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加强针对在华外籍人士的疫情防控报道 |
范文 | 杨成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各国纷纷撤侨,但根据《中国日报》报道,目前仍有约90万外籍人士在华生活。疫情不但考验着公共卫生系统的信息公开能力,更使针对在华外籍人士的宣传报道工作面临挑战。 一、针对外籍人士的疫情防控报道亮点频出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主流外宣媒体及时发布了大量针对在华外籍人士的疫情防控宣传报道。 第一,外宣媒体集体发力,报道国际组织、各国政要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赞赏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分析。各主流媒体也重点报道了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对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措施的积极评价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仅以2月5日一天的报道为例,英国《每日电讯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数十家外媒选用《中国日报》刊发的《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防控措施》等稿件60多次。多国主流媒体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总台下属的国际视频通讯社充分发挥其对外传播平台作用,利用多语种渠道发布相关信息。自2月1日至2月5日,其关于中国疫情防控素材被福克斯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等来自112个国家的1721家电视台选用播出高达36.2万次。 第二,主流媒体的海外社交媒体公众号发布的外籍人士“加油,中国”的视频报道成为热点。《中国日报》的海外社交媒体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中国抗击疫情的外籍人士以个人名义发起的“加油,中国!”视频报道。例如,由小不点大视界亲子微剧场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与青少年戏剧联盟主席伊维特·哈迪(Yvette Hardie),以及爱丁堡国际儿童艺术节组委会、澳大利亚大风车剧团等国际剧团的艺术家接力录制的为中国加油的视频,在不到48小时内,推动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61位艺术家参与。经《中国日报》脸书、推特发布,多位外国艺术家陆续从世界各地传来个人视频,使视频媒体成为“加油,中国”的主战场,视频故事亦成为对外报道热点。 第三,在华外籍人士支持疫情防控的中国故事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新典型。例如,《中国日报》全媒体平台报道了在天津生活、拥有350万粉丝的知名白俄罗斯籍美妆博主爱莱(Alla)在她个人微博及抖音账号上号召全球人士为中国加油的故事。自1月27日以来,她的倡议得到了来自法国、波兰、以色列、美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朋友们支持。在中国生活十余年的南非建筑师伊恩·汉姆林顿(Ian Hamlinton)在疫情期间与广西阳朔一地村民风雨无阻地守候在村口,为外来人员检查体温。在湖南长沙,也有一批外籍志愿者在当地地铁帮助维持秩序。这些事迹均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涌现的凝聚“中国心”的中国故事。 二、加强新技术在外宣工作中的应用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突显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现基于对地方外事部门、外宣媒体和外籍人士的调研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增强与外媒的阅读推送、算法、流量买断技术公司的合作。 有学者指出,新技术、新应用已超越内容建设成为外宣工作的重要一环。阅读推送、算法、流量买断技术在中文媒体如今日头条、快手、抖音等平台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已经显现,这使得最需要给读者推送和最希望他们知晓的信息,能在第一时间送达。但我们并不掌握海外媒体所采用的这些技术。在去年9月至10月涉港报道集中时期,推特通过算法关闭了多家支持我国的账号。可见,算法等技术已经统领了西方媒体的传播渠道,阅读推送、流量买断也同样掌握在西方媒体的技术公司手中。 那么,要使在华外籍读者及时了解中国针对新冠肺炎防控的最新动态和措施,仅仅运用传统的内容建设手段和发布手段难以应对“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例如,除了力争重要新闻被外电转引外,我们目前使用的手段往往局限于争取外电转引重要新闻、在海外的一些知名媒体实现版面购买或者节目落地。如果落地后没有推送,就难以到达足够多的目标受众。因此,推动与海外媒体最先进的算法、阅读推送、流量检索技术公司的合作成为当务之急。在去年10月举行的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新华社曾经尝试与海外高端的技术公司合作。在日常报道中,《中国日报》、中国网、央视国际视频通讯社也曾经与相关技术公司合作推送重要稿件,传播能力较以往有所提高。 當下,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新闻充斥外电,例如,《华尔街日报》头版抹黑中国的报道,使我们的舆论氛围处于弱势。因此,相关媒体在强化内容建设之外,不妨考虑采用与国外最先进的阅读推送、算法、流量买断的技术公司(如线上内容推荐公司Taboola和Outbrain)等展开合作,通过新技术、新应用将更多有关疫情防控的客观报道呈现给世界,争夺话语权。 第二,针对在华外籍人士建立垂直化、社区化、服务化的传播平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广东、天津在全国率先向居住和生活在本地的外籍人士发出疫情防控指南并提供多语种热线电话服务,《中国日报》1月30日头版对该做法进行了报道,随后相关措施在多地推广。 有专业人士指出,在针对在华外籍人士的外宣工作中,应参考津云客户端,建立一些可以服务外籍人士的客户端。津云客户端注重民生难题解答,有多平台、多政府部门随时为本地居民解答生活难题,以民生问题服务本地读者,同时发布颇具正能量的新闻、报道和视频,受到天津本地读者的关注和信任。因此,对于外籍人士,我们有必要成立一些这样的社区化、垂直化的客户端,或者微信公众号,聚焦民生需求,使其发布的信息更具凝聚力和公信力,提高读者对我国政府和我国外宣媒体所发布信息的信任度。与此同时,目前一些服务外籍的微信公众号还存在着通过中文才可以检索接入的问题。例如,某地服务外籍直接快速就医的微信公号,需要中国工作人员帮助其通过中文检索才可以获得,而不能直接在“微信公众号”检索平台中输入某地的拼音字母,检索到该公众号。这类问题亟需解决。 第三,提升外宣工作矩阵化传播能力。 我国多地政府开设了自己的英文网站、脸书、推特账号,有些影响力不大、点击率不高,但有些政府部门的举措还是值得借鉴的。例如,天津市委宣传部、外事办公室多措并举,及时发布政府防控措施。自1月31日起,每天有专业翻译将经过市委宣传部、外事办审核的相关疫情信息,发布到感知天津英文网、爱天津微信公众号、津云客户端英文频道、津心办客户端英文频道、外籍人才津城通、滨海英文网、天津故事英文网等,实现了矩阵传播。同时,几个英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通过天津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外事办统一指挥,及时发布、更新本地疫情防控信息,增强了本地外籍人士对于天津疫情防控工作的信心。借鉴这些做法或有助于提高外宣工作的矩阵化传播能力。另外,北京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也建立了多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在中国日报网、中国网和《北京月讯》编辑部的助力下,其以报道北京为主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实现了矩阵式传播。据了解,多地外宣部门都在研究和考虑矩阵式传播。关键时刻集体发声是强有力的宣传形式。毕竟,一个外文网站或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难以满足外籍人士的信息服务需求,北京和天津两地的矩阵式传播思路值得在全国推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