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异常行为的案例分析
范文

    孙久燕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出现异常行为的情况比较多,自我控制力差、家庭因素和教学因素都是学生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异常行为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案例中学生的主要表现,分析其行为异常的主要原因,根据具体原因纠正学生行为,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整合教育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异常行为;案例分析

    引 言

    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异常行为比较多,具体表现为自我控制力差,不能很好地与其他人交流,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紧张等.

    这一阶段的学生异常行为的表现形式丰富,多与学生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和课堂学习原因有关,因此,教师应切实做好学生异常行为的案例分析,了解学生

    异常行为的具体特征和表现,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案例分析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方式,教师应切实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生理特点,做好具体的指导工作[1].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异常行为分析

    (一)学生自我控制意识差造成的学生异常行为分析

    小学生自我控制意识差、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造成的异常行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其中以男孩的异常行为居多.小学生处在特殊的生长时期,精力较为旺盛,让学生一节课都老老实实地待在凳子上是不容易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窃窃私语、吃小零食、小动作不断、注意力不集中等[2].

    (二)家庭原因造成的学生异常行为分析

    家庭原因造成的学生异常行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无视课堂规矩,这主要是因为父母在家里没有给孩子定规矩,孩子根本没有规矩意识,因此在课堂上

    行为嚣张,不服从教师管教,大声说话,脾气暴躁,与同学关系紧张[3];另一种是在课堂上默不作声,这样的学生多是内向型学生,

    他们回避课堂提问,对教师的指导、帮助视而不见或有意躲避.这种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他们自我封闭,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不愿意与外界沟通.

    (三)数学课堂原因造成的学生异常行为分析

    数学课堂原因造成的学生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教师的管理和教学配合度不高.究其原因是数学的理论性比较强,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此外,部分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不佳,不喜欢老师,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异常行为.学生的异常行为对数学课堂的影响比较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分析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而进行有效纠正[4].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异常行为的案例分析和解决策略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案例分析和解决策略

    以A同学为例.A同学在平时的活动中非常活跃,在课间休息时可以有效带动班级气氛,是班级的开心果.但从数学课的表现来看,A同学在上课铃响以后并不能很好地进入

    课堂状态,而是会偷偷地与其他人说话、嬉笑,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干预甚至会持续5分钟左右,而干预以后虽然可以制止这种行为,但A同学通常会趴在桌子上,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融入课堂.据了解,除数学课,其他课堂中A同学的表现也基本一致[5].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A同学性格外向,在各种课外活动中表现非常积极,但是每次在数学课堂上都走神,在课堂上吃零食也是常见的行为.A同学还与前后同桌打闹,有时候同桌不搭理他,他还会威胁同桌,这种现象出现了很多次.A同学自控力不足,还拉上周围的同学一起玩闹,

    干扰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状态,以A同学为中心区域的几位同学均受到了影响,学习成绩有所下降.

    由此看来,必须对A同学加强管理,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维护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障数学课堂的高质量开展.

    针对A同学自身控制力不足造成的异常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

    矫正其课堂行为,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A同学树立自我控制意识,使其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

    矫正学生的课堂行为应注重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突出引导性.如在导学阶段,教师需要5—10分钟才能让大部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前5分钟和课后5分钟进行教学调整和优化.如课前5分钟可以引导低年级学生背诵乘法口诀,引导高年级学生做数学口算和估算,课后5分钟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自身学习效果.针对A同学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要做好课堂提问.教师一旦发现A同学存在课堂行为异常,如吃小零食、做小动作、走神等,应通过及时提问的方式或有针对性的暗示,使其认识到教师在关注自己.通过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A同学进行自我纠正.

