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传统手工艺创新设计探索 |
范文 | 金继盛 褚劝劝 王仲 摘要:从传统工艺品阜南柳编发展障碍切入,引入情感化设计,探讨在当代社会生产条件水平和生活方式下,传统手工业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市场发展,丰富当地地域品牌。采用实地调查和访问方法对黄岗柳编市场分析,综合比较方法对于黄岗柳编创新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提出创新设计方案方法。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柳编工艺?创新?情感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8-0147-03 引言. 消费升级的中国市场中,物质消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消费由物质需求消费转变为物质的品质和文化的消费。在国家提出“一村一品”的扶贫政策下,针对于传统手工业低效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市场的需求。以阜南黄岗柳编为例,基于以人为本的情感化设计,提供一种可行性的解决方案。阜南黄岗是中国柳编之乡与中国杞柳之乡,柳编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沉淀,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阜南黄岗镇有着独有的自然条件,结合人们的智慧形成了黄岗柳编,从而成就柳编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黄岗柳编的缘起与发展 阜南黄岗柳编,是以杞柳为原料,加以其他柔软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实用功能的产品,或者装饰品,经过大量的编织实践及市场积累,柳编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阜南黄冈柳编经历设计萌芽阶段,解决人们日常需求为目的;手工艺设计阶段,从实用物品、到现在装饰品、家居以及其他方面的产品的创新,以在市场经济中换取生活物资。这些阶段,是自然、历史和人文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黄岗柳编的起源与形成 1.自然条件:光照、温度、湿度都决定着杞柳生长和品质。阜南县黄岗镇是淮河流经区域,水源丰富,湿度适宜,温带气候,光照适宜,造就杞柳最佳生长环境,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杞柳之乡”。杞柳,如图1,多年生灌木,成熟去皮后的杞柳具有质轻柔韧,色泽温润典雅,形体匀称,如图2。通过创意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杞柳是自然材料且易得、易种、好管理,这些杞柳的自然特性让人们发掘它的经济效益,并大规模种植和培养,“杞柳经济”从古至今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 2.历史沉淀:阜南黄岗柳编最早可追溯至西周建国时期21,当地用户使用沿淮柳条编织成箩筐、粪箕等具有实用功能的产品,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依据设计发展历程,处于设计萌芽阶段,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逐渐形成手工业设计阶段,形成与纺织业并驾齐驱的手工业。 在明末清初时期,阜南黄岗柳编达到鼎盛,编织行业已经成为当地人们的赖以生存手段,促使柳编市场繁荣发展,过剩生产产品销售至江南各地,此时奠定了阜南柳编之乡的基调。近现代时期,在满足人们的日常盛放物品需求后,当地热门凭着智慧,创新各式各样的产品,如花篮、果篮、吊篮等产品,同时,引进其他材料编织手法,如竹编、藤编、草编,在材料和工艺上促使阜南柳编成为国内领先的柳编工艺。 3.人文环境:阜南黄岗地处划分中国南北划分线秦岭淮河边上,有着北方人的淳朴、豪爽,同时有着南方人清秀、细腻。位于中原地区的阜南,靠近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柳编产品上的变化也可以窥视人文,由初期的粗犷豪放,到目前的优雅装饰品。 (二)黄岗柳编逐渐成熟 1.柳编工艺品造型多样化: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同时伴随着技术和工艺技法的迭代,柳编I艺品造型逐步变为多样。