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核心技能提升路径研究 |
范文 | 张伟华 摘要:学生核心技能的提升是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工作。结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社团、导师制、校企协同创新工作室等多方协同机制探索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师生专业技能的路径,深入分析学生主体、课程载体、教师主导的教学过程,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具体实施措施和成效。 关键字:技能竞赛;专业社团;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8-0113-02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是回归教育本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以市场为导向,以育人为本位。职业院校把帮学生找到好工作,谋到好未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学生的业竞争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着眼于学生的岗位技能的训练,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强的特长,为学生创造走出校门后就业的条件。 培养学生核心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需要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和高质量的教学保障。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源泉。教师的项目经验是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的基础。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充实教师的项目经验是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专业的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充实教师的项目经验是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 1学生技能提升路径阐述 人才培养以产业导向、新技术驱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数据、人工智能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并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因此在路径研究过程中遵循产业导向、新技术驱动的基本思想。 大力提升师资力量,夯实教学保障。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必须发挥好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深化产教融合,贯通师生企联合,突破教育改革瓶颈因素。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既要送师进企,又要引企驻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依托校企协同创新工作室承接企业项目,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的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案例提升实战经验。 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持续进行课程改革。教学载体是课程,如何建立优秀的教学体系、开发优质的课程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高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普遍面临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课程内容与专业技术更新之间的差距的问题。专业中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到位,课堂教学难以真实的还原项目的难度和深度等一系列问题。依托校企协同创新工作室建立教师团队开发企业项目,实现产教融合机制。通过分析典型的项目案例,优化专业体系结构,形成高质量课程建设。 依托技能竞赛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工匠精神。高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技能竞赛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有效路径。课堂学习之外的,技能竞赛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竞赛内容对应开发为课程转换为课题教学,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依托专业社团,促進学生团队可持续发展。专业社团活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良好职业道德。发展专业社团、建立学生梯队,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该培养路径面向市场和企业需求,遵循产业发展和新技术驱动,依托校企协同创新工作室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资源转换,竞赛为引导、社团为枢纽。最终实现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目标。详细过程参见图1。 2 该路径对教师和学生的培养作用分析 2.1 该培养路径对教师成长的促进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专任教师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解决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和优化的需求。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专业教师处于教学岗位往往很难第一时间跟上技术更新的脚步,技术更新不到位则会影响课程内容的滞后,与社会需求脱节从而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如何实现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专业技术与时俱进,如何零距离衔接企业需求和课堂教学的人才培养是教师成长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教师承担着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学生社团指导,同时参与协同研发中心的项目开发。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和技能竞赛指导是对教师技术更新最有效的途径。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能够让教师零距离的接触最新的需求,也能让教师了解最新的开发技术,从而实现教师专业技术的持续更新。职业技能大赛是全国性大赛,竞赛的内容、形式都是经过国家权威专家的认证,通过指导竞赛能让教师了解领域内规范要求和最新的技术。从而转换成课堂教学的要求,更新课程内容。教师通过参与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的企业项目开发和指导竞赛是解决教师技术更新瓶颈的有效路径。 2.2 该培养路径对学生的培养成效 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培养主体,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阵地,通过课堂学习,能够让学生完整的学习专业的知识,铺垫好专业基础。同时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堂教学是面向集体,虽然教师的教学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但是学生个体存在较多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次专业教学分课程进行,课程衔接的很难做到零距离,这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课堂学习受课堂形式的约束,在时间和形式上不够自由,因此在学生技能技术培养上难以的深入,当前提倡的工匠精神的培养难以在课堂上实现。 如何满足学生个体差异,解决课程间衔接问题,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专业社团以其灵活的形式、自由的组合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引导骨干成员,学生间的传帮带,在社团中形成学生梯队。当前高职院校非常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学生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竞争力。同时技能竞赛的竞争激烈,通过竞赛训练必须对赛项的内容烂熟于心,专业技能必须炉火纯青才能在大赛崭露头角。竞赛训练过程深入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 3 应用案例和成效分析 以下通过“Android创意开发社”为样本进行分析,验证给出路径有效性。之所以选择社团为样本,是因为社团是课堂学习之外,按照学生意愿和兴趣组织自发组织的团体。专业社团立足于专业某一特定领域展开研究,又不限于专业和年级,能体现某一特定技术领域的培养成效。近年来“Android创意开发社”成员参加Android技术相关的竞赛并获得众多奖项,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申请多项知识产权。 职业技能大赛方面,通过“Android创意开发社”社团的孵化和培养,该社团成员在职业技能大赛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等赛项中屡屡获奖。“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赛项是一项综合了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移动互联技术等综合技术的赛项,Android技术是该赛项模块之一,2017年“Android创意开发社”成员作为该赛项团队成员之一参加该赛项,最终该团队荣获得国赛1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等赛项是以Android为核心技术的赛项,参赛成员基本是“Android创意开发社”成员,近年来累计获得省赛二等奖1项,省赛三等奖3项。 创新创业方面,以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参赛情况进行分析。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设计大赛中与Android技术相关的课题较多,2018年该社团成员参赛获得国赛三等奖1项、2016年获得初赛一等奖1项,2014年学生获得初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此外2013年ITAT安卓智能終端创意团体赛国赛团体三等奖1项。 知识产权方面,随着Android技术的发展,学生参赛作品和毕业设计采用Android技术的比例比较多。基于学生的竞赛作品和毕业设计进一步优化形成知识产权申报软件著作权数量颇多。毕业设计方面,基于Android技术基础学生团队毕业设计获2017年江苏省优秀团队毕业设计1项。 4 结语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秉承“我在乎你”的办学精神,大力加强人才引进,狠抓教学质量,学生的核心技能普遍得到了大力提升。在学院成功申报江苏省高水平职业学院的新起点上,探索一种行之有效提高学生核心技能的路径非常必要。按照本文给出的路径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探索,“社团-竞赛-导师制”多维度协同育人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果。受限于社团样本偏小,效果有待进一步分析和验证。 参考文献: [1] 朱永永.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对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 [2] 吴汉生.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推进高职内涵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5). [3] 李习平.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社团为例[J].2014 (32). [4] 毛凤麟.浅谈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建设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J].石油教育,2016(3). 【通联编辑:光文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