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一道动点最值问题解法的探究
范文 田传弟
1真题呈现
如图1,在△ABC中,∠ACB=90°,AC=2,BC=1,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当点A在x轴运动时,点C随之在y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B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是().
A.3B.6
C.1+2D.5
2多重猜测
考过之后,因为初次遇到这个题目,几个老师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对最后一道选择题讨论开了.我说:“我的第一感觉告诉我,应该选D.”“为什么选D?”小张老师立即追问.“因为∠ACB=90°,AC=2,BC=1,AB=5,所以我猜想OB的最大值可能与线段AB相等,所以选D.”大张老师接过话头:“田老师说的有道理,但是我不认同,根据这道题的复杂程度应该选一个最复杂的答案,因此我认为应该选C.”郝老师说:“看来每个选项都有可能.”小张老师马上打断:“一定不能选A.”“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问.“因为BC=1,OC≤2,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BC+OC>OB,即OB<3.”大家一致赞同:“不错不错!”“那么选项B如何?”我问.大家迟疑了一会,郝老师说:“对于选项B,看来我们既没有选择的理由,也没有排除的理由.”“是的,”我接着说,“咱们先暂停讨论,各自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动手动笔做做,光这样讨论感觉很肤浅,无法深入,过后再来讨论.”
3二次讨论
大家重新聚拢到一起.
我首先说出了选D的理由:“如图2,设B(a,b),则|a|≤1,|b|≤2,所以OB=a2+b2≤12+22=5,所以选D.”“不对,”郝老师立即反对,“我和你的想法接近,如图2,设B(a,b),则|a|≤1,但应该是|b|≤AB,所以必有|b|≤5,以此可得OB=a2+b2≤12+(5)2=6.所以选B.”“哦!原来我疏忽了|b|的取值范围.”我恍然大悟地说.“我和你们的想法完全不同,”小张老师听了我们的想法后说,“你们的想法静态思考的成分比较大,本题是动点问题,应该从动态的角度研究,我是这样想的,如图3,取AC的中点D,连接OD,DB,OB,则OD=1,BD=2,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有OB4学生对问题的质疑与思维展示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没有提问学生,直截了当地把昨天教师讨论的正确解法讲了出来.我感觉很得意,再看学生的表情,大多满脸疑惑.“有什么疑问吗?”我说,“有疑问请说.”数学课代表第一个站起来说:“老师,在图3中,为什么取AC的中点D?您是怎么知道的?”我说:“一般地,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时,我们常常作斜边上的中线作为辅助线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是解题规律.”“这个规律在解决本题时具体体现是什么?”“具体体现是OD=12AC=1是定值.在运动变化的问题中,我们常常通过‘抓住运动中的不变量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一个解题规律.”课代表似乎明白了,问道:“老师,本题应抓住哪些不变量?”我说:“你看,OD=1,BD=2,它们就是应抓住的不变量啊.”“老师,AC=2,BC=1,还有AB=5,都是不变量啊?为什么不抓啊?”课代表又这么问.我一愣,想了想说:“因为OD,DB,OB三条线段的关系最密切,在运动的过程中,这三条线段有时构成一个三角形,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时,OB=OD+DB=1+2即为点B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我感觉松了一口气.不想,竟然遭到了几乎全班同学的质问:“为什么当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点B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课代表还补了一句:“点B到原点O的距离还可能距离最小呢.”我刚松了一口气现在绷得更紧了,这明摆的事情怎么就是不明白呢?并且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还可能距离最小?我一时难以回答,怎么办呢?我说:“同学们,咱们请数学课代表上黑板来展示他的解法好不好?”学生们自动地鼓起掌来,课代表开始展示,我接着说,“如果有谁与课代表的解法不同请主动上黑板来.”话音未落,我们班的“数学王子”上来了,同学们又报以热烈的掌声.
课代表的解法:
解:如图2,作BD⊥y轴,垂足为点D,设BD=x(0≤x≤1),则CD=1-x2.一般地应有△AOC∽△CDB,所以COBD=ACBC=2,所以CO=2x,OD=2x+1-x2,则OB2=BD2+OD2=x2+(2x+1-x2)2=4x2+4x1-x2+1,
整理成关于x的有理方程,得32x4-8(OB2+1)x2+(OB2-1)2=0,若线段OB的长存在,则Δ≥0,即[-8(OB2+1)]2-4×32(OB2-1)2≥0,解得(2-1)2≤OB2≤(2+1)2,所以2-1≤OB≤2+1,OB的最大值是1+2(同时还说明OB有最小值2-1).
数学王子的解法:
解:如图4,作△AOC的外接圆⊙D,过点D作圆D的割线BFE,则BE=DE+DB=1+2,BF=BD-DF=2-1,点B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等于线段BE的长即1+2(同时也得到点B到原点O的最小距离等于线段BF的长即2-1).