柳编工艺从单一的编织纹样走向复合;从造型单一,以及柳编特性对于器物的形与题的束缚转变为造型丰富和多样;应用场景的拓展,有原来单一的使用功能,到现在使用产品、装饰品、家居产品、园艺工具等。柳编产品流畅的线体,张力十足的造型风格,营造出一种简约中透露一种不简单的田园风格,如图3。造型多样化,以及设计的新颖性,是经得起消费者和市场的检验。在柳编产品多样化的同时,是消费者对于自然和绿色的关注,是对于手工艺的审美觉醒,如图4。 在器物造型多样化的同时,为使产品功能拓展,柳编产品采用组合或者“套娃”形式,使产品可随消费者使用目的进行组合,这种功能组合的形式是对于消费者需求洞察的结果同时是柳编产品进行创新的尝试。 2.柳编工艺品色彩丰富化:传统柳编工艺品大都为材料本身免彩,注重柳编工艺品的自身材料的色彩、肌理及质感。随着市场和消费者审美的变化,为了提升柳编工艺品艺术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将染色工艺与柳编工艺进行结合,生产出色彩丰富的工艺品。柳编染色工艺主要发展出包括染色、烤漆、熏蒸等着色工艺。在编织工艺中有两个阶段进行染色。一是对于编织成型的工艺品着色,且此种染色方法成品色彩单一。二是对于杞柳剥皮后原材料进行染色、烤漆、熏蒸等着色工艺,将着色之后的杞柳进行造型编织,可以获得丰富色彩的柳编工艺品。 (三)黄岗柳编发展障碍 实地考察当地龙头企业,对其工艺流程,商业模式、标准化程度及人员专业度调研及访谈,得出现在柳编I艺品企业发展掣肘点,这些掣肘点可能导致柳编工艺品市场的萎缩。 1.工艺流程标准化不够:工艺制作流程标准化是提升生产效率、工艺安全以及生产管理的重要法宝。在现在手工业发展中,手工制作效率低是制约手工艺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编织工艺的繁杂性,统一生产流程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和人身的安全,有利于公司監管和发展。 2.设计形象不突出:柳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是传统师徒制,大都没有现代设计教育背景,重视技艺技法的展示忽视产品形象的设计和展示。在社会大众审美上升的阶段,保持原有的美学展示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需要对于技艺传承者灌输现代设计管理知识,达到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教育的结合,借鉴现代设计方法促使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孕育出更多符合市场和符合大众趣味的传统手工艺品。 3.应用场景有限:柳编工艺品大都实用性较强的产品,如吊篮、花,篮、果篮、杂物筐等盛放物品的器皿,限制了创新路径,同时制约了工艺品公司战略的发展。公司应该对于材料、市场、用户的需求进行调研,扩展产品应用的场景,打造合适的场景和产品,从满足需求到引领市场。 二、黄岗柳编工艺流程 柳编经过时间和技艺的积累,传统柳编匠人通过实践和学艺所积累的经验的流传,形成现在仍在使用的柳编工艺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划分三部分,即选材、造型、着色,如图5。 (一)精心选材 1.分类:收割成熟杞柳,按照大、中、小规格进行分类。成熟的杞柳大小粗细不一,较粗的杞柳强度较高,不易折弯,可以用为编织物的框 架,也被称为“纲”。较小较细的杞柳,柔软易弯,韧性强可作为编织侧面造型,称为“帮”。对于材料特性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利用材料。 2.去皮:将收割成熟的杞柳进行储藏,待来年春天柳条萌发幼芽时,利用工具对其进行去皮处理。得到白色的杞柳,被称作“白条”,此时的白条水分较多,要将其晾干以免发黄影响品相,然后晾干、晒干后进行捆扎储存。后期根据需求对于白条进行上色,满足市场对于色彩的需求的多样性。 (二)耐心造型 柳编造型步骤为器物底部编织、编织侧帮、收缩口径、固定把手等,需要根据编织模型的尺寸进行最后的矫正和休整。柳编匠人会花更多的精力编织侧帮,编织过程中会尝试各种编织技法,常见的编织技法平编、扭编、勒编、径编和缠编五种。匠人们在固有的编织技法上进行创新,融入藤编、草编、竹编,不仅仅在材料上进行创新,在纹样上也进行了学习借鉴。 (三)细心着色 编织的成品进行染成,系列化丰富多彩的柳編工艺品可供消费者选择,如图6、7。阜南黄岗柳编企业一般会选择编织成品后统一着色,以提升匠人在造型的编织效率,不用在编织的过程中过多的考虑色彩位置和变换规律。着色工艺流程:配置染色剂——浸润工艺品——晒干——成品加工——储存。在浸润工艺品和晒干这一过程中会发生变形,染色人员及时纠正晒干即可。 