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思考
范文

    陈嘉宾 李静

    【摘 要】新媒体的普及是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重大契机。电视民生新闻要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拓展节目内容,丰富节目形式,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品质。

    【关键词】新媒体? ?电视民生新闻? ?突围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以平民大众为主要传播对象,采取平民化的视角来报道老百姓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节目从报道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表现出“平民化”的特点,让受众觉得真实贴切,拉近了媒体与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作为最贴近百姓生活、最能表达民意的新闻形式,电视民生新闻在大众传播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的地位受到了巨大冲击。新媒体逐渐成为民生新闻的主要收视渠道,人们利用手机、互联网、ipad等新媒体,可以更加灵活、快捷地收视民生新闻,这些状况导致电视新闻收视率出现了下滑的趋势。面对新媒体的严峻挑战,媒体人一定要迎难而上,勇于在逆境中突破重围。

    一、新媒体的普及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重大契机

    新媒体是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这种“新”是和传统媒体相对而言的,生活中常见的手机、网络、移动电视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以“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等一系列优势,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以手机、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促进了民生新闻的传播,同时也给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带来了挑战。

    首先,电视民生新闻的收视率日渐走低。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各种形态的民生新闻出现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如果想了解当天发生的新闻,根本无须定时定点地坐在电视机旁等待,而只需拿起手机或借助任何新媒体平台便可即刻浏览,若有必要还可以反复阅览。方便、快捷的收视特点促使大批受众把目光投向新媒体,电视民生新闻的吸引力急剧下降。

    其次,电视民生新闻的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电视民生新闻通常采用日播的形式定时播出,一般要经过资料搜集、采访、录制、后期制作等诸多流程,所以新闻播出存在着滞后的问题。而新媒体则在传播速度上远远优于传统媒体,在短短的时间即可完成民生新闻的传播。相比于手机短视频即拍即报的传播方式,电视民生新闻播出时间相对延迟,时效性受到很大影响。

    再次,电视民生新闻互动性欠缺。在传统媒体中,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通常是单向地向受众发布消息,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节目主持人和受众之间没有一定的交流互动环节。新闻播出后,节目主持人不知道受众在想什么,不知道受众的意见和建议,就无法把群众的意见提供给职能部门作为参考,上传下达的任务便无法顺利完成。而手机、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民生新闻节目,有节目与受众互动环节的设置,受众可以对平台发布的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民生新闻的讨论,节目和受众之间表现出较强的互动性。新媒体的普及对电视民生新闻来讲是巨大的冲击,同时又是难得的发展契机。新媒体的优势决定了电视民生新闻必须要借助新媒体进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走融合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媒体融合发展是增强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的重要举措

    电视民生新闻以讲述老百姓生活中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由于故事贴近百姓、服务百姓,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一直以来民生新闻都是传统媒体的主打节目。电视民生新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但时效性、互动性不尽如人意;而新媒体则恰好有着较强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所以电视民生新闻要想突破困境,就必须联合新媒体,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探索出一条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电视民生新闻要高度重视与新媒体的联动。要借助手机、互联网等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努力扩大新闻线索。手机是较为普及且方便快捷的信息传输工具,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对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进行拍照或录像,然后发布到手机、互联网等平台,那么这些平台就为新闻线索的搜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电视民生新闻采编者要时刻关注这些新媒体平台,从中筛选有价值的民生新闻信息,进行精细化制作并进行广泛的传播,同时还要注意联合新媒体平台与受众就新闻节目开展互动。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要尽可能第一时间在电视上播出,同时把视频和文字上传到网络进行同步直播,以方便受众利用手机对现场实时信号进行接收与转发,这种交叉的传输与覆盖,将会大大提高新闻传播的力度。武汉电视台《厨房现场直击》,节目记者发现一家高档饭店存在“脏乱差”的问题,于是对饭店的卫生状况进行了曝光。这条新闻先是以电视节目的形式播出,然后又通过频道的微信、微博、大V号终端、QQ群进行转发,微信视频迅速在当地群众的微信朋友圈中疯传,仅4小时点击量就达到100万次,仅两天转发量就达到30多万次,参与互动的群众达100万人次,瞬间引发了广大群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电视民生新闻要发挥手机、微博、QQ群等新媒体的作用,适时就新闻事件发起话题,鼓励受众通过身边各种便携设备发表看法,积极与电视民生新闻进行互动。要借鉴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在传统媒体领域开展新媒体平台的研发,以多渠道、多介质传播创建一个多元互动的融媒体传播新形态,促使电视民生新闻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丰富节目内容是提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品质的关键

