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研究 |
范文 | 李鑫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患儿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研究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治疗。比较两组EGF、PGE2水平、愈合时间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时间。结果:研究组EGF、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愈合时间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过程当中,联合使用药物的治疗效果更理想,可以改善EGF、PGE2、愈合时间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时间等,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炎性反应与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溃疡的黏膜坏死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严重者可达固有肌层或更深[1]。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衡有关,其中幽门螺杆菌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1]。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更多小儿被诊断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关键亦为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但是在往期的研究过程中,联合使用药物易引起幽门螺杆菌耐药性[2]。所以为了更好的帮助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患儿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8.7±2.1)岁;研究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4-17岁,平均年龄(10.5±2.4)岁。两组患者资料有可比性(P>0.05),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与。 1.2 方法 兩组患者通过各项检查后,将所有信息详细记录。并给予患者甲硝唑(国药准字H51021142,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0.2g),20mg/(kg·d),分2次(最大剂量0.5g,2次/d);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20123142,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0.5g),50mg/(kg·d),分2次(最大剂量1g,2次/d)。连续治疗两周。 1.2.1 对照组:使用雷尼替丁(国药准字H51021484,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0.15g)2次/d,0.15g/次。连续治疗两周。 1.2.2 研究组:使用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123096,北京亚宝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0mg),0.6-1.0mg/(kg·d),分2次。连续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EGF、PGE2水平。治疗前在患者保持空腹状态下抽取肘正中的静脉血2ml,3000r/min离心5min,检测EGF(上皮生长因子)、PGE2(血清前列腺素E2)、使用的是荧光免疫分析法,所有试剂盒均是由上海劲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具体的操作过程按照说明书进行。在患者治疗后使用14c-尿素呼吸试验联合快速尿素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并使用胃镜检查溃疡愈合的情况。 (2)比较两组愈合时间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时间。检测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可以每隔两日进行一次,将治疗2周后的根治情况详细记录。检验的方式是使用14c-尿素联合快速尿素酶试验进行。所有患者治疗后呈现阴性可以判定为幽门螺杆菌根除。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EGF、PGE2水平对比 对照组治疗前EGF、PGE2水平分别是(0.24±0.05)PS/mL、(22.52±6.33)PS/mL,治疗后分别是(0.31±0.04)PS/mL、(60.52±9.92)PS/mL;研究组治疗前EGF、PGE2水平分别是(0.23±0.04)PS/mL、(22.42±6.33)PS/mL,治疗后分别是(0.42±0.06)PS/mL、(79.52±10.82)PS/mL,研究组EGF、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愈合时间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时间对比 对照组愈合时间为(4.1±1.5)周、幽门螺杆菌根除时间为(11.4±2.4)d;研究组愈合时间为(3.3±1.3)周、幽门螺杆菌根除时间为(8.4±1.4)d.研究组患者愈合时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等都可以断定为小儿溃疡病,但是主要是指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发生更多的位置为球部,胃溃疡容易发生在胃小弯近幽门处。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消化系溃疡的发生、延迟愈合、复发等有一定的联系。随着研究技术不断增强,发生小儿消化性溃疡概率也逐渐增高,所以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受到更多人们的关注。当消化道pH值较高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杀菌效果更好,所以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需要增高胃肠道的pH值。临床中使用较多的抗生素是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药物。但是根据研究显示,如果使用较多不适宜的抗生素,患者会产生耐药性,概率到达35%以上,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方面带来一定的困难性。在对小儿进行研究中发现,幽门螺杆菌的发生高达55%以上是在儿童时期。主要是通过口腔感染,如果感染后没有及时或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患儿成为终生带菌者,对生长发育、身体健康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治疗,也会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同时也会引起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增高。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使用雷尼替丁以及奥美拉唑两种抑酸药物,配合甲硝唑、阿莫西林共同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愈合时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奥美拉唑可以帮助机体抑制胃酸分泌,增高胃内pH值,同时也可以降低胃酸对病变组织产生的不良影响,促使溃疡部分快速愈合。甲硝唑与阿莫西林的联合使用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雷尼替丁是临床中常用到的H2受体拮抗剂,亦用于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我们可以断定研究组使用的药物可以更好的修复溃疡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等。 健康人群的消化道黏膜具有丰富的血供以及强大的再生功能,所以可以分泌出更多黏液。黏液-黏膜屏障是由脂蛋白、黏膜上皮细胞、碳酸氢盐、分泌的黏液组合而成,它不仅可以减少食物造成的损伤和磨损的不一致,还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所以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EGF、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奥美拉唑联合常规抗菌药物使用可以加速修复溃疡黏膜出现的损伤。 综上,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过程当中,联合使用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可以改善EGF、PGE2、愈合时间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时间等,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李明花.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6):327-328. 马卉, 高辉, 黄业斌,等.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 27(13):2932-29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