三、柳编产品创新与发展 通过对于阜南柳编的调研分析,了解杞柳特性、企业规模、柳编工艺发展现状,同时得出阻碍当地柳编发展的掣肘点,通过这些掣肘点进行切入分析,并提供案例参考,提供阜南黄岗柳编创新发展的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对于工艺流程标准化不够、设计形象不突出的两点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解决,进行产业布局,扩展柳编工艺品的使用场景,洞察消费者的需求,以情感化工艺品来促使柳编工艺品的发展。 (一)情感化设计 诺曼从本能、行为和反思基于用户体验的角度阐释情感和体验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3]在本能层上,满足用户五官最直接的感受,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给用户以愉悦感,或者解决痛点;在行为层,是要求符合市场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的,是在用户使用环境中切实考虑用户感受,基于用户体验和人机工程科学的设计;反思层,建立在用户的认知范围内产品的功能、文化元素、时代背景上的,强调用户在使用体验中获得更多内心的思考与情感上的满足感、认同感。 情感化设计引入传统手工艺品设计中,在满足本能需求,用户体验的行为层,以及价值实现的反思层,更是对于民族传统工艺品的再造,内涵传统文化基因,塑造和传播本土品牌及文化。是符合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规律,也是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 (二)柳编产品创新设计实践 从情感化设计角度进创新设计实践,用用户体验和情感化维度打造解决用户需求、符合消费者用户习惯以及对于社会环境与与责任的思考。全民垃圾分类以及提倡的青山绿水政策都让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有着保护社会环境的责任,唤醒那些肆意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人们。扩展编织技艺的应用范围,使柳编产品同时符合实用性,也更加有审美价值,下面以“璞”为案例设计实践进行分析,如图8。 1.设计说明:璞者,天然美玉也。是未经加工的含着石头的美玉,有着返璞归真,对于自然和人类生活共生的思考。通过使用自然温馨的材料与色彩,柳编的自然的肌理,加以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打造一款温馨的家居产品,扩大柳编的使用场景。 2.材料朴实自然:杞柳的柔美搭配上木材的自然,以及丝绒坐垫,营造家居产品温暖、温馨的生活感。条细腻顺滑的表面质感,自然材料中的上乘,杞柳编织成型后,质轻且柔顺。在破损后或者消费者想.更换新的材料,可以很轻易地找到材料进行替换,是其他家具材料做不到的可更换性。且搭上木材的自然纹理,自然田园以及崇尚自然的生活油然而生。加以柔软材料坐垫,是现代设计中最常用,也是提升产品的品质的途径。 材料的混合使用使柳编扩展合适的场景,扩展到家具使用场景打造自然田园的生活环境;也为现代家居设计提供一种可用的自然材料,通过这种材料的创新使用和编辑技艺的扩展场景使用,是设计的尝试,是消费者对于生活的选择。 3.包裹温暖,色彩温馨:用包裹的造型设计,对于使用者使用感受上直觉感受安全、温馨,在心理上让消费者感受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上对于消费者的体验为中心,以场景化来考量设计细节。由于长椅和座椅是家居中使用场景和次数较多的家居,对于家居“璞”的边缘和扶手进行了圆润的设计,以符合人的背部和手臂放置时的曲线。以软包对于人体接触处进行处理,使人体所触及之处都是柔软的,已达到家居中所感知之处都是温暖和柔软,让用户对于产品安全的信赖,也是产品设计的最基本的考虑。 编织工艺中,柳编在结构的转折点可以做到结构的起承转合做很顺滑,根据柳编特性,在材料和结构一定时能更好地实现产品轻量化。同时,对编织后的靠背染色,使用染色较深的杞柳进行编织,增强使用者视觉上产品支撑强度的感受。 4.结构裸露肌理:在编织技法中,材料的特性使不同的编织有着不同的感觉。柳编工艺品在原料杞柳未干之前塑性较强,成型后即杞柳烘干后产品不易变形,成型后的柳编工艺肌理自然粗犷,是向往自然生活的最佳选择。以硬木做架构,如底座,支腿,靠背的架构,在靠背架构上进行柳编,使家具产品与众不同。为增加璞的使用情况下强度,使用硬木作为产品结构主体。在主体建造完后,使用杞柳在主体间.进行编织,使产品不呆板。柳编产品具有很强的透气性,在家具设计中“留白”,在生活中留下享受生活的孔隙,同时,在柳编的变化的肌理:里,找到自然田园生活乐趣。 (三)情感化柳编产品创新设计实践意义 1.满足消费者对基本的产品需求,即本能层。市场上同质化的家居产品,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实用诉求,但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美的追求。