    新闻内容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质量的关键因素。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内容上关注群众的生活环境、生存状况,进一步拉近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然而在新老媒体竞争的今天,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内容仍存在着“同质化”“琐碎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的“瓶颈”,丰富和创新节目内容刻不容缓。

    要多渠道丰富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不断提升新闻节目的文化内涵。有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对“本土化”过度追求,于是新闻报道出现了“琐碎化”“同质化”的问题,不同频道轮番播出邻里纠纷、交通事故、电梯故障等生活琐事,这样电视民生新闻就变成了讲述家长里短的“琐闻”,这些生活琐事无助于受众高尚价值观的形成,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电视新闻的收视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想长期赢得受众的青睐,就一定要下大力气不断提升节目的品质。这就要求在选题及采编阶段一定要对新闻内容反复斟酌,报道新闻事件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陈述,而应保证新闻富有文化内涵和高雅的格调。首先,电视民生新闻要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色彩。“貼近性”是电视民生新闻的重要特征,既然节目的宗旨是贴近百姓生活,那么当地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都可以纳入节目内容。电视民生栏目一定遵循节目的宗旨,充分考虑当地百姓的需求,把握当地的民俗文化、地理环境等文化形态,并把这些形态有机地融合到新闻节目的采编中,以满足广大受众的精神需要,从而赢得受众对节目的认同感。其次,电视民生栏目要树立“公共新闻”的概念,不再是天天记录那些无聊繁杂的“琐事”,而是将“民生”与“公共”统一起来,以培养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再次,电视民生栏目要实施跨区域传播,各地区实现民生新闻信息共享。此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还要尝试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搜集新闻线索,然后以融媒传播的方式多渠道进行后续跟踪报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受众的收视兴趣,还能丰富节目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同质化”的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要对新闻内容做深度挖掘。我们注意到目前大多数新闻报道是以快餐形式出现的,无论是早间新闻还是晚间新闻,往往都是就事论事,于是电视民生新闻出现内容肤浅、琐碎的情况。老百姓遇到的麻烦是否解决,结果到底是怎样的情况,老百姓对处理意见是否满意,不得而知。民生新闻在对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五要素传播的基础上,要如实报道百姓所关注的话题。新闻报道决不能停留在表层,而是要以追踪调查的方式,对新闻背后的真相进行深入挖掘,让受众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而认清事物的本质。电视民生新闻还可以采用系列性新闻专题报道的形式,可以增加一些背景说明,还可以邀请嘉宾参与新闻事件的分析,这样的形式既能提升受众的收视热情,同时也使民生新闻的服务意识凸显出来。在挖掘新闻事实的过程中,电视民生新闻要始终彰显高尚、进取、奉献等正能量,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升新闻传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四、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前提

    多种新媒体类型与传播渠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第一,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记者。之前传统媒体记者只需要具备采编能力即可,而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所以传统媒体必须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记者。复合型记者要求具备多种技能,不仅能熟练地驾驭新闻的采编环节,还要精通新闻摄制及后期剪辑制作技术,更要掌握新媒体的运用技术。采集到的新闻既要在电视台播出,还要在其他媒体平台播出,这就要求记者具备各类媒体节目的采编能力,要能够按照不同媒体类型的要求编辑和发布新闻。复合型记者有时是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有时是单枪匹马独立作战,每人既要有自己的专长又要能胜任其他环节的工作,这不仅是对记者的考验,更是对全体媒体从业者的考验。第二,打造“一专多能”的记者型主持人。主持人是电视栏目的形象代言人和节目品牌,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能瞬间打动和感染受众,迅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这将有助于提高受众对栏目的忠诚度,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以往的节目主持人只是承担新闻播报的任务,不需要参与新闻的采编与制作,由于对事件的前因后果不甚了解,所以在报道新闻时往往显得比较生硬,不够生动贴切。当前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这种局面必须要打破。节目主持人不能仅仅是新闻的播报者,而应该是积极融入到新闻采编的所有环节,准确把握事件的背景、结果及发展进程,参与新闻的策划、采集等工作,为顺利地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奠定基础。作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民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敏感的眼光准确地捕捉当下新闻热点,和节目组一道共同做好选题及策划工作。在新闻摄制过程中,主持人要通过新闻采访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以出镜记者的身份进行现场报道。主持人在节目中不只是新闻的传递者,更应是新闻的评论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主持人在对新闻事件报道后,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有一定深度的新闻评论,以主流价值观引导民众,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主持人必然会受到观众的青睐。

    (作者单位:德清电视台? ?浙江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洪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當代电视,2012(1).

    [2]杨昊霖.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提升媒体融合力[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2).

    [3]程凯.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新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2).

    【注】该文为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师范专业语言文化课程改革研究》(B058)的阶段性成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