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巧用微课,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儿童逻辑思维
范文

    俞翠英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利用微课进行情境展示与呈现,是新课改推行中新型的教学方法。本文讨论了微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目的是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方法,希望微课的出现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 情境 思维 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素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关注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知识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地呈现。而微课教学技术的出现,有利于教师的知识呈现。因此,巧妙利用微课课件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协助学生自主学习

    布鲁姆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学方法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微课的播放时间在5~8分钟之间,和传统宽泛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可以选择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可以有效地巩固上课学习的内容,借助微课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和易错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引领学生进入微课的学习,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有效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例如,在“外方内圆与外圆内方”的教学中,学生掌握圆和正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先复习圆的面积公式,并且联系圆的内接正方形、圆的外切正方形和圆本身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主要研究的是什么样的问题,通过经典例题的展示,了解先求圆的面积首先要知道半径多少,求正方形面积也要知道边长是多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求正方形的面积,但是只知道外切圆半径时,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让学生记录自己的疑惑并进行探讨,让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了解正方形、圆和圆的内接正方形这三者之间的面积关系,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地展现出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二、精心预设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重点

    皮亚杰认为,运算阶段的儿童语言符号意识已经趋于成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规律的概括与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探索和学习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等方面的体验,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精心设置学习内容,让学生学有所依。例如,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起表面积的概念。然后利用微课视频,将学生带入模拟的长方体空间中,多方位观察长、宽、高的不同,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好两个相对面。通过展开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將学习难点融合到视频中,形象地展示表面积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火柴盒和搜集的正方体或长方体之和,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加深学生对表面积的理解,通过对两个物体的对比,让学生来说一下它们有哪些联系和区别。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例子,再进行问题总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造情境模拟教学,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法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其中,微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和微课结合,寻找身边的实际案例进行展示和讲解,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教学课堂更加生活化,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了注意力,让课堂变得更有趣。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并且理解含有数字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又表示结果。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这样的场景:展示一个魔盒,学生说出一个数字,经过魔盒施法,会出来另一个数字。例如说的是5,出来的是15,说的是16出来的是26等,学生们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几次尝试之后发现这个魔盒是按照一定的关系来施法的,输入9出来的是“9+10”,输入40出来的是“40+10”,输入a,出来的就是“a+10”。这里通过魔盒将学生说a出来“a+10”的这一过程,让学生体会到“a+10”就是最终结果,说出的数字和出来的数字是变动的,但是又有着不变的关系。在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着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利用魔盒来创建一个魔法的世界,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合生活制作微课,感受数学实用价值

    众所周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新课改倡导生活化教学模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学生习惯教师把知识点整理好,然后自己再誊写,时间一长养成了懒惰的不良习惯,给教学带来困难。微课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将生活中的日常点滴放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例如,我们生活中经常会进行物体占地面积大小的比较,但是对于常用的土地面积“公顷”来说,学生没有建立起清晰的概念,更没有应用意识。因此,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一个课桌的面积,一张照片的面积,一间教室的面积,北京水立方的面积等,由熟悉的面积单位进行知识的引入,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认知冲突。当学生见到水立方时,自然明白了学习更大面积的用途,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延伸。将生活中的素材放到课程里,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大小,更直观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五、拓展微课教学资源,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未来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小学生也必须具备探究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培养高年级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数学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并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与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在微课课件前期制作时,需要通过语言或者文字提示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关特征”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资源。通过制作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模拟图形,让学生讨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动态图来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学生从中发现正方体的棱长是一样长的,而长方体具有8个顶点等。接着,利用微课模拟把其中的两个面进行叠加,此时就出现对面相等的情况。再把它们展开来的时候,还是通过微课课件来播放。这样,就可以给学生充分理解与内化的时间。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自我操作活动,从而对抽象的空间知识加以理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以上的教学案例说明,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素材制作微课,这样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让数学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理论延伸到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微课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和深化。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