“璞”在解决实用的功能上,创新的把靠背轻量化,把靠背以柳编的技法编织出来,满足青年一代追求自然与独特的生活感。 2.满足消费者习惯和体验,即行為层。“璞”采用杞柳、硬木、及软包材料,杞柳和硬木的材质优美自然,以及质感肌理的独特性,打造自然的生活家居产品的温暖,在情感上与消费者达成共鸣。同时,加以软包使产品更加温暖,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居环境,给消费者最享受的态度去生活。 3.满足当下对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即反思层。杞柳的材料美、质感肌理美、自然可再生,以它作原料设计,满足当下对于青山绿水的呼吁,满足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反思。同时,柳编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是我们的当代设计师的责任,也是消费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肯定。将柳编工艺创新扩展其使用范围,也可以使传统手工艺变得优美和感动消费者,使传统手工艺焕发新机。 4.情感化柳编产品创新设计实践创新点。将情感化设计引入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由传统手工艺技法的重视转变为对人对消费者的重视;扩大阜南黄岗柳编工艺的使用场景,传统手工艺编织工艺品使用场景局限,呼吁当代设计师与手工艺匠人合作,以增加传统手工艺的机会;为家居设计提供新的材料尝试以备用,以创造更加的视觉效果和体验;提供一种创新创意设计方案,为地域品牌的创意和发展提供一种参考方案。 结语 传统手工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特质、生活习性以及观念形态的总成,是民族的宝贵的财富,对现代人的审美同样产生了深刻影响。文中对于阜南黄岗柳编的发展现状和掣肘点分析,结合产品情感化设计是设计的必然趋势。深究传统手工艺的加工工艺对产品设计的意义,结合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消费意向进行创新设计,使产品设计更加有温度、情怀、文化印记,以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创造出具有民族基因的产品,使本土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的辨识度以及更优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邱晨,吴桐,李京予天然速生植物编织在家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柳编工艺为例田设计,2015(07):96-97. [2]吴琼.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J].南京林业大学,2006. [3]徐向明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包装容器设计.艺海,2019(06):8889. [4]卢敏浅析柳编工艺美术品造型的时代特征功.美术大观,2012(02):72. [5]李彦辰,郭晨晨,赵雁鲁南柳编工艺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叨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12):70-72. [6]方方,关惠元新中式家具生态设计的新思维探析[J].包装工程,2015,36(18):92.96+114. [7]徐冰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家具设计融合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04):186-191. [8]刘美,顾颜婷,申黎明浅析柳编工艺及其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应用[J].设计艺术研究,2019,9(03):16-20. [9]王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研究——以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J]设计,2019,32(1):142-145. [10]丁诺千,何佳传统盘扣手工艺的设计创新策略[J].设计,2019,32(11):95-9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