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广播民生新闻的着力点 |
范文 | 王志文 近年来,民生新闻以其平民化的报道方式、亲民近民的节目理念在新闻界“攻城掠地”,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心。民生新闻所带来的高收视率、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使其成为全国各级媒体追逐的热点。 从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民生新闻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各地广播电视台顺应历史潮流,进一步转变新闻理念。争相对新闻板块类节目改版,开办民生新闻类栏目,使新闻更加贴近民生,开始了以加强民生新闻为指导、突出生活资讯服务的大胆尝试。 民生新闻在两三年间从“星星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然而。民生新闻繁花似锦的背后,各种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例如,民生新闻节目格调“市井化”、“庸俗化”。一部分广播电视台从业人员为了达到更好的收视率,增加负面报道,媚俗化倾向明显;民生新闻内容同质化。各频道各台之间相互克隆,使民生新闻陷入无序竞争的状态之中;民生新闻维权监督过度,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台在实际操作中无形中错位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公共新闻”为招牌。大行监督维权之职;民生新闻队伍建设滞后,广播电视台做民生新闻的编辑、记者和主持人,新闻从业经历大都在五年以下,他们的新闻业务素质、专业技能。包括人生阅历,以及对新闻的价值判断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欠缺。 广播电台的民生新闻,应结合广播电台的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广播电台民生新闻报道力度。鼓励电台记者到基层去,到社区去,到百姓生活中去发现新闻,用话筒去反映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学会运用多种适合于广播的表现形式,生动地反映在共建和谐社会中百姓丰富多彩的生活,努力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广播与听众的距离。 第二,提高广播电台民生新闻报道水平。确立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是民生新闻走出低谷的前提。“以民为本”是民生新闻的本质核心,更是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如何避免将民生新闻降格为低俗化的“市井新闻”,同时让“市民新闻”提升为“民生新闻”。这是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民生新闻不能只停留在“投诉信息,家长里短”的新闻中,与群众日常生活相关的新闻都应该纳入报道范围,比如经济、科技、教育、医学等等。而这些方面的新闻往往专业性过强,听众在收听时会感到生涩难懂,应该加大解释性报道比例。把握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在节目理念上,找准定位,贴近百姓,强化民生。满足受众层次多样化,这是民生新闻永恒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在节目内容上,以“民”为本,满足需求;在节目选材上,贴近生活,注重细节,引领生活,避免节目庸俗化,把握負面报道的度;在节目形式上,力求新颖,从城市、农村不同的视角出发。深入报道,提升节目品质,充实内涵,打造品牌。 第三,强化广播电台民生新闻服务功能。民生新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一种媒体的服务意识。媒体的作用是通过媒体的有效传达去实现的。广播要提高收听率必须在贴近性和服务性上下功夫。这种服务不仅体现在广播的新闻和生活资讯类栏目内容的贴近性上,还体现在互动交流及咨询投诉类栏目的服务中。如武汉电台在这方面开设了《生活资讯》、《百姓点击》、《百姓回音》等节目。记者把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信息,在第一时间以适于广播的多种表现形式告知于听众。这些信息包括水电气、交通出行、菜篮子、求职用工、车市、股市、房产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