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文献检索课教学对医学研究生信息素质水平进行客观评价的探讨
范文

    孙立新

    摘? 要:文献检索课教学作为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不能单纯重视培养“信息获取能力”,这样做不能满足学生信息素质整体要求。信息素质教育是通过对学生信息素质各要素的整体培养,使其能够具有敏锐洞察专业信息的意识、检索获取分析并使用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遵守信息使用的道德规范,从而在实践中具备创新能力的全过程。文检课教学作为目前各高校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学过程是否满足了信息素质教育整体要求,并能对教学活动在学生信息素质提高过程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客观评价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素质;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7-0061-03

    Abstract: The literature search course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bility" and cannot meet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diathesis.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is an overall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diathesis to equip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with keen insights into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and initiatives to comply with ethical standards when they retrieve, obtain and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so that 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study, research and create in practic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evaluate the information diathesis standards of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objectively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literature search course.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graduate student; evalu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信息素質(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自1974年首次提提出,到(ACRL标准)被广泛用于评价个人的信息素质水平已经经过一段时间了,目前国内虽有多套参照该标准制定的评价方案但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因而在信息素质概念逐渐被接受并得到重视的同时,由于没有确定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造成了信息素质教育最终是由地区、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施行的状态,其结果也必然是参差不齐。

    国家教育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下发文件,要求高校应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方式开设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以培养与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目前主流的教学目标仍可以概括为“掌握各种检索工具”与“文献利用”。授课内容以馆藏数字资源、网络资源的检索为主,重检索、轻利用。[1]但随着时代发展,进入21世纪后,这种单纯重视培养“信息获取能力”的“文检课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素质”整体培养的要求,当前的信息素质教育除了一直要求的信息获取能力外,对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要求更加突出。由于“信息数据资源商业化程度”加深,获取包括医学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的难度在降低, 单纯强调文献信息的获取能力紧迫性下降,与之对应的是信息主体对信息意识敏感程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信息道德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些都应该在文检课教学中得以体现,同时需要及时对当前这种有关教学改革与课程设计基本围绕检索工具进行的状况作出一些改变[3],这些都是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对于研究生来说鼓励其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把科研的过程作为收获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科学研究实践过程去培养个人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4],从而具备所应必备的整体素质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的硬性要求。而对专业信息的敏锐洞察感知,对专业信息的检索和对获得信息的分析使用,以及尊重使用信息创造信息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等信息素质的基本要求又是研究生整体素质的基础。虽然针对研究生开展的有关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讨阶段,但毋庸置疑的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研究生来说在当前信息时代环境下既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又具备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能力,是具备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基本要求。

    我国研究生教育同本科教育相比,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知识与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讲求宽基础、高起点;重视的是培养科研创新能力;训练的是有效的沟通与独立的创作;注重的是自主性的发挥,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信息手段在培养方案中的实施,这一切都离不开对信息素质整体的要求。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对新信息敏锐的洞察和获取、对信息环境与设施以及各种信息技术的自觉学习熟练利用确保能够及时准确获得有关信息,并运用到科研工作当中、在使用创造新信息过程中全方位的遵守相关的信息道德等保证信息使用的合理合规。有观点认为信息素质教育既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支撑一点也不为过。

    一、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是基于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来促进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形成。能否增强自身获取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是适应个人发展、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要想成为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就必需对自己的信息素质提高加以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概括起来应该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信息意识教育

