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历史复习课,心眼口手,信皆要
范文

    王焱

    

    摘 要:传统历史复习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背”依旧成为学生复习历史的唯一途径。这违背了课改的理念与趋势,也与中考导向脱轨。新型历史复习课依据“心眼口手,信皆要”的原则,尝试学生在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交流合作、自我体验中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复习课 心要到 眼要看口要说手要动 高效复习

    《弟子规》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大意为看书时,心要到,眼要看,口要念。这句话让我对历史高效复习课堂有了新的想法。

    传统复习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如同电影里的一号主演,偶尔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就成了二号主演,其余的学生就是默默无闻的群众演员了。对于知识点的回顾、重难点的点拨、知识网络的构建、历史线索的梳理、历史规律的挖掘都成了教师主演的内容。“群众演员”只需要集中精力倾听、加快速度抄笔记即可。很显然,这又回到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育,完全违背了课改的理念与趋势,与中考导向脱轨。

    新课改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于是我将《弟子规》中的读书方法引入到我的复习课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尝试与创新。

    一、心要到

    所谓“心要到”,即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兴趣先行。不久前在凤凰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苏联教育家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上课,他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一边从讲台上扔出去,一边说:“2+3=”,哪个孩子接到球,就说出答案,孩子们学得很高兴。听课老师有点不理解,说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直接提问就可以了。他说,没有“发言球”当然也可以提问,但孩子们却没有了发言的兴趣。虽然是面对学前班的孩子,但这位教育家的理念让我更加重视历史复习课中学生兴趣的调动。课堂导入、问题讨论、知识记忆、习题演练等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尽量以学生有无兴趣参与为前提。

    在复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时,我先提问让学生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强调自近代以来,我们的先辈们就一直在为追求“富强、民主”而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即“近代化的起步”。这些先辈中你熟悉的有哪些呢?学生有了兴趣,心到了,课堂就成功了一半。

    二、眼要看

    所谓“眼要看”,即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重视自主阅读[1]。就学习过程本质而言,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需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才会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故复习课上,对已学知识的回顾、理解、提升不能完全由教师来主导,而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就要重视阅读在复习课中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然而一个主题复习涵盖了整个单元的内容,一节课不可能完成如此巨大的阅读量,所以训练学生对教材进行快速、高效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阅读认识、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及歷史的基本结构。重大历史事件的阅读需要把握“四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其中经过也需要把握“四要素”:时间、地点、重要人物、基本过程。历史基本结构的认识是能力考查的重点内容,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并理清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与横线联系,明确每一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定地位,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历史规律。

    在复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中,我出示了如下表格(已简化):

    背景 名称

    虽然表格中的对比项目我并没有一一提示,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基本能够抓住时间、重要人物、指导思想、主要活动、意义等重要信息。通过“背景”栏的设置,学生基本能考虑到历次侵略战争,从而奠定了理解和运用的基础。

    三、口要说

    所谓“口要说”,即通过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化记忆、促进理解。尽管课改后历史教学的理念和方式都大有改观,但悲剧的是,在学生、班主任、家长的观念里,“背历史”依然还有很深的烙印。而临时性的背记方法在中考中已经行不通了,“背了用不上”。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知识点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不会变通。在自主阅读的前提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加强交流与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快乐而主动地学习,达到最佳学习状态,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为此,我在复习课上专门开辟了一个交流专场。要求小组内每位成员都要参与,由小组组长对成员的理解进行评判和评价。

    在复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中,小组交流的问题如下:

    1.中国近代化起步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

    2.简要叙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情况。

    3.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等的主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近代化起步有何特点?

    4.四次历史事件的结果怎样,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将对书面知识的理解转化为口头阐述。这种转化不仅仅是个体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思考与知识生成,更是一个主动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小老师,化解老师个别辅导面窄的难题。

    四、手要动

    所谓“手要动”,即勤于做笔记和独立完成作业。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学习重点、难点;读书动笔,有利于储存资料,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这是良好的读书方法,也是良好的历史复习方法。复习课上,哪些地方需要动笔呢?一是自主阅读时,要把握好历史要素。二是知识网络构建时,要梳理清历史结构;三是中考链接时,要检测出学习效果。同时还要以激励为后盾,落实好激励机制,让学生乐于动笔。如设置笔记展示区,检测排行榜,校网晒优秀等等。

    在复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中,我激励学生独立完成上述表格,并挑选一份最优秀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依据“三步走”“四步曲”动笔构建知识网络等。

    综上所述,在历史新课程和考试大纲的指引下,历史复习课必须围绕识记、理解和运用不同层次的要求有效地开展。而复习课上切实地落实“心、眼、口、手,皆要动”的原则,教师理想中学生高度参与、主动体验、快乐复习的境界就不远了,距离中考的目标就更近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