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戏
柳子戏明末清初在原北方民歌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曲剧种。有“柳子腔”、“弦子戏”、“百调子”、“吹腔”等俗称。清中叶与梆子腔、昆山腔、弋阳腔合称为四大声腔。流行于山东、河南、江苏部分地区。 腔调主要有俗曲与柳子两类。俗曲“九腔十八调; 七十二哎哎”。曲牌达百余支,如 〔山坡羊〕、〔锁南枝〕、〔黄莺儿〕、〔耍孩儿〕、〔驻云飞〕、〔傍妆台〕、〔打枣竿〕 等等。不少曲牌又有好多不同唱法,长短句中常插入七字、十字句唱词,表现出从联曲体向板腔体发展的明显痕迹。柳子腔全由七字、十句上下句格局的唱词组成。脚色行当分工细致,生行分净面文生、架子生、袖生,武生、白胡老生; 旦行分青衣、红衣、闺门旦、老旦。因受高腔、昆腔、梆子腔剧种的影响,剧目也分属各声腔,如高腔剧《张飞闯辕门》,青阳腔剧目 《斩貂婵》,乱弹剧目《鞭打芦花》、《孙安动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