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
范文 | 原卫利 陕永杰 魏绍康 苗圆 张羽
摘? ?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而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但是,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得各省之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参差不齐,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了解各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本研究基于2018年中国农村统计数据,以省域为单位,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中国31个省域(除港澳台地区)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可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高水平地区、较高水平地区、中等水平地区、较低水平地区和低水平地区。而且影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农业现代化水平、产业结构、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省域;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29.9?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0.12.013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YUAN Weili,SHAN Yongjie,WEI Shaokang,MIAO Yuan,ZHANG Yu (College of Geographic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Shanxi? 04100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2020 is the decisive period for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key to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lies in rural areas. However,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unbalanced, which makes the r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neven among provinces. In order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r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ach province.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China's rural areas in 2018,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r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except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by constructing index system,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grea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s rural areas,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levels: high-level areas, high-level areas, medium-level areas, low-level areas and low-level areas. Moreover,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wer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armers' income. Key words: r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nc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十九大報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而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只有农村实现了全面小康,才能决胜全面小康。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农村数量多而规模小,农民占据绝对多数。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其列为了新时代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但是由于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不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农村的区域差异特征以及导致差异的原因,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就有许多学者关注农村经济差异问题,并进行了探讨。例如,吕耀等[1-2]对农民收入差异问题进行了分析;潘青等[3-4]做了农村金融、乡村旅游及生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宋成军等[5-6]对中国农村经济区域差异也有一些研究成果,对现行研究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但是前期成果指标构建较单一,缺乏综合性对比;并且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较简单。此外,近几年对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多数以个案为例[7-9]。本文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省域为单位,通过定量分析,综合评价我国31个省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9》,《中国统计年鉴2019》以及各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等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公报。 1.2 研究方法 1.2.1 构建指标体系 社会经济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庞大系统,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因素、产业结构、人口状况,基础设施、科教文卫公共设施状况等,因此,要评价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必须构建一个全面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借鉴牛剑平等[10-17]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家统计局评价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运用构建评价指标的理论方法,设计了适合本文的指标体系,包含3个维度,18个细化指标(表1)。 1.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类指标的数据间的度量不同,为消除指标原始量级与量纲之间的差异影响,使其具有可比性,所以在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 X'j=? ? ?(1) 逆向指标: X'j=? ? ?(2) 式中,X'j为标准化值;Xi为指标原始值;Xmin对应指标的最小值;Xmax对应指标的最大值。 1.2.3 主成分分析 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开始对数据进行分析。虽然每个指标所承载的信息量不同,但仍然有部分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需要对原有指标进行降维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应用SPSS软件对中国31个省域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子及差异进行分析,并得出各因子的特征值和主成分贡献率(表2)。 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标准选取7个主成分,确定主成分后,根据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出每个成分在总方差贡献率中的比重,分别为0.378 4、0.213 4、0.116 0、0.105 6、0.077 0、0.064 7、0.044 9;再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主成分载荷矩阵,根据主成分载荷矩阵图,计算中国31个省域的综合指数F(见表3)。计算公式如下: F=0.378 4F1+0.213 4F2+0.116 0F3+0.105 6F4+ 0.077 0F5+0.064 7F6+0.044 9F7 ? ? (3) 1.2.4 聚类分析 将31个省域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作为样本,应用SPSS软件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为了更详细的划分区域,以2.5为聚类标准,结果可分为5种级别(图1)。 第一级:沪、浙、苏、京4个省域国民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前列,其综合指数区间为:2.414 5~2.544 0, 定义为“高水平地区”。 第二级:鲁、津、粤、闵4个省域经济发达,其综合指数区间为:1.926 0~2.150 2,仅次于第一级地区,定义为“较高水平地区”。 第三级:鄂、豫、冀、皖、琼、湘、辽7个省域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与全国均值持平,其综合指数区间为:1.376 8~1.607 9,定义为“中等水平地区”。 第四級:新、蒙、陕、宁、吉、赣、黑、渝、川、桂、晋,这些省域经济相对落后,其综合指数区间为:0.943 9~1.257 3,定义为“较低水平地区”。 第五级:云、青、甘、黔、藏5个省域经济落后,其综合得分区间为:0.595 4~0.796 7,定义为“低水平地区”。 2 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主成分载荷矩阵,将载荷量大于0.7的指标定义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共有7个指标,分别是X1,X2,X4,X6,X9,X10,X13。首先,将X1、X13概括为农民收入因素;第二,将X2、X9、X10概括为农业现代化水平因素;第三,将X4、X6概括为产业结构因素,其中X6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下面根据以上三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5个级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概况。 第一级为“高水平地区”,涉及江浙沪京4个省域。首先,从产业结构来说,2010年国务院正式将长三角的范围确定为江浙沪,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北京作为首都城市,是中国的国际交往中心以及科技创新中心;2018年,京江浙沪4省域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前列,且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97%以上,因此,第一级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利于该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从农民收入水平来说,第一级4个省域的农民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前四。第三,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科技力量雄厚,劳动生产率高,单位农业用地产值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高。此外,2009年江浙沪三地GDP总和首次超过1 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北京市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位居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榜首。综上所述,第一级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非常高。 第二级为“较高水平地区”,包括鲁津粤闵4个省域。首先,从产业结构来说,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广东和天津电子科技产业发达,电子研发中心企业数量多规模大;福建省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山东工业发达,大型企业较多,号称“群象经济”;以上说明第二级地区二三产业较发达,因此,第二级地区的产业结构也有利于该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从农民收入来说,第二级4个省域的农民可支配收入在全国位居前八,仅次于第一级地区。第三,该区域自然条件好,科技水平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也高。由此可见,第二级的4个省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第一级“高水平地区”,成为“较高水平地区”。 第三级为“中等水平地区”,首先,从产业结构来说,该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且内部不协调;大多属于内地省份,对外开放程度不如第一二级别地区,第三产业不够发达。因此,第三级地区的产业结构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如第一二级地区大。第二,从农民收入来说,由于二三产业不发达,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工资性收入不高,以至于第三级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不及第一二地区。第三,由于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易受旱涝灾影响,导致该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高;加之该地区科技水平一般,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因此,第三级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成为“中等水平地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