    信息意识是指信息主体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应即人们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信息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过程,也是其对外界信息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动的反映, 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效果。换言之对新信息、新知识的敏锐洞察力直接决定着信息主体的未来发展。良好的信息意识有助于养成对各种专业信息予以积极关注的良好习惯,从而会注意搜集与研究有关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信息意识对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主导着信息主体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守法意识、信息更新意识等一系列意识行为,因而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之下信息意识就逐渐成为整个信息素质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信息化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与手段的不断完善、信息获取商品化程度加深,信息主体的创造性、自主性、独立性活动更加取决于信息意识程度的高低,对信息主体的信息意识教育成为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与倡导信息活动主体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具备敏锐洞察力,以及能够独立自主的利用信息开展批判性、创造性工作。信息意识教育包括的内容有:信息观念教育,信息观念是指人们关于信息的看法,对待信息的态度,对信息本质的特征、价值的认识等。信息观念教育的核心是明确信息社会背景下“信息就是资源”、“信息是商品”、“信息有偿”等基本的信息价值观念。信息觉悟教育,信息觉悟指信息主体对自身信息行为一种自我认识,包括信息主体所享有的保守个人信息秘密的权利、从政府及有关社会组织机构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在承担一定义务的同时自由传递和使用信息的权利、利用政府信息工具以及参与信息活动的权利等。信息觉悟教育有利于强化信息主体意识,有利于促进信息个体参与社会信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信息知识教育,信息知识是指有关信息的概念、特性、本质、运动的规律,信息技术和信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信息能力教育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从事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技能。人们通过培养和训练从而能在大量无序的信息中辨别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技能和信息检索工具,迅速有效地获取、利用信息,并创造出新信息。对于医学研究生来讲信息能力应该包括对医学信息需求的表达能力;对医学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能力(尤其是针对网络医学信息资源);信息的利用和创新能力;利用医学信息进行循证医学实践的能力,这也是提高诊疗疾病水平的必须要求。总体来讲信息能力涵盖信息获取和评价、信息分析和组织、信息的传译和交流以及使用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等。

    (三)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它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目的在于促使社会成员遵守一定的信息伦理和道德准则来规范发生的信息行为。信息道德教育既面向信息创造者,又面向信息服务者和使用者。其内容包括:信息主体的信息活动应与社会整体道德规范协调一致;信息主体的信息活动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信息主体的信息活动必须遵循信息的法律与法规,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信息主体的信息活动必须坚持公正、平等、真实原则;信息主体的信息活动必须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信息主体的信息活动必须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使用之间的关系;信息主体的信息活动必须恰当使用与合理发展信息技术,既保守群体信息秘密,又尊重个体个人隐私等。对医学生而言,更要求具有自觉保护病人、同事和他人私密信息,尊重病人隐私的能力。

    从医学研究生的角度来说,对信息意识的重要性认识可以借用英国著名循证医学专家米勒·格雷(Muir Gray)的话:“在未来,知识成为疾病的主要敌人,其对健康和疾病产生的冲击力比新药和新技术更大,医生也更加依赖信息和知识更新来战胜疾病和伤残”。[2]问题作为个体能否具有洞察这些信息的敏锐意识。而对于信息道德提出更高要求的原因更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当前讲授这门课程必须全面关注的。另一方面就信息素质的内涵来讲,如何做到客观的评价学生个人所具有的信息素质以及通过检索课教学活动多大程度对其有所帮助。教师个人在担任不同层次的文检课教学工作后,怎么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如果仅靠调查问卷、教师主观评价肯定做不到客观准确。

    本文就是想借助学校研究生院推行的课改研究项目,对医学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研究进行探索,同时也利用本项目的研究对医学研究生信息素质水平进行一些客观评价的探讨。通过研究探索符合我校研究生特点的信息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同时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的改革与创新,并应用于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上,过程和心得提供给同行参考。主要的想法就是结合本课程所涉及到得医学信息检索和医学论文写作相关内容,根据研究生生专业背景和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内容。让医学研究生依据自己的专业背景选定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增加对课题的背景、相关研究机构(人员)、发展趋势等信息的挖掘和评价。加大知识产权、学术道德等内容的教学力度[5]最终通过课程结束时对学生撰写的专业论文做出较为合理的评判来确定个人相关信息素质水平状况。

    二、前期工作

    1. 前期利用学院中青年基金项目,对青海省不同层次医学生的信息素质水平进行过相關调研分析,参照(ACRL标准)结合国内一些评价标准给出测试问卷做过较为详细的调研,对该群体的信息素质基本状况有所掌握。

    2. 曾对部分担任授课任务的研究生班级,尝试过一些诸如采用“翻转课堂、同行评议(即同专业、相近专业的同学间相互评议)”、通过团队分工合作进行PPT演示由同学中推选出的“专家”进行“专家”评议、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评阅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等方法有一定经验积累。

