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甘肃省农村小规模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之困境 |
范文 | 张晶 [摘? ? ? ? ? ?要]? 为保证我国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就近上学,小规模学校必不可少。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甘肃省小規模学校发展也是甘肃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面对小规模学校英语师资整体偏弱的情况,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成为这类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了解甘肃省小规模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试图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期提高农村地区英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引起对该群体的重视和关注。 [关? ? 键? ?词]? 小规模学校;英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5?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074-02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禁止盲目撤校,保证就近上学。此外,我国农村面积广阔,地形各异,居民居住分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设置必不可少。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应有适当的过渡期,视生源情况再做必要的调整;对已经撤并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当地生源增加等原因确有必要恢复办学的,要按程序恢复。加之,甘肃省地处偏远,地形狭长,山区较多,自然环境恶劣,为避免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的情况出现,在一段时期以内,甘肃省农村小规模学校更是难以完全撤并。 一、小规模学校界定 目前,普遍认为农村小规模学校(也称教学点、村小或者麻雀学校)是适应偏远农村适龄学生人数较少的客观情况而设置的 规模较小的学校,具体的学校规模(学生人数)因不同国家或地区而有所差异。在美国、加拿大、瑞典、越南、斯里兰卡、法国、韩国等国家,均有学者对小规模学校作出界定,认为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应少于3人、20人、50人、100人等;在我国,因为人口基数较大,对于小规模学校的界定人数最多达200人。鉴于甘肃省地形狭长、交通不便、人口稀疏,收集数据较为困难,本文采用200人的界定标准。 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霍普金斯和伊利斯(1991)认为:“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影响因素关键是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专业知识和课程的组织形式、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与同事及时沟通交流、地方教育局对学校的态度和政策。”教师是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关键之一,英语学科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弱势学科,其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也必然影响到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是从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两个层面来界定。从个体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以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专业成熟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叶澜,2001)。从群体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这个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地位的过程,即教师专业化(刘捷,2002)。关于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一般意义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贾爱武(2005)认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英语教师在教师教育机制中的一个不断学习、反思、发展和成长的动态过程。在英语教师职业专业化确立的前提下,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概念可以有两个维度。其一,是指教师个人在专业教学生涯中的心理成长过程。其二,指在职教师受外在的教育或培训而获得上述方面的发展。 三、甘肃省小规模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阻因 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时,笔者调查(包括听课)、访谈了甘肃省正宁县(永和镇朱村小学、湫头镇苟仁村明德小学、山河镇移风村小学、官河镇南堡子小学、西坡乡高粱小学)、临潭县(店子学区李岐山小学)、卓尼县(大族中心小学、柳林镇中心小学、柳林镇草岔沟小学、藏巴哇学区柳林小学、卡车中心小学、杓哇中心小学、柏林中心小学、冰崖小学)21名教英语学科的教师后(这些学校中,部分学校学生人数在100~180之间,其他学校学生人数在50~100之间),发现甘肃省小规模学校: (一)教师职业倦怠 甘肃省小规模学校教师主要集中在24~40岁之间,以中青年为主,但参加培训、外出进修学习的主观意愿不强烈;教学中出现得过且过、应付教学,认为教学内容简单,不愿意花时间备课,认为学生学英语没有用或者用不上,上自己的课就好的现象,缺乏教学热情,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挫败感和无力感等情况,职业倦怠情况严重。这既不利于教师自身身心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学习。长此以往,对教师个人而言,没有长期规划,庸庸碌碌,恶性循环,难以得到长远发展;对学生而言,教师是引路人,是学生未来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偏见。甘肃省小规模学校地处偏远,信息相对闭塞,对外交流困难,没有及时解决英语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师职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背景薄弱 在我省大多数小规模学校中,全科教师(即一名教师同时上多门课或带多个年级)普遍存在。对于甘肃省一千余所只有一名教师的学校而言,有些科目甚至难以开设,比如英语、计算机及音体美等。