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 |
范文 | 江红 张瑜 摘? 要:生活指南式教育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向人们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的转换、促进高职学生文化人格的建构的需要。这种教育模式形成一套贯穿学生学习与业余生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统合文化生活具体体验、文化内涵反思观察、文化精神抽象概括和文化行动应用四个完整过程。其教育内容建构、师资队伍建设和结果评价均以协同化思维为指导,将线上文化反思讨论与线下文化活动体验、专业教师和学工部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统合。 关键词:生活指南式教育模式;传统文化教育;体验学习;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0?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6-0058-04 Abstract: Life guide education is needed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o people's spiritual pursuit and behavior habits,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personality. This educational model forms a set of four complete procedures that run through students' study and leisure life, clothing, food,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and integrate four complete procedures: the concrete experience of cultural life, the reflection and observa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the abstract generalization of cultural spiri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action. Its educational content construction,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result evaluation are all guided by collaborative thinking, integrating online cultural reflection and discussion with offline cultural activity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academic work departments, process evaluation and result evaluation. Keywords: life guide education model;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experiential learning; cultural heritage 生活指南式傳统文化教育是以体验学习论为指导,协同学校多个部门开展贯穿学生学习与生活全过程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体验、文化反思、文化行为固化,旨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方面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反思文化生活中蕴含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价值取向,将传统文化教育成果融化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行为塑造上。不同于知识普及型的传统文化教育,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重体验,重过程,重行为转化。 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步履维艰,成效不显著。高等职业教育多年来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工具主义、技艺教育渐次成为其主流教育观,单向度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广阔视野和人文情怀。[1]正是这种发展思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缺少机制上的“合法性”。开展教育实践缺少专任教师,专门课时不能保障。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缺少动力。针对上述现实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是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践,是引导高职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一、实施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实施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向人们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的转换,需要实施生活指南式教育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传承传统文化要“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2]从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向人们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的转换,需要引入一种具有转换机制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价值要素、生活方式要素、文化情感要素、文化行为要素与学生的人格发展、日常生活、行为处事以及情感世界和职业生活无缝链接。用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构,将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转化为一套爱国、处事、修身的行为准则,转化为一套可行可做的生活方式,用优秀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引领学生生活方式的重塑。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合理的生活方式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化生活习惯,塑造一种文化的生活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基本精神内涵物化为一种行为方式,引导学生反思文化生活中蕴含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可供自律自省的文化守则。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心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需求为教学起点,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精神助力学生职业观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是促成优秀传统文化向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职业追求以及行为习惯转化的必然选择。 2.高职学生文化人格的建构需要实行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 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实践,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人格成长和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休闲生活文化、职业素养培养等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一个环节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人格养成过程中,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融入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达成教育目标。从而助推学生形成稳定正向的自我同一性,建立积极的亲密关系价值观,践行优秀的休闲文化,协助学生不断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从而为学生建构健全健康的人格奠定文化基础。 高职学生业余时间充足,业余生活内容单一。玩网络游戏、追剧成了他们消遣业余时间的主要方式。而高职学生正处于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游戏和影视剧所传递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具体生活方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被这些生活内容填充的高职学生生活态度倦怠,价值选择盲目,自我认知不明朗,“自我同一性”无法形成。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用富有文化意味和趣味的生活内容填充学生的业余生活,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替换原有单一被动的生活方式,用“内省内观”式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对自我的确认,用精神意蕴丰厚的传统文化精神激发学生的精神世界,用温厚有力的传统文化情感滋养学生的情感,用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资源浸润学生的生活,对于学生形成稳定和谐的“自我同一性”,完成“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人生命题提供了思想资源支持和“心理活动的现场”支持。 人格是一种持久的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是个体适应世界的方式。人格由现在的经验和早期的生活经验共同决定。[3]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积累一套由优秀传统文化生活范式演变而来的当代文化生活经验,必将塑造学生一种形成中庸平和的情感方式,一种辩证通融的思维方式,一种仁、义、礼、智、信、孝的行为方式,从而助推学生完成和谐稳定的人格建构,助推学生成长成才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 (二)实施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 “文化”的本质是开展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的逻辑前提 “文化是一种养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4]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方式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融入学生的专业学习,用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建构新时代大學生的生活内容,用传统文化情感浸润学生的情感世界。就是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载体,是将年轻人的人格构成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载体,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上的传承,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所构建的集体人格的延续。 学生的生活内容被优秀文化生活内容填充,言行被优秀传统文化行为范式引导,情感逻辑被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浸润,言行举止都被传统文化浸润。传统文化在年轻人的身上、精神上得以体现,真正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人文化成”的文化生活方式的固定形态得以固化。 2.高职院校的学情为开展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现实保障 实施大规模自主招生后,高职院校筛选出了一部分游离于应试教育之外,但是不放弃通过教育改变生活与命运的年轻人。就作者多年与高职学生的深入接触发现,目前的高职学生虽然对知识学习比较倦怠,但是对多样性的生活方式、个性化的生活内容和高要求的生活品质表现出较大的兴趣;部分同学对于单纯强调就业导向的专业教育表现出消极态度,但是对于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化活动、业余生活内容表现出较大的需求,这种文化享受、精神娱乐的需求甚至高过本科院校。另外,传统的传统文化知识宣讲式教育在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收效甚微,这也成为一个普遍现实。因此开展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用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活方式来满足学生的文化享受和精神需要,引领他们习得文化生活方式,是高职院校因材施教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急高职学生所需的必然选择。 二、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确立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以学生的文化人格建构、生活方式塑造、行为素养培养为目标。用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构,将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熔铸到学生的思想中,将优秀传统文化生活方式融化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生活习惯,塑造一种文化的生活方式。 生活指南式传统教育旨在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价值转变为学生文化体验与反思的对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传承传统文化能力。用体验传统生活方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年轻生活方式上的传承,用文化反思与再创造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的结合。 (二)构建线上文化反思案例与线下文化活动体验案例相结合的教育内容 开始于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是:(1)对事件的具体经验,然后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抽象概念化(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2)一边积极体验一边反思观察。[5]生活指南式教育模式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蕴的体验与文化反思、文化内涵抽象化学习辩证统一起来。一方面在线下引导学生参加文化体验活动,一方面在线上发表文化反思成果;一方面课外开展和传统职业精神有关的体验活动,一方面在专业课上引导学生探索和挖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职业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精雕细刻的传统工艺知识;一方面持续开展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体验活动,另一方面利用传统文化讲座引导学生反思“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核心精神、内外兼修的人生境界、温良恭谦让、仁义礼智信的行为准则、“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态度、“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砺勤以养志,持简而修身”的生活态度。将文化体验与文化反思有机融合,互相补充,使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体验与文化反思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学习成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