此形成了学生、“小老师”和老师三者之间的网状有效互动模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每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有效互动之“信息化” 信息化已经成为中职课堂上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我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更好地互动。例如,通过无线投屏技术,将教师的操作演示过程在多媒体上进行直播,清晰可见,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交流,如此让师生在共享、开放的状态里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 此外,近来比较受欢迎的一些学习互动平台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课堂。例如,雨课堂、课堂派等。这些平台可以实现弹屏互动、随机问答、线上学习和线下讨论等,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发散思维,让课堂更加有趣、更加人性化,改变了以往学生有想法却不敢说的尴尬场面。我相信,这将是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六、有效互动之“陷阱” 课堂上教师演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从头到尾一直是老师在做,学生会出现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劳。这时,可以采用一种“预设陷阱”的互动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例如,教师在演示拆检机油泵时,可以在操作过程中故意做错1~2步,学生发现后立即指出问题,这样一来既强调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又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拴住,而且学生也有一种成就感,可谓一举三得。 七、有效互动之“非语言沟通” 有效互动有时候不是单一的依赖语言的活动。课堂互动中,除了言语沟通之外,还有大量的非言语沟通。比如课堂上的体态语言交流,如眼神、手势、身姿、头语等。当然这必须是建立在与所教学生非常熟悉的基础之上。 通过多元的有效互动方式,搭建起了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平台。形成人人参与、畅所欲言、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争辩,互相学习,交流彼此的见解,形成以互动促互动的开放式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紫屏.师生互动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6):44-52. [2]李秀萍.变革中的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3]丁丽虹.中职课堂師生互动促进有效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7):68-70. [4]黄国玲,吕永峰,郑小军.例谈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8(11):55-56. [5]叶冬连,万昆,曾婷,等.基于翻转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效果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77-8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