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选择问题驱动课堂“教”与“学” |
范文 | 张艳 摘 要: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深度思考,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驱动 深度思考 有效教学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一度出现的“形式主义”:“为合作而合作”“为讨论而讨论”“为动手而动手”的模式虽然把数学课堂变得十分热闹,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很难在数学上有真正的收获,依旧没改变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的学生一直在做,一直在算,一直在动手,但就是不想。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思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交换,才会有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思考离不开问题的激发,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来驱动课堂的“教”与“学”是教学中需要长期关注的命题。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始终围绕问题而进行,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 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问题导学法教学中问题及问题串的设计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问题情境有趣、有效,学生探究兴趣浓厚,探究目的明确,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升;如果问题或问题串设计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则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接下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来谈谈问题导学法教学中问题及问题串设计要注意的事项。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设置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一是过地提一些“是不是”,“对不对”,“懂不懂”,一问齐答,表面上看是双边活动,实际上有效参与的不多,是搞形式主义的互动式教学. 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就回答的坏习惯。二是设问高深莫测,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学生面对教师的问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三是设置问题时不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担心学生回答不出和时间不够,自问自答,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是只顾自己提问,不给学生提问的权力,这样不利于问题解决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设置问题呢? 一、设问于情境,有“数学味” 遵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原则: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趣味性,指出学生思考的方向,并和旧的认识结构发生联系.在教学三角形高的画法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 环节二:教画三角形的高 师:给你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它 指定底边上的高吗? 看黑板上的三角形ABC 师:如果让你画指定底边BC上的高,你打算从哪画? 生:先找到BC边对应的顶点A再,从顶点A向对边做垂线 师:找对画高的顶点很重要,以BC为底,高就要从它对着的顶点出发画。 师:你在以前的学习中画过这样的垂线吗? 演示抹去两条边只留顶点A和BC边 师:你非常会听课,很会捕捉老师的提示,把画三角形的高转化为画点到直线的垂线。 师:画三角形的高其实就是画顶点A到BC边上的垂线。 不是直接带着学生画,而是隐去三角形的两条边,让学生观察画三角形的高其实就是画以前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解决现在的问题,通过一个问题的设置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要让学生学得有感觉,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现在所学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某些内容息息相关,只是添加了一些新的方法或者概念而已。 二、设问于自主探究 “可操作” 通过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让他们的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画图、测量、搜集信息、剪、折、移、转、制作模型等活动情境,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的重点就是面积公式的推导,在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 (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2)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两种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通过三个问题的交流学生能清楚地知道首先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再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拼接后得到的长方形,发现等量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两个图形的面积也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在这样一个想转化---找关系---推公式的流程中通过问题引领学生一直在有效地思考,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三、设问于课堂反馈问题,“不袖手旁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问题引领”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部分,也可以落实与其他各个环节,重点各有不同。开始部分,提炼、再加工“核心问题”,中间环节重视对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追问、反问与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做出新的分析和思考,做出总结与反思。数学一定要讲道理,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解,讲道理的课堂就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讲理,把空间还给学生明理,让学生在讲理中提升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在明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促进学生养成追根溯源的精神。 四、根据学生基础的上、中、下不同层次,创设易、中、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使他们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最好讓学生当堂能会一点,让他们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而产生兴趣.学生获得成功时,要适当的肯定、赞许、鼓励,充分利用学生因获得成功而激发他们更大的求知欲望. 成功感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喜悦和满足,增添学数学的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进而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确定了“核心问题”后要思考如何由单纯的“教什么”转向“怎么教”,如何通过对问题的再加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正是数学学习的根本动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会问,把握好问的时间,问的方式,通过问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只满足于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应努力提升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自觉性,逐步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应将对于“问题”的很好把握看成数学学习十分重要的一项内涵,这意味着对“数学教学”更深入的一种理解: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主要涉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希望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有效地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数学文化素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