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课标引领下的教师知识模块化
范文

    胡杨勇

    [摘? ?要]文章通过比较教师知识模块化与“大单元教学模式”,指出了教师知识模块化的优势,以期为完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增添动力。

    [关键词]教师知识模块化;优势

    [中图分类号]? ? G635?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20)03-0093-02

    教师知识模块化是指,学校按照该学科的知识模块(单元)给同一学科的教师分派任务,一个教师一个模块或多个教师一个模块。其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标和高考改革的新要求。

    一、教师知识模块化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简单比较

    河北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立足于“破”,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宣战,它把学科知识按照自己的规划重新整合、综合设计、有序实施,从而把“三年”贯通起来,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谱、来弹。

    “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

    大整合,即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其特点在于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有关联的知识“上挂下联”,以“大学科”的名义予以围拢归整。

    大迁移,即跨越学科、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迁移、对接,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它颠覆了传统知识教学的片段性、片面性,实现了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和完整性。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和规划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上,要求教师先“消化”知识,然后把“营养”反刍给学生,再经过学生的“自主消化”,转化成能力和成果。

    “大单元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現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三型”,即高效课堂的 “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三种课型;“六步”,第一步是明确目标,第二步是自主学习,第三步是小组讨论,第四步是展示拓展,第五步是穿插巩固,第六步是当堂测验;“一论坛”,即以论坛形式,在“三课”结束之后,打破教材顺序,挣脱课时束缚,围绕总教学目标,采用滚动循环的方式,对本单元授课环节中挖掘不到的问题,提升不到的层次,进行有效的精讲点拨,以方便学生整合知识、生成能力。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知识的“整合、迁移与贯通”,教师依然需要全面掌握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讲授全部知识。我们提出的“教师知识模块化”则不要求教师讲授学科全部知识,而是通过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推动教师向“专、精、深、广”方向发展,这样做的最终受益者还是广大学生。

    二、教师知识模块化的优势

    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教师知识模块化的优势。

    1.教师知识模块化让教师的备课质量更高

    教师都知道,备课时通常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在备教材方面,传统的做法是教师从头备到尾,从高一到高三,所有的知识点都备,但这样涉及的内容太多,要想每节课都备细、备精是很难做到的。类似于数学这种课时多、知识模块多的课程,教师既无更多时间针对每个知识点去找很多相应的素材,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每个知识点应该如何讲授才能更适合学生。大多数教师都反映备课量太大,而且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师几乎很难有效完成备教材这一环节。教师知识模块化就可以克服教师备课量太大的这一问题。因为教师只需对他所教授的模块进行备课,由于备课范围缩小,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力去认真研读教材、教辅,认真收集相应的素材,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认真斟酌每个教学环节采用的教法。比如,对于数学中的“二分法”这个知识点的教学,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找到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认识“二分法”的用途并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其次,设置一些问题,层层深入地让学生去体会什么是“二分法”;再次,让学生自主总结出有关“二分法”的知识点;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用“二分法”解决数学问题,并根据自己对“二分法”的认识去找一些生活例子作为素材写成小论文等。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运用知识的方法,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2.教师知识模块化让教师掌握的知识更专业

    各学科教师应该都能够准确把握本学科的教学知识,但每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程度是有差异的。比如,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是每位数学教师都要掌握的,但不同的教师掌握的程度并不一样,研究的深度也不一样,所以就会出现有的教师觉得教授函数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容易,有的教师觉得教授圆锥曲线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容易这样的情况。传统的教学任务分配方式,并不会关注教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或是授课的难易程度如何,因为一个班级中同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都由同一名教师完成,这就会导致当所教授的内容不是这名教师特别擅长时,学生可能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把知识模块化并与合适的教师相对应,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何将知识模块化并与合适的教师相对应?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入手:首先,全面了解各位教师对各个知识单元掌握的情况;其次,分析每位教师在教学中最擅长的方面;最后,根据教授知识所需的课时量与教师的工作量等,按一定比例给教师分配教学任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比如,如果教师能够分到自己擅长的模块进行教学,那么教师就会比较容易明确这个模块的知识要教到什么程度,会考到什么知识点,与其他模块的哪些知识相互衔接,与其他学科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等,从而提升自身的精学、精研、精授能力,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3.教师知识模块化让课堂变得更高效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自己负责的每一堂课,这样才有利于课后进行更精确的反思。有时候,虽然教师已经认真备了学生、备了教材、备了教法,但课堂效果却不一定能达到预期。课后,不少教师会针对这节课所安排的内容和教法做一些反思,希望以后再上到这一知识的时候策略能有所改变;但事实是要再上一次这个内容可能要隔三年,中途间隔了这么长的时间,经历了这么多的课堂,这节课的上课情景在教师的头脑里会变得模糊,下一次备课时只能看当时留下的笔记来回忆,甚至还未必有时间翻阅当年写的笔记。可见,要想更快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前面笔者提到了教师按一定比例划分模块的依据。实践证明,教师在知识模块化之后所教授的班级有所增加,也就是说,教师会在短时间内对同一知识进行重复教学,这便使得某一堂课存在的缺憾很快就可以在后面的班级的教学得到弥补,同时因为针对这一模块知识的重复教学的周期缩短了,教师修改教案的频率就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知识模块化使得教师能够在自己熟悉的模块(领域)做科研,进而培养他们的教研精神,夯实他们的教学基本功。

    4.教师知识模块化让教育变得更公平

    传统教育的教学安排是“点式安排”:教师按照教材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对教学内容无法进行选择与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有遇到综合能力强的教师才可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如有的学校分快、慢班,快班的师资力量会比慢班好一些,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在学校内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尽管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不允许分快、慢班,但学校未必会照做,而教师知识模块化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实际难题。基于教师知识模块化的教学是从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出发,根据教师的特长,重新组织架构,让每位教师都能发挥他的优势与强项,避开弱项,这有利于实现教师间的“强强组合”,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学校内享受最公平的教育。

    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的养成,而教师知识模块化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向“专、精、深、广”方向发展,这样的改变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其也使教师的备课形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可能会推动类似于大学备课组这样的备课组织的产生。

    基于教师知识模块化的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还可以推动教师的发展。我们需要去发现挖掘教师的优势并引导他们合理利用这些优势去操纵课堂。笔者认为在教师知识模块化的背景下,教师能够更好地钻研学科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改变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自身专業能力。

    (特约编辑 景? ?行)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8: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