    三、实践过程

    在承担的2018级医学专业科学学位班、民族医学专业研究生班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客观评价本课程教学能真正对医学研究生信息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有所帮助为目标,采取针对教学各环节的研究措施,探讨客观评价教学的效果和研究生信息素质程度的方式方法。

    1. 理论部分的教学工作完成进入上机实践之前,要求学生依据本人专业背景,按照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论文写作的选题要求拟定出自己要撰写的论文范围,之后带着明确的目标进入检索实践阶段。

    2. 在实践检索阶段要求学生,围绕自己拟撰写论文的范围有目的、有主题的去搜集相关的中外文文献信息,教师及时处理检索中外文数据库等文献资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指导同学对收集到得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加工整理。

    3. 当学生通过检索收集到相当数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之后,要求按照之前拟定的范围确定撰写的综述论文题目,并明确规定一经确定原则上不能进行大的变动,并要求开始按照课程中讲授的论文撰写格式的相关要求开始撰写。

    4. 在规定期限内收集齐学生综述论文后,尽可能的对学生论文相关信息道德情况作出评判,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

    5. 综述论文评判

    (1)在学生中按照同专业、相近专业原则分组(共分6组),本组同学对同组论文进行同行评议并评选出本组“优秀论文”一篇,然后以本篇论文为蓝本集体合作制作PPT。

    (2)PPT演示时由每组“优秀论文”作者组成“专家组”对6篇论文PPT打分(不打本组)。

    (3)PPT演示时邀请4-5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专业、藏医学资深教师对所选出演示的PPT论文的选题、论证、结论进行现场评议。

    (4)教师依教学要求再评阅论文。

    (5)鼓励经过评议获得优异的学生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四、实践结果

    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基于本门课程是一门方法课的教学定位,教授课程结束后最好的结果就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的结果就是学生不仅学会了方法,更是确立了一种思维并且让这种思维升华一种学习科研写作习惯。

    依照这个定位,按照预定的研究内容在2018级研究生《医学信息检索与医学论文》开设过程中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探索,最后取得的效果应该说比传统的测试问卷、以及各种出于教师个人的各种主观评判等更能相对客观的评判学生学习效果,把本课程教学的内容要求都凝练在要求完成的综述论文中,通过成文论文的各项标准来具体体现。最终的结果立足于学生信息素质水平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参与的环节是理论的讲授、检索方法的教习、论文格式的规范、文献参考、引用文献的鉴别,对于个人综述文献涉及到的选题新颖性、内容科学性、合理性等等相关专业内容的严谨性由学生个人、同专业同学、外请的专业教师以及采纳其投稿编辑部最终界定。

    五、不足之处

    1. 进行课题实践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每个研究生的专业导师没有参与,因为这种设计的出发点是强化研究生参与专业研究,所以要求撰写的就是学生个人的专业背景综述论文。只有让其切实参与专业研究活动,才能真正强化信息意识,明确信息需求,注重信息吸收、着力信息利用和信息加工诸环节,所以应该和他们的导师取得联系增加一个导师审核的环节,这样论文的质量更有保障。

    2. 利用校内外文数据库时间节点出现了一些状况造成学生外文文献获取渠道不畅,虽然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对学生论文的外文参考文献利用还是有影响。

    3. 鼓励经过评议获得优异的2篇学生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截止目前尚无回复。

    六、结束语

    任何脱开实践环节的理论都是空洞的,影响学生个人信息素质水平的因素虽然有很多,但就目前高等教育还是以检索课教学为主渠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充分集合具体的实践性内容,有目标、有针对性、有主题的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是可取的。

    参考文献:

    [1]李晓娟.美国高校中信息素质教育项目的实施及经验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76-79.

    [2]Brice A, Gray M. What is the Role of the librarian in 21st Century Healthcare? [J]. Health Info Libr J, 2004,21(2):81-83.

    [3]张琳.基于WoS的研究生科技文献检索课程设计与探索、理工类硕士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182-184.

    [4]許延浪,燕万里.以科研为主线搞好文献的综合利用——关于研究生文检课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3):40-42.

    [5]蹇兴东.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38-4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