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析 |
范文 | 吉涛?刘朋 【摘 要】 文章阐释了“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结合形式——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内容:视频公开课、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共享课、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认为,高校即将进入到在线开放课程全面普遍建设阶段,教师面临着既要应用又要建设的双重任务,为此应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理念、储备应用技术,推进开发课程普遍建设。 【关键词】 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共享课;MOOC;SPOC;混合式教学;普遍建设 一、课程的“在线”与“开放”时代 2018年开年伊始,随着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上线,MOOC再次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关键词,央视、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大幅报道颇有深意。慕课(MOOC),承载着随在线教育而崛起的教与学模式,体现着“互联网+”,就当前国情而言,已经是在线教育的大势所趋。2013年被称为中国慕课元年,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投入到慕课建设中,MOOC、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共享课等名词出现频度快速飙升,迅速取代了原来 “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所吸引的聚光灯,成为其后继发展的教学平台建设新宠儿。 “在线开放课程”逐渐在各类高等院校落地,具备了相当的普遍性,既有开展建设的院校的普遍性,又有立项课程的普遍性,既有参与教师的普遍性,又有授课对象的普遍性,并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深入进行。短短几年间,这种基于互联网、需要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持手段的新型教学形式和理念,在普遍推进并走向深入的同时,对教与学的双方、对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对固有教学思维,产生着剧烈的冲击,普通教师该如何承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务,又怎样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以持续推进教学质量提高,那么首先需要的是:理清概念,明确目标。 二、名词与概念 “开放课程”是指教育部门通过“课程”,向公众提供高校免费的、开放的教育资源,实现远程、无界限的大众教育,这一思想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在互联网时代的“开放课程”,出现了以下关键字: 1、视频公开课 即“开放课程”首先出现的、也是其主要的呈现方式,将(名校)课程内容利用视频录制的方式,供公众或特定受众学习,其特点和主要内容,就是课堂教学学时的完整视频。在前互联网“开放课程”时期,国内的电化教育(如远程电视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就采用这种手段,其实那已经有了公开课程的教育理念。随着互联网技术手段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公开课已经从单一的视频内容,走向不断融入新资源维度,逐步形成全面的开放教育资源(OER)的教学体系。 2、在线开放课程 Open Online Courses,是 “开放课程”与互联网的结合,它突出资源共享、教育民主化原则,为每一个人提供特定学校、特别是著名学府的课程学习机会。是为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和其他社会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的网络开放课程。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生产力,对教育来讲是革命性的变化,[1]它让校内课程在线(Online),让教育教学全部内容和过程在线,是在互联网上实施的学习手段。就其模式,分为两种,它们都是目前的热门关键字,区别主要在于受众面广度的不同: (1)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出现于2008年、开放于2012年的斯坦福德,MOOC不同于开放教育资源(OER)和视频公开课,它有教学过程和教学参与,与传统只是将“授课”这个环节搬到网上的公开课,有本质的区别,MOOC将学习过程,在网络上实现,它必须包括教学的每个关键环节。MOOC所指的“大规模”,强调了课程的参与者是大规模的、用户是大规模的、投入与资源是大规模的,它服务于社会学习者,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与公平利用,创造了条件,让每个人都能免费获取来自名牌大学的资源,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设备进行学习,这便是MOOC的价值所在。[2] (2)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它是相对于MOOC的在线课程,Small是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SPOC服务于校园学习者,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利用MOOC资源,将线上、线下学习与实体课堂活动结合(本地),或与在线交流平台结合(外地),完成规定的教学环节。 3、资源共享课 这是一个总体性的描述,它以量大面广的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主要服务对象为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各类网络共享课程。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4、微课(Microlecture) “微课”是知识讲解的视频流媒体,体现了知识颗粒化、单元化的理念,强调一次仅讲透一个问题点。讲课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仅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选定符合认知特征極限的15分钟以内时长,这适应当前快节奏社会生活与学习特点。在前述新型课程理念及相关的新型教学方法应用中,微课已成为教学改革和资源建设的焦点,发展蓬勃,国家定期举办“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对此项目给予高度重视,它是教师组织教学知识的重点。 5、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学生课上和课下学习行为的翻转,它颠倒传统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以知识讲授占据宝贵的课堂时间,这些知识将由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借助教师提供的丰富资源,进行主动学习,课堂上的教师化身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导师,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学生专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进行主动性学习。 6、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要求学习行为的线上和线下结合,它把传统课堂面授的“线下”教学优势和基于资源共享的“线上”网络化学习优势融合,共同构成学习过程。它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 翻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是从学习组织的不同视角而言的,是实施各类课程教与学都可以采用的方法。 三、普遍建设的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将知识与思想,有效的传递给受众,教学的形式和名词在变化,但教学的目的是不变的。从“精品课程”到“资源共享课程”,再到“在线开放课程”,“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结合愈加紧密,而4G时代让学生无处、无时不 “在线”,二者是促成“在线”与“开放”的技术条件;学习中学生反“客”为“主”,激发主动学习,是促成MOOC/SOPC的内在动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持续推进“质量工程”建设,驱动教学改革,使得课程在线、开放的应用,已经处在每一位教师目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去做,如何用好。 根据前面的概念分析,可以了解到,目前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在两个方向:MOOC和SPOC,而这两个名词所指的内容(资源)是相同的,仅是受众对象定位不同。MOOC并不需要每个老师都去进行建设,它更多的是具有优势资源的顶尖团队所完成的工作,其他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是倾力于如何用好MOOC;SPOC则更具个性化,也可以理解为MOOC的本地化建设,更可以由建设教师团队,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定制化设计,与课堂教学有紧密的结合互动,这才是普遍应用在线课程的主要形式,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强调的“用即是建”的观念。 高校进入普遍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结合本校实际,建设一批优势学科特色课程,培育一批新兴高精尖课程,推广应用一批弱势学科急需课程。[4]学校普遍推进,一方面是满足自身教学发展需要,展开SPOC应用,另一方面也是在培育和发现自己的MOOC课程。因此在普遍推进过程中,对教师的观念更新、课程培育、质量工程等方面,体现着普遍建设的目标。 如果说建设和使用是形式做到了,那么真正实现普遍建设目标的,更在于建立在理念更新基础上的实际教学推进,即“翻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让 “线上”与 “线下”配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躬身为助推者和指导者,才是此轮教学革新重点。 四、结束语 2018年01月15日,教育部推出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開放课程”,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重点,这标志着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时代已经开启,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在课堂上的绝对权威受到竞争的挑战,教师们正可以利用大势所趋,转换观念、更新技术,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来,为学生带来一堂更高效的、属于他们自己的“课”。 【参考文献】 [1] 叶朗.教育部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央电视台,2018-1-15. [2] 姬十三.越来越多中学生利用MOOC学习大学课程.中国科技网,2014-9-15. [3] 何克抗.从混合式学习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09). [4] 张大良.在中国大学在线开放课程论坛上的致辞.搜狐网,2017-1-17. 【作者简介】 吉 涛(1973—)男,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电子与电气控制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