两人做完回到座位上,教室内鸦雀无声,突然“问题大王”(因好提问题博得此美称)打破了沉寂:“用判别式求最值的方法我也会,可是我没想到,请问课代表,你是怎么想到的,教教我们吧?”课代表说:“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到用判别式来解,我是想用求函数的最值方法,但是OB2=4x2+4x1-x2+1并不是我们学过的函数,无法套用函数模型,才把它看作关于x的方程,才有了上面的解法.”一阵掌声过后,有人说道:“数学王子,我对你的解法似懂非懂,希望你能详细讲讲,谢谢.”

“因为AC=2,当点A、C分别在x轴和y轴上运动时,点O始终在以AC为直径的圆D上运动,假如点A,C不动,此时点B也不动,也就是说点A,C,B三点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因而可以设想让点O运动,则点O必定在圆D上运动,我们可以提一个这样的问题:点O在何处时,点B到点O的距离最大?因此问题转化为求点B到圆D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大值.我们已经研究过,过圆心D作圆D的割线BFE,点B到点E距离最大,点B到点F距离最小.大家明白了吗?”同学们静了一会儿,然后掌声雷动.
5思考与归纳
首先,为什么这个最值如此难算?可以断言,点B的轨迹不可能是二次函数的图象,点B的轨迹是什么样子呢?利用几何画板绘出轨迹,是一条曲线(如图5),是什么曲线?猜测是椭圆,这只是直观上的观察,需要验证.设B(x,y)(-1≤x≤1),则y=2x+1-x2,整理得B的轨迹方程是5x2-4xy+y2=1,轨迹是椭圆.其中心位于原点,半长轴即为点B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如图6),这时原点O位于线段BD的延长线上,半短轴即为点B到原点O的最小距离(如图7),这时原点O位于线段BD上.这样也从直观上解释了当点O,D,B共线时点B到原点O的距离最大或最小的理由.从轨迹是椭圆来看似乎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也难怪学生对这种三点共线的直观方法法不能认可.数学课代表的解法很复杂,数学王子的解法新颖、奇妙,学生都能接受.经过推敲,发现课代表的解法有瑕疵,当x=0时,OB取最小值为1,原因是x表示BD的长,将x改成点B的横坐标,则-1≤x≤1就严密了.
再次,我们在本题中所取的线段AC的中点D究竟是什么?根据数学王子的解法推测,点D应该是△AOC的外心.如图8所示,直线a,b所夹的锐角为定角α,△ABC的三边长是确定的,点A在直线a上运动,点C随之在直线b上运动,作△AOC的外接圆D,过点B,D作割线BFE,连接DA,DC,则∠ADC=2α,设DA=DC=r,又因为AC边是定长,所以△ADC的大小形状是确定的,而△ABC的大小形状也是确定的,于是四边形ABCD的大小、形状确定,所以线段BD的长确定,设BD=d,则BE=d+r,BF=d-r.这就证明了点B到点O的最大距离等于线段BE的长即d+r,同时也得到点B到原O的最小距离等于线段BF的长即d-r.看来解决这种问题一般方法应概括为外接圆法或外心法.我们来看一例.
例1:(南京市鼓楼区2013—2014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如图9,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正△ABC的边长为2,点A,点B分别在x轴上和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移动,则点C到原点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分别是.
解析:如图10,作AOB的外接圆P,连接PA、PB,则∠APB=2∠AOB=90°,因为AB=2,所以PA=PB=2,因此,当点A、B分别在x轴和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运动时,点O始终在以2为半径的圆P上运动.设直线CP交圆P于M、N,则线段CM、CN的长即为点C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因为PA=PB,CA=CB,所以CP垂直平分AB,设垂足为H,则CH=3,PH=1,所以CM=3+1+2,CN=3+1-2即为所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上面我们得到了此类问题的一般解法.最后举例来说明一下此类问题在命题时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例2:如图11和图12,直线a,b所夹的锐角∠aOb=30°,点A,C分别在直线a,b上运动,∠ACB=90°,AC=3,BC=2,求点B到点O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
解:作△AOC的外接圆D,过圆心D和点B作割线交圆D于点E,F,连接AD,CD,则△ACD为正三角形,所以CD=AC=3,即圆D的半径为3.
中,∠BCD=150°,根据余弦定理可得BD=13+63.则点B到点O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分别是13+63+3和13+63-3;
在图12中,∠BCD=30°,同理可得点B到点O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分别是3+13-63和3-13-63.
相信读者朋友已经看出此题解答过程和结果的异同,我们尤其要注意结果因图而异,在图11中,A,B,C三点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的,这时点B在圆D外;在图12中,A,B,C三点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这时点B在圆D内,因此它们的结果不同.所以我们在分析这类题目时不要把图画错了,即不要弄错了点的排列顺序.为了不引起歧义,我们建议命题时加上“A,B,C三点是按顺(或逆)时针方向排列的”条件,使得问题更加严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