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英汉视译中长句的处理策略 |
范文 | 摘?要:视译由于受到时间限制,需要译员尽量将译文顺序产出。而英文多见长句,且在笔译当中经常需要调整语序译出,与视译需要顺译的基本原则相违背。本文将通过实际口译语料考察,总结出英文长句视译的三种基本策略。 关键词:视译?顺句驱动?断句 视译为一种口译形式,要求译员能够一边阅读原语信息,一边将其用流畅的语言转换成译入语,与同声传译一样具有时间的限制,因此产出的译文除了信息的忠实程度以外,速度也是关键。时间的限制意味着视译不便对原文进行前后语序的较大调整,而需要尽量保持译文和原文语序一致。而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且英语重形合,句式往往是层层嵌套,长句频出,往往需要对语序进行调整梳理才能顺利译出;而视译限于翻译速度的要求,需要尽量顺序而译,与长句翻译的常用策略相异。本文拟从视译的基本理论、原则出发,探求英文长句英汉视译的基本策略。 一、理论基础 丹尼·吉尔(2009)提出了著名的精力分配模型(Effort Model),即Sight Translation= Reading Effort +Memory Effort +Speech Production Effort +Coordination。在该模型中,“阅读”取代了同传和交传中的“听辨”,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方式。他认为每个译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假如其中一种操作(如记忆)所占用的精力太多,译员可用来应对其他几种操作的精力就可能不够,而翻译就可能出现失误。他还提到,当出现长句或内嵌句子时,译员在翻译的同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原文,并会增加短时记忆的负担。据此,长句翻译会增加译员阅读、短时记忆和协调的压力,给译员带来极大挑战,因此长句翻译是视译的难点。 如何有效应对视译长句翻译,张维为提出了顺句驱动这一概念:“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词序和语序上常有相当大的差异。为了处理接踵而来的信息,同声传译译员要避免顾此失彼,总是尽可能努力缩小翻译与讲话之间的时间差,争取主动。这样,译员就需要按照自己听到原文的顺序,不停地把句子切成个别的意群或概念单位,再把这些单位比较自然地连接起来,翻译出整体的原意,这种方法可称之为断句基础上的顺句驱动。”秦亚青、何群认为,使译入语尽量保持译出语语序是视译的第一原则。可见,视译和同传都需尽量顺序而译,顺句驱动也适用于视译,而英文长句往往要调整语序才能顺利译成汉语,所以如何有效翻译英文长句、并且不过多给译员造成负担,成为视译的难点。 二、长句处理策略 (一)断句与衔接 在实现顺句驱动的过程中,译员需要使用断句、预测、重复、增补、省略、词性转换、句式重组等多种翻译技巧。吉尔认为,断句技巧“可以更快速地减轻记忆负担,减少短时记忆力的信息处理压力。”琼斯认为,“断句技巧在处理结构复杂的长句,尤其是出现尔罗斯套娃那样的嵌套结构的句子时十分有用。” 那么如何断句?张维为提出,“所谓‘断句指的是在同传时将英语句子,按适当的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割处理并译成汉语。”即句子的断点需要译员通过语意来把握,这是断句的意义单位论的代表看法。而有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断点应该通过语法结构来判断,如杜争鸣提出,“断点常出现在介词或短语介词、关系词、不定式、分词处。此外,原语停顿处、连接词、转折词等处也是断点。” 笔者认为断句位置应该将以上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得出,即将从属连词、并列连词、介词或短语介词、不定式、分词结构作为切分句子的标志,此外,较长的主语后也可进行断句。 而断句后,两个意群间往往需要加上一些连接成分,否则句子会听起来不连贯。衔接主要有六种情况:1.无需添加连接成分就可自然衔接;2.删除原文中的一些词语;3.加入名词性成分并/或重复某些名词;4.加入解释说明或连接成分;5.显化介词或连词功能;6.根据断句处前后语意和语言结构转换某些成分的表达形式。 例如:The WTO is also a powerful force/in countering the currents of protectionism and discrimination/which are responsible to a large extent for the economic hardship/suffered by less wealthy and less well-endowed economies. 视译:世贸组织也是一种主要力量,/推动对抗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歧视,/因为这两者往往会造成经济困境,/令较贫穷、较弱势地区遭受苦難。 笔译或交传: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歧视,往往导致较贫穷、较弱势地区陷入经济困境,而世贸组织是对抗保护主义和贸易歧视的主要力量。 (二)句式重组 有些英文句子比较复杂,仅仅依靠断句衔接还是不能有效译出,有时需要对原文句式结构进行调整。不过与笔译可以彻底重新梳理原文句式不同,视译需要保证译文产出速度,因此只能适度拉长断句单位,做出必要调整,总体仍要遵循顺句驱动原则,以期在保证句子信息前提下,提高译文质量。 (三)预测 由于受到时间限制,如果句子较长,视译时译员不能等到每一句话看完再进行翻译,也不必在每个可断句的单位处都断句再翻译,否则会影响译文产出的速度和语言的流畅程度和译文质量。遇到长句时,译员需要根据语言结构、篇章语境等知识,对尚未看到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Kirchhoff认为:“预测是译员根据语言和语言外的因素所构建的一些预期判断。”通常,视译中的预测可分为语言预测和非语言预测。语言预测是对语篇的词句进行预测,主要对象是一些词语的词语搭配、连词短语等;非语言预测即信息预测,指的是译员基于对语篇背景知识、主题、场合、百科知识等因素的了解,对信息走势进行的预测。 例如:Managers cannot perform their tasks well/unless they have an understanding of,and are responsive to,/the many elements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economic,technological,social,political,and ethical factors/that affect their areas of operations. 譯文:管理人员要想很好地完成任务,就必须了解并回应很多外部环境因素—经济的、技术的、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这些因素都对很多方面产生影响。 分析:在不预测的情况下,根据句子切分规则,这句话很可能被译成“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除非了解并回应……”。而有经验的译员在看到cannot…unless…这一双重否定结构时,就可以预测后面的内容是表示肯定的,译成“要想……就必须……”这个结构,从而提升译文的可读性,减轻自己的处理压力。 结语 英文长句的翻译是视译的难点,笔者从视译的理论基础出发,总结了英文长句汉译的三中基本策略,即断句与衔接、句式重组和预测。视译英文长句尽管难度较大,但通过以上三种策略的综合运用,还是可以有效降低译员的压力,释放处理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译文质量和产出速度。 参考文献 [1]Gile 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Revised Edition)[M].Amsterdam/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B.V,2009. [2]Jones R.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M]. 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8. [3]Kirchhoff H.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Interdependence of Variables in the Interpreting Process[J].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1976. [4]杜争鸣.英汉同时传译中的“断点”浅议[J].上海科技翻译,1998(04). [5]秦亚青,何群.英汉视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王丹.英汉视译的衔接方法分析[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5(01). [7]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作者简介 王丹,教师,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研究方向:口笔译理论与实践。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