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如何在初中“几何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范文

    贺萍 张继超

    

    

    

    【摘要】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十个核心词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基于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基础知识,通过实例分析如何在“几何图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意识;几何图形;初等数学

    【基金项目】北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XJQN2018093).跨学科专业的《数据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负责人:张继超)

    创新意识指的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和研究.初中数学中的“图形与几何”是学生比较难懂的部分,如果能通过多种几何直观的形式丰富学生的非逻辑思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容易得多,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营造有利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自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第五章为例,在学习了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后,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通过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先研究两条直线平行时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的关系,然后得出平行线的性质一.类似地,得出平行线的性质二和性质三.在思考判定方法和性质之间是否有互逆关系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平行线的性质不是学生的首创,但就学生个人而言是新的发现.由此也可以看出,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是教师能创造出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类比,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上要更贴近生活,适当运用悖论教学法给学生设置具有迷惑性的情境.例如,在讲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新授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粉笔盒,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当学生完成一个小立方体后,教师让学生将立方体的每一个面标上数字,并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展开后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更加深刻,对立方体的多种表面展开图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因为相比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的知识较抽象,如果在学习定义、定理等抽象知识时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就不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问题情境的设置得当,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性问题.

    (二)激发内在动机,保护学生求证(或求线段长)的创新意识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学习活动的本身,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学生内在动机的一部分,当遇到的问题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就产生了.

    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时,学生往往会混淆全等的判定条件,这道题可以作为学习“SSS”这个判定条件的引导性例子.因为题目中已经给出△AEC 和△BDC的两条边对应相等,求证CD=CE,在解题中用学过的“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后,通过逆向思维就可以知道“SSS”也屬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之一.

    (三)通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通过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路,从而用多种方法创新答案.

    这种方法是使用较多的,但是这个题的解决方法并不单一,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策略,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好心理准备.

    例2?如果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会有几个交点?

    分析?题目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图形,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画图解决,如图6,7所示,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观察两种情况都符合题意,最后得出结果.

    例3?如图8所示,在直线AB上有一点O,∠AOE=60°,∠EOC是直角,OF是∠BOE的平分线,那么∠COF是多少度?

    分析?这道题需要用到化归思想,将未知的角用已知的角表示出来,然后通过数形结合把角的关系转化为数的计算问题.

    初中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几何知识时较难理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几何直观、归纳、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将题目由难化简,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较容易理解的图形问题.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

    初中数学的绝大多数基础知识是抽象的.比如,概念、定理等都比较难理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这些抽象知识比较难接受,学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对于新知识的产生和解决过程是好奇的,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生处在自我独立意识形成的初步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遇到学生总想对书本的内容换个说法的情况,或者不想与别人的解题方法相同的状况,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师要做的是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意识得到发展,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发展特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参与每个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中,最终实现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劼超.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8.

    [2]何启武.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141.

    [3]严惠.对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研究[J].上海中学数学,2017(06):10-12,26.

    [4]赵振华.中学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5]郑滨宇.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9(14):78-7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