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新建医院户外环境景观设计 |
范文 | 袁常洪 [摘要]本文总结了新建医院户外环境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针对新建医院的户外景观设计现状,提出景观设计及强化工程技术的有效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新建医院;景观设计;措施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12-0057-02 在进行医院户外环境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发挥景观的生态效益、康复作用和时刻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 1 户外景观设计影响因素 1.1功能区的复杂性 大型的医院一般分为门诊、急诊、医技、教学、住院部、办公部、后勤等功能区。各功能区紧密相连,而且出入口多,设备管网复杂。另外,医院院区也有主出入口、急诊入口、住院入口、污物出口等必不可少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接。加之,人流和机动车流量大对院区交通流线组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1.2使用人群的特殊性 医院户外环境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公共环境。它首先是一个为病人提供治疗和康复的场所。患者与常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对环境有更特殊的需求和依赖。此外,医院还要为医护人员、探视人员和家属陪同人员提供相应的休息空间 1.3强制规范的制约 医院规范规定,医院车位数不少于床位数,同时绿地率必须大于35%。医院为了节约建筑造价,提高土地利用率,不愿意将更多的车位放在地下,最终导致地面绿地被停车位所占据,破坏了绿地的完整性,也使绿地率达到35%变得困难。 2 解决措施及建议 2.1做好统筹规划 聘请具有综合设计能力的设计院,完成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全套设计内容。这样可以促进建筑师、结构师、水电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之间的紧密配合。 2.2 强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 通过精心的绿化设计,最大可能地发挥医院绿地的生态效益,起到杀菌除尘、降温增湿、防风等作用。在停车场的设计方面,本人建议将地面停车场建成生态停车场。 2.3满足病人需求 完善医院的功能区划分,对不同的使用人群进行分流、引导、隔离。使病人远离污物区和建筑设备影响区,以免受到噪音、气味、辐射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将围合半围合空间设计成康复花园,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户外休憩场所。只要院落空间足够大,临近建筑物较矮,院落有充足的阳光,院落与临近房间的私密性不受影响,把它建成康复花园是比较理想的。 (1)生理需求:病人对物理因素的需求,如空气质量、湿度、温度、视觉环境等在生理上对身体有益的绿地景观环境因素。比如设计师在花园中放置了许多扩音设备,让更多的人听到瀑布潺潺的流水声以及微风吹过日本黑松的声音,从而以此对病人的康复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2)安全需求:环境的安全设施、传染病隔离设施以及绿地景观的可知性和可达性。在道路一侧加装扶手可有效降低虚弱或行动不便病人摔倒的可能,斜坡的坡度经过设计者的精密计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使用者的疲劳,地面铺装材料的防滑功能也降低了行人在行走时所产生的疲劳感。 (3)自我实现需求:这种需求比较复杂,体现在病人对绿地景观的需求上也是多方面的综合,如:对交往空间及其整体文化品位的需求等。病人对绿地景观环境的需求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强度。住院期间病人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许多有活动能力的人因无所事事而感到自我价值降低。 2.4提高绿化施工质量 针对医院地下室范围大,建筑层面多的特点,绿化设计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第一,明确各处地下室的覆土厚度和荷载强度,必要时与结构师协商,对局部进行调整,以使景观方案顺利实施。第二,在地下室顶板采用排水沟组织排水,并在覆土底部布置渗水管,形成排水网络,有效防止植物由于排水不畅而烂根。第三,屋顶花园建议采用轻质营养土来代替普通种植土,再结合PVC排水板组织排水,这样可使有限的覆土层重量更轻,排水更好,更有利于植物生长。 3 结语 “最没有‘医院感的医院最适于康复”。医院的“家庭化”、“园林化”、“艺术化”和“人情味”正逐渐成为现代医院设计的出发点,水、阳光、自然景观、绿色植物、现代绘画、雕塑等渐渐被引入室内和室外活动空间。和过去单纯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相比,新的医疗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手段,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以上建议和措施都是为了使医院的环境变得更舒适更宜人,更有“家”的感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