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范文

    赵佩淋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环境教育缺失的教学现状,转变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积极的环境教育,促进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境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保护环境,热爱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和使命。而当前,受到工业发展以及人为破坏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劣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保护和改善人类共同生活的环境,已经成为时下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他们可能会是生态环境极度破坏的最大受害者,同时也是环境改善的主力军。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精神,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应当主动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责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育的人文功能,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从本质上讲,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力军,小学生的思想动态,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小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立足于课本教材浅显的内容,忽视语文素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因素,如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一点和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改变当前落后的语文教育模式,让教师深刻认识到环境教育的积极意义,这一点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二、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一)应试教育束缚了教师教学思想的改革

    虽然说当前国家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就实际教学而言,应试教育依然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大量的教学改革指导文件,有时是形同虚设,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一切所谓的改革,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看中的依然是学生的考试分数。诚然,国家一方面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一方面又用应试教育的考核制度来考核学生、评价学校,这不是自相矛盾么?正是因为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使很多语文教师忽略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而这种只注重工具性的语文教育,将难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材中蕴含环境教学的内容较少

    为了充分了解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现状,笔者认真查阅了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教材,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即小学1—6年级中蕴含环境教育的文章较少。如小学六年级整个年度,只有4篇课文是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教材编排中环境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当前教师缺乏环境教育理念的关键原因。因为教师的一切教学都是立足于教材内容,如果教材的编排缺乏环境教育内容,那教师的教学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将难以实施有效的环境教育。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的感悟和体验,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应当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在小學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一文教学中,常规化的教育模式是教师给学生讲解文章主旨、归纳中心思想,学生完全体会不到池塘之美,更不会将一个小池塘和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笔者在给学生讲解这篇文章时,首先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一幅幅美好的图片:蓝天白云、碧绿的池水、美丽的白天鹅在飞翔、朝阳的冉冉升起,给静谧的池塘蒙上一层美丽的外 纱……这幅美丽的景致,立即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笔者这才一一道来,告诉学生:要想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美好,必须要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小学的课堂,不应当仅仅局限在教室中,而应当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环境教育,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受到污染的河水,让学生了解河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河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对于每个人而言的重要意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有关“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危害,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通过作文训练,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

    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好可以通过作文训练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布置过程中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题目,让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积累有关环境保护的素材,并在写作过程中予以体现,最终促进学生环境保护参与意识的提升。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在小學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环境教育缺失的教学现状,转变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积极的环境教育,促进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娟.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14(1).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0: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