    (二)家庭原因的案例分析和解决策略

    以B同学为例.B同学为留守儿童,在初入学校时数学学习成绩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绩明显退步,与此同时,性格越来越散漫,在课堂上经常不听教师讲课、

    不遵守纪律.如,教师讲课时他会突然毫无征兆地大声说话,被教师批評以后就直接摔门而去,不仅打乱了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还在班级内产生了负面影响.在B同学

    的影响下,部分同学的情绪出现了明显变化,作业不完成的情况明显增多,班级管理的难度有所增加.如果长期如此,数学课堂的正常秩序就难以维持[6].

    为了更好地了解B同学的情况,教师应和他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尤其是和与B同学接触密切的学生进行深入交谈.

    另外,除了向学生了解B同学的情况,还应和课任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全方位地了解和分析该学生产生课堂问题的原因.

    之后,教师还应与其家长进行交流,利用QQ、微信或者打电话的形式与家长沟通,甚至可以邀请家长到校面对面沟通交流,找出B同学出现异常行为的根本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时,既不能以偏概全,

    也不能过于偏颇,要全面考虑同学的实际情况.

    针对家庭原因造成的异常行为,应坚持家校共建的方式,做好行为干预,要积极整合家庭和学校的力量,予以针对性的指导.针对B同学在数学课堂上不服从管教,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的行为,数学教师在与相关学生、课任老师、家长等沟通后,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实施积极的教育辅导.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大部分学生都“害怕”的对象,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邀请班主任在班监督,有效降低了由B同学的课堂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影响,班级秩序明显好转;针对B同学是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在邀请班主任在班进行监督以外,数学教师还与其进行了和谐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要,及时给予

    关爱,让其充分了解教师对自身的关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打开心扉,主动与教师

    交流,使其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单纯依靠班主任的方式是不够的,数学教师需要经常与同学交流,因此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与B同学深度沟通,了解到B同学的家庭环境,同时与B同学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家校环境,B同学的不良行为情况明显改善[7-8].

    (三)课堂原因的案例分析和解决策略

    以同学C为例.C同学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存在课堂举手比较少、提问少、遇到问题不敢提问等多方面的问题,数学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末尾,成了教学老大难.成绩不理想的同时,C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不理想,

    总习惯悄悄地“躲起来”,十分害怕教师提问他,有时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当教师提问到他时,他都不知道老师提了什么问题,即使知道教师提问的问题,他也总是唯唯诺诺,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嘲笑.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不加以干预,那么学生很容易出现异常行为.

    针对数学课堂原因造成的C学生的异常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课堂上注重形象,注重言谈举止,用教师的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建立信任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与C同学交流,了解其在数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如果是教师的问题则需要认真自纠,如果是课堂问题和学生自身问题,则需要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总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积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微课、翻转课堂、学习小组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提高課堂参与度.结合C同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突出课堂的交互性,除了常规的提问,还可以通过白板、微课等多种方式为C同学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在课堂上鼓励C同学发言,并给予正向的指导,帮助

    C同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并由此出现了课堂异常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攻坚克难,不断树立学习的自信,学会自我纠正.

    三、结 论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是从学生、家庭和数学课堂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建议.消除学生异常行为

    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身经验和学生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无论如何解决,有效沟通、行为矫正与规范意识的渗透是必须有的内容.总而言之,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的质量,打造优质课堂和高尚课堂,避免异常行为的发生,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柳慧萍,陆海燕,刘穿石.小学生感知的班级氛围对欺负行为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06):1-11.

    [2]吴敏霞.浅析家校结合开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76.

    [3]李兴盈,汪晓赞.基于体育课堂观测的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及教师教学行为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02):27-33.

    [4]马建华.“一日三省”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27):59-60.

    [5]张晓林,吴静涛,关北光.社会资本对四川藏、羌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2):100-104.

    [6]高雯,朱进慧,方臻.父亲参与教养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母亲育儿压力的部分中介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0(01):84-93.

    [7]李银岚.“可视化”技术支持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路径探究[J].教育观察,2019(41):14-15,101.

    [8]高茜.小学生欺凌行为的社会学分析:基于个案研究的视角[J].教书育人,2020(05):20-2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