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
范文 | 翁娟娟 【摘要】如何衔接中小学数学学习,把学生平稳地带入初中,走入中学的学习轨道,成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从七个方面进行阐述衔接.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从以下七个方面阐述衔接工作. 一、兴趣的衔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 初中的学习对新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开学绪言课,结合生动事例,讲述了数学的用场及如何学好数学等.学生听了当时就有表示学好数学的决心.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随后还要把绪言课的精神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不断巩固、强化学生被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 二、内容的衔接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性和联系性,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是在小学的自然数、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发展扩充而来,从算术数扩展到有理数集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用字母表示数显示了代数的优越性,从小学具体数字到文字表达再到初一的代数式,这是代数形成的三部曲,体现了数学知识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一元一次方程在小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初一主要是对其解法及应用做进一步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因此初一数学教师在备课时,第一道程序就是要比较系统地研究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与内容以及在数学知识上应达到的要求,然后通过数学摸底测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实际”与“要求”有较大差距,就要温习旧课,这并不是小学教材的浓缩,而是相关内容的疏通与衔接,是螺旋式的上升. 三、能力的衔接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从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引导学生说出依据. 如,26×5+14×5=40×5;99×74=100×74-74,应要求他们说出算理,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实际上就是逻辑推理的雏形,长期坚持,潜移默化,就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我认为这些能力方面的渗透与训练,比具体的知识的渗透更为重要. 又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00,底面半径是4,求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列综合算式,得到如下答案:π×421002π×4=200.但是此题的解答还有简便的算法,即用侧面积除以2再乘底面半径.但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较为牢固和深刻的数学模型是V=sh,而对于其他圆柱体积公式,未必能记得牢或自如地应用,教学中教师要对此多加引导. 四、学法的衔接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组织、引导,独立学习的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初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原有基础出发,采取一些过渡措施.如学生不会看书,教师可从领读、教读开始;学生不愿复习,教师应当指导他们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并加强督促;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研讨.教师还要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包括预习、复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应增加一些自学的时间.加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教法的衔接 小学讲得比较细致,方法规定得比较固定,练习次数比较多.而中学数学由于内容多,进度相应较快,这也是学生不易适应之处.因此讲课时要有意放慢进度,概念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深入浅出地讲,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次数,严格统一书写格式,使学生学习既不感到困难,又有章可循.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适应单一的教学法的特点,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起始的25分钟,方法上要讲练结合,有计划地运用课本练习,讲讲练练、读读写写,可在课堂里集中朗读重点内容、背诵定义、法则,培养记忆能力. 六、学习习惯的衔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具体地说,我们认为,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如下的习惯: 第一,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第二,专心听课的习惯.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做点课堂笔记,课外练习时克服边学习边玩等不良习惯. 第三,独立思考的习惯.做到凡有合作交流,必先有独立思考. 第四,規范的书写习惯,特别是几何证明题的书写要规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中小学生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小学数学教师都要做研究学生的有心人,要研究学生心理,了解学习习惯养成规律. 七、教学评价的衔接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使有些小学生进入初一后,面对初中教师那种很少表扬的接受性学习就难于适从.另外,小学里对学生的解题反馈,更多的是采用板演评价或当堂完成、当天批改矫正的形式,而中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所做的练习,由于内容较多,多数采用对答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缺少对正确作业的表扬和解题中错因的解释.教学评价的改革要立足于课堂评价内容和方式的衔接,要立足于精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采取恰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 总之,我们在掌握了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知识内容的状况,熟悉了中小学教材内容后,在教与学的方法上要做到既不与小学的脱节,又不完全相同,逐渐带有中学教学的特点,做好以上几个衔接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