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李秀琴 摘要:从学生作文角度说,它是为搜集作文素材,对作文可能涉及到的事物,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有系统地去察看、聆听、品尝、接触,同时结合体验、感受、思维、联想等心理活动,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和感受,并把这些材料和感受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就能是作文内容丰富、真实、具体、达到感人的目的,写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兴趣;观察;作文 巴甫洛夫有句著名的座右铭:“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在人类的一切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们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实践确实的目标,对自然状态的事物或人的活动有意地进行知觉过程。它不是被动的“有啥看啥”,也不是无计划“随便瞧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激发观察的兴趣,克服厌“作文”的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激发可推动学生去思维、探索,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这样,只有学生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去看、去听、去感受、去思考。如何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首先可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叫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事物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发现问题及奥秘。例如:教师叫学生用塑料格尺去摩擦头发,然后把经过摩擦后的塑料格尺去接触一些纸屑,看有什么现象。在哪一个没经过摩擦的塑料格尺去接触同样的碎纸屑,看情况如何,学生经比较后发现一个摩擦起点的奥秘。再叫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类似现象,然后把自己的发现过程整理成观察笔记,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另外再布置一些类似的观察作业,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心,愿意去观察,去发展。如果把每次观察所得写成观察笔记,那么对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它可搜集大量的素材,能使学生避免作文枯燥无味,语言贫乏的毛病。其次,根据中学生好玩的特点,叫学生在玩中观察。如在班里搞一些有趣的游戏,象掰手腕、摔跤、顶牛等等。叫学生把看到的游戏利用片断描写的形式,详细生动地叙述下来。由于这些场面是学生亲眼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下起笔来就会得心应手。 由于学生能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所以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了作文水平,同时克服了某些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不愿动笔的懒惰思想。 2 明确观察目的,交给观察方法 目的是人们做事想达到的某种结果。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只有明确了目的,掌握了方法,办事才能成功。学生的观察更不例外,因为学生生活的范围是广泛的,所以在观察周围事物环境时,往往注重的是表面现象;而缺乏深入观察;只注意一般的了解,而缺乏仔细的重点观察;只注意个别生动的情节,而缺乏全面的观察能力;还有的看这看那,听着听那,缺乏观察的条理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某一具体事物时,必须首先叫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交给观察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观察效果。例如:教师布置一篇作文,题目是《记一位勤奋的学生》。为了把这篇文章写得生动,真实感人,首先叫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要写的对象,观察对象的所有表现。并要求学生跟踪观察,去了解学生的课后表现,而后叫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的内容口述一遍,看一看,那些可用,那些不可用。叫学生在以后的观察中应该注意到:哪些该看、哪些不该看;哪些详看、那些略看。这样写成的文章不假、不空。另外要使学生明白观察并不是对生活照相似地全盘展现,而是要抓住有用的,有社会意义的东西去摄取。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利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感觉、触觉等。并充分发挥这些感官在观察中的作用,还要多动脑,多专注,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学生观察能力不断提高。 3培养独立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 观察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上教师指导下观察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能力,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为此,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留一些课外观察的作业,这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和养成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独立观察作业。讲记叙性文章可布置学生观察某一画面,理解画面内容,写一篇条理清晰的记叙文。讲说明性的文章,叫学生去观察某一只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惯,写一篇明白易懂的说明性文章;讲议论性文章叫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件反面性事件,并掌握事件的全面过程,然后谈自己对事件的认识和体会。让他们自己评价事件的好坏,真假及美丑;讲散文,叫学生观察指定的某一景点,并把观察的的景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下来。这样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叫学生去独立观察,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好的观察习惯也培养了好的学风。此外就是教师还要多指导学生去独立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叫学生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获得新鲜感受,从一闪而过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以备己用,从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学生进一步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一阶段。观察能力的强调,对学生作文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担负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责任,带领学生去冲破写作或学习中出现的那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率领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