语数外作为基础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课程,应当是小规模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师专业能力的限制及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即便是全科教师也难以完成英语课程的授课。我省甘南州某小规模学校只有一名教师,课程只开设语文和数学(苏倩,2014)。曾新、付卫东(2014)在讨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时也提道:“中西部农村学校部分学科严重短缺,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相关课程难以开齐,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差,他们中绝大多数只能教授语文或数学科目,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无法应对信息化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的挑战。” 访谈时发现,这些学校有50%左右无英语或缺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不能满足小规模学校英语教学需求,教授英语的教师原本专业背景多为数学、中文、化学等。此外,这些教师不只教授英语,还承担语文、品德与社会、科学、美术、音乐、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任务,缺乏专业背景。就连为数不多的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也不能只教授英语,还兼授语文、音乐、思想品德、体育等课程。访谈时,这些英语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化以及教学手段、教学设计等方面已基本达到满足正常教学的水平。但笔者在听课中发现这些英语教师教龄基本集中在4~15年左右,授课时常存在一些知识性错误,连基础的发音都还未能完全掌握,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较少。总体来说,小规模学校英语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和英语语言素养整体偏低,英语语言水平不高,英语教学方法单一,自我认知不够准确;将学生学业情况不理想归结到学生家中无人看管辅导,学生悟性差,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差等方面,自我提升、自我反思意识不强。 (三)教师专业成长制度不够完善 要确保教学质量,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关键。在访谈和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城镇中小学占用了优势教师资源之后,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力量低于平均水平,绝大多数教师是通过成人高考、函授和电大等方式获得学历,缺乏专业出身的高素质英语教师。而入职后的教师培训缺乏系统性,这些英语教师们参加的培训种类繁多,大部分教师一年左右就可以参加一次培训,培训时长多集中在3~15天左右,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往往不一致,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主题只针对共性,缺乏个性提升。培训形式一般是一级一级往下走,最高层级很难与一线小规模学校教师直接对接,培训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参训学员基本没有自主选择权,有的参训者去参加培训之前甚至不知道要参加培训的主题。此外,小规模学校英语师资力量本就捉襟见肘,教师周授课时数基本在15~20个学时之间,教学压力大,很多培训是县、区培训,一般是周末的兩天、一天甚至半天,教师们参加过的最高级别的项目就是“国培计划”项目。这类培训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培训范围到县级以下的学校时,不能够深入偏远小规模学校,且培训时间多在学期内,学校很难调节正常教学,教师培训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基本没有针对这些小规模学校英语教师制订长期有效的专业发展措施和方案,没有固定的职前、职后培训,进修和长时间的培训机会稀少。由此可知,缺乏针对小规模学校的英语学科高层次对接式专业培训是阻碍小规模学校英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 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入学率、升学率和辍学率,评价方式单一,不重视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只有教务主任偶尔听听课或基本不听,评价主体和维度单一,不成体系,评价只看一个短期结果,不看学生和教师的长期发展,很多评价往往是应付差事,不重视反馈或反馈不及时,导致评价只是走个过场,难以得到教师本人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对于一些负面评价,有些教师反应激烈,不能虚心接受,改进不足。没有健全的评价考核机制,就无法推动教师个体的发展。 四、结语 面对甘肃省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问题,在探讨原因之后,甘肃省应加强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的英语学科专业发展的关注。教师个人应努力增强专业发展意识,做一名有教育信念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英语语言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找借口,主动面对自身不足,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小规模学校也要重视英语教师的培养和招聘,形成合理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为教师发展搭建目标,寻找学校发展方向。此外,教育部门应加大职后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尽快形成职前、入职以及职后较为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和制度。从教师的教学能力着手,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学效果,提高农村英语教育质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Hopkins,D.& Ellis,P.D..The Effective Small Primary School:some significant factors[J].School Organisation. 1991.11(1):115.121. [2]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外语界,2015. [3]刘捷.教师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5). [4]苏倩.技术支持下的农村教学点教师教研模式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5). [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曾新,付卫东.内生发展视域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4(6). ◎编辑 常超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