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数学课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范文

    方艳阳

    

    [摘要]数学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讨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6-0026-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讨论在课堂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讨论,简单地说,就是对问题进行辩论或交换意见的过程。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促进教学顺利实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重、难点教学中展开讨论

    重、难点是教师教学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理解和较难理解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重、难点内容很适合设置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所学知识。对重、难点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时,教师应注意问题的主次和难度,确保能激发学生的学習兴趣,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教学《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课时,一般学生会使用两种方法对百分数与小数进行互化:一是将百分数化为分数,再将分数化为小数;二是将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加上%(运用这一方法进行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生,其实并不知道这一方法是否可行)。因此,教师可根据这一教学难点提出“0.6为什么等于60%”等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在汇总学生的讨论结果后,教师将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进行总结,从而有效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在易混淆内容教学中展开讨论

    数学抽象难懂,而小学生各方面处于启蒙发展阶段,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低,所以难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对一些易混淆的数学知识,真正运用于实际解题中较为困难。如一些学生因为对某一数学概念、公式或法则的本质认识较为浅显,导致在解决相似的数学问题时常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可对学生易混淆的数学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相似却不相同的数学内容。

    三、在新旧知识衔接教学中展开讨论

    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前后呼应,如先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再延伸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等,由此可见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基于前面的旧知识。因此,在进行新旧知识衔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联系相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真正明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区别,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

    四、在正误解答教学中展开讨论

    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错误,也会对正确和错误的解法进行争议。这时教师不要立即分析讲解题目,可先保持中立的态度,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在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使他们逐步理解、明晰解题方法。这样教学可让学生逐步突破学习难点,减少错误的产生,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总而言之,讨论对于数学教学的意义十分重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形式,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教师要把握好时机,设置讨论问题时必须抓住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发表意见时不直接予以肯定或否定,而是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讨论,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责编 杜华)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