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课例研究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几点做法
范文

    韩萍

    摘 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园将课例研究纳入到园本教研中来,通过引发思考、问题切入,三维互动等手段,加强课例研究的实践探索,使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课例研究 实践策略 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触摸思想,引导教师学会深度思考

    课例研究的基础是教师自觉的实践反思,而实践反思又往往依赖于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在园本教研中我们发现:胜任型教师与专业化教师最根本的差距不是她们的教育激情,而是她们对本身领域目标的把握、对孩子的了解和教育的机智与策略,而这些都与教师丰厚的理论功底、日常经验的积累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开展课例研究,思想必须先行。我们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思想和意图是什么?引导教师透过表象看问题的实质,提高深度解析研读课程的能力。

    例如:在开展小班上学期主题活动课程《小动物真可爱》前,为了让教师正确领会本主题的活动意图,活动价值,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就组织小级部的老师以此为课例,共同围绕其主题活动设计,通过“三问”,引导教师深入的进行分析研读。这三问是:一问:主题开展遵循的情感脉络是什么?二问:主题探究的核心目标是什么?三问:主题开展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结合问题,老师们仔细阅读方案,寻找主题前后逻辑关系及每个活动背后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大家各抒己见,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最终老师们达成共识:小班孩子对小动物充满了好奇,他们喜欢小动物。遇到小动物想去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实际生活中孩子和真实的动物零距离接触的较少。因此,这个主题时考虑到小班孩子这个心理特点,从身边常见的、性格相对温顺、生活特征习性比较明显的小动物:小兔子、小乌龟入手,然后逐步发散过渡到孩子身边常见的几种家禽家畜。目的就是让孩子和小动物来一次亲密接触,并使他们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来认识动物的特征以及习性,增强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

    通过以上对主题价值、活动目标的解读,老师们对这个主题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了,大家对开展好这个主题的热情也增强了,在随后开展的活动中因为触摸了活动的思想,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二、问题切入,引导教师合作共享教育智慧

    由于课例研究是以关注教师实践、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的,因此在课例研究中,为了达到经验交流,成果共享的效果,我们请教师围绕课题主题,采取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开展集体研究。活动的基本流程是:个性化备课-——集体备课——修订活动设计——依次执教活动——共同分享评析——自我集体反思。为将以上六个环节做实、做细,最终让教师自主发展,每个环节我们都有具体要求:

    1.个性化备课环节:要求教师结合具体课题做好五备:即一备教材,二备教法,三备学情,四备教具、五备详案。

    2.集体备课选课环节:通过集备的形式,大家集思广益,研究每个人个性化备课的优点,查找问题的焦点,讨论问题解决的可行性方案,以达到求同存异、思维碰撞的效果。

    3.修订活动设计环节:强调教师进行自省,在调整跟进中,找准自身问题产生的根源。

    4.组内成员依次执教环节:通过小组内成员轮流执教的形式,达到教师互看、互学、互评、共进的效果。活动开展时要求教师注意做好活动观察,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诊断和分析。

    5.分享评析,自我集体反思环节:引导教师共同分析评析自己及同伴活动组织中的优点及不足,针对大家疑惑地问题共同寻找有效解决策略。

    在这五部分中我们尤其强调最后的反思环节,重点引导教师做好三方面的反思,达成我们预期的活动目标。即:反思自身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与幼儿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归纳小组成员的教学方法,给自己新知,给他人启迪,以实现资源共享和行为的跟进。

    如:在我们全国十三五课题“多元化美术材料与幼儿创造力的研究”这项课题中,课题组的老师们利用常见的各种大大小小、不同材料质地、不同材料的瓶盖组织了一次“森林里的故事”瓶盖创作活动。活动中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轮流执教,老师们拓展了瓶盖的使用方法,引导孩子根据自己设计的故事情景,或用瓶盖的不同侧面组合拼粘成小路、房子、小姑娘等成各种物体,并且用大大小小的瓶盖蘸上各种颜色在纸上进行拓印添画变出了小胡蝶、小兔头等,大大激发了孩子活动兴趣和创造力。这个课例结束后,我们趁热打铁,组织老师又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研讨活动。请老师们结合案例畅谈如何有效的拓展一种材料的不同用法?怎样引导自身和孩子去发现不同材料的价值并大胆创造表现。因为有了亲身的实践感知,大家畅所欲言,初步达成了“万物皆材料”的共识,老师们一致认为:生活中的材料多种多样,材料的多变性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可能。

    三、三维跟进,全面提升研究成果

    一项课例研究完成后,往往会留下很多思考,这其中有经验、有成果、更有新的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课例研究的价值,在一项课例研究结束后,我们往往还采取三维跟进的策略,以此推动课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所谓三维指:“纵向”课例研究,“横向”课例研究以及“纵横”结合课例研究。

    以“看图讲述”活动的组织策略为例,其课例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自由选择一个看图讲述的活动,采取个人备课,业务园长、小组成员集体观摩的形式再进行研究,横向上:同级部的老师可以围绕年龄班的特点展开教研;纵向上:小、大、班的老师一起研究不同年龄班看图讲述的组织策略;纵横结合上,大家一起总结出看图讲述的最佳组织策略。这样依次循环2——3个活动,使教师加深对看图讲述教学的理解,提高教学技能,让研究实效螺旋式上升。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有效的课例研究使得我园老师们的专业思想与实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课例研究要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践与思考。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作用与价值会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和认可。

参考文献

    [1]李程祯,崔廷爱.通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学生物教学,2017.

    [2]陳玉兵.打造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4-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