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职生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范文

    杨婉君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又称作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roblematic Internet Use)或网络依赖,是指个体在学习和工作以外,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受到明显损害的一种上网失控行为。[1]网络成瘾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如网络成瘾的个体更容易出现消极情绪、抑郁状态、消极的应对方式等,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目前网络成瘾研究的对象大多数是大学生或者成人被试,考虑到当前网络成瘾存在低龄化的趋势,有必要在其他更低年龄的被试群体中研究网络成瘾,比如处于充满情绪冲突青春期的中职生,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小,自控能力较低,而空余时间较长,手机上网时间长,网络成瘾率远远高于初高中学生。[2]综上,实证调查中职生网络成瘾现状,寻求预防对策显得十分必要。

    亲子沟通指父母与子女通过信息、观点、情感或态度的交流,达到增强情感联系或解决问题等目的的过程。青春期是青少年形成积极自我概念与自我同一性重要时期,完成该时期发展任务,青少年需要与家庭成员、同伴及其他人进行人际交往。[3]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由童年时期的遵从和依赖转变为分离和依恋,也就是说,在青春期,青少年一方面要寻求个体的独立,另一方面又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与父母沟通不良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4]进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与父母沟通的频率较低。青少年认为在很多话题上与父母的沟通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沟通[5][6](Barnes & Olson,1985; Noller & Callan,1990)。亲子沟通作为家庭因素中的重要方面,对青少年的积极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7][8][9]若青少年获得来自于该集体的归属与来自家长、教师与同伴的爱,将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若缺失或无法满足将会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如互联网。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可获取性,极大方便了网络使用者,他们从中获取来自网友的理解、支持,并从中建立在线的人际关系,来弥补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情感支持。

    有研究指出,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与父母间亲子沟通存在一定的影响,过多地使用互联网会减少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10][11]也有研究者发现,亲子沟通能直接负向预测高中生的网络成瘾。[12][13][14]

    综上所述,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了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对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研究中,多使用横断研究的方法,不能解释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2)在相关领域内缺乏针对中职生网络成瘾的研究,从亲子沟通方面探讨其与中职生网络成瘾的相互预测的研究就更为少见。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佛山市某中职学校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施测,每次施测时间大约10分钟。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三次测量时间点分别为第一次,第6个月,第12个月。第一次施测回收有效问卷650份,随后三次测量存在较少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一次或两次的施测(因请假或者转学等原因),作为某次施测缺少处理。其中男生383名,女生267名。

    (二)方法

    1.网络成瘾量表

    采用王才康(2012)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该量表共6道题,单维度结构,采用5点计分方式,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记做1-5分,得分越高表明网络成瘾程度越大,信效度均较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88、0.90、0.91。

    2.人际关系问卷

    采用王才康编制的亲子沟通问卷,该问卷共7道题,单维度结构,采用5点计分方式,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记做1-5分,得分越高表明亲子沟通越好,量表的信效度皆良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是0.86、0.86、0.87。

    (三)统计处理

    使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采用Mplus7.0进行自回归交叉滞后分析。

    二、结果

    Harman单因素检验结果表明,在未旋转的情况下共提取出8个主成分,第一个主成分的總方差变异的解释率为25.85%,低于40%的临界值[15],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一)网络成瘾和抑郁情感的相关情况

    3次测量点网络成瘾和亲子沟通的相关见表1。可见,网络成瘾和亲子沟通在每个时间段都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由此可见,网络成瘾越高,亲子沟通水平越低。但是两个变量是否存在着对应的因果关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二)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基于3次追踪测量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网络成瘾和亲子的自回归交叉滞后模型,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χ2=44.354(df=4);RMSEA=0.125;CFI=0.925;TLI=0.736;SRMR=0.046,模型拟合良好。由图1可见,两个变量的每条自回归路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都非常的显著,表明在几个测量时间两个变量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质。在时间点T1-T2,两者交互之间的单向回归显著,β亲子T1-网瘾T2=-0.109,P<0.05;β网瘾T1-亲子T2=-0.086,P>0.05,在时间点T2-T3,两者交互之间的单向回归显著,β亲子T2-网瘾T3=-0.187,P<0.01;β网瘾T2-亲子T3=-0.065,P>0.05,这表明亲子沟通和网络成瘾之间可能存在单向的预测作用,亲子之间的关系更能预测下一阶段的网络成瘾程度。同时,网络成瘾与亲子沟通之间都达到了同阶段的显著负相关。

    三、讨论

    (一)中职生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的稳定性及发展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及自回归系数可以看出,中职生的网络成瘾与亲子沟通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横向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职生的亲子沟通水平和网络成瘾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先前研究发现,中职生网络成瘾随着年纪的逐渐升高,网络成瘾的程度呈现逐渐下降的势态[16][17],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学生随着年级增长,忙于学业、考证以及社团组织活动,用于上网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并没有对网络表现出沉迷。

    从交叉滞后分析的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成瘾和亲子沟通的稳定性有所下降,但整体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因此,为了避免亲子沟通给个体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中职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应注意结合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相关亲子沟通指导的干预工作。

    (二)中职生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在三次施测中,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有着显著的同时性负相关及继时性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支持并丰富了先前的研究结果。[12][13][14]

    结合交叉滞后分析结果发现,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关系且亲子沟通可以显著负向预测随后的网络成瘾。可见,亲子沟通对于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对预防中职生网络成瘾起到重要作用。不良的亲子沟通容易导致中职生向网络寻求心理慰藉,甚至沉迷其中。因此,父母应当与孩子多进行平等、有效的交流,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多持以理解和关爱,在沟通过程中尽量鼓励孩子表达和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促进良好关系的发展,也可以通过沟通防止和减少网络成瘾问题的发生,还可以通过沟通走进孩子内心,解决已发生的网络成瘾问题。

    四、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中职生网络成瘾、亲子沟通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2)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前次亲子沟通水平对后次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因此,有必要尽早采用家校共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进行有效干预,降低个体的网络成瘾水平,最终实现个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KIESLER,S.Social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4,39(10):1123-1134.

    [2]李迎娣.中职生病理性手机网络使用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3):11-13.

    [3]Seo M,Kang H S,Yom Y H.Internet addiction and interpersonal problems in korean adolescents[J].Computers Informatics Nursing:Cin,2009,27(4):226-233.

    [4]Grotevant H D,Cooper C R.Individuation in family relationships:A perspective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dentity and role-taking skill in adolescence[J].Human Development,1986,29:82-100.

    [5]Barnes H L,Olson D H.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and the Circumplex Model[J].Child Development,1985,56:438-447.

    [6]Noller P,Callan V J.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0,19:349-363.

    [7]Liu Q X,Fang X Y,Deng L Y,&Zhang,J.T.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parental Internet use and Internet-specific norms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4):1269-1275.

    [8]Schrodt P.,Ledbetter,A.M.,&Ohrt,J.K.Parental Confirmation and Affection as Mediators of 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Childrens Mental Well-Being[J].Journal of Family Communication,2007,7(1):23-46.

    [9]方曉义,戴丽琼,房超,邓林园.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3):47-52.

    [10]吴觉巧.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与父母间亲子沟通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

    [11]路翔雁.初中生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的研究[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3):257-257.

    [12]张珊珊,张野.高职生孤独感在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03):25-28.

    [13]邓林园,武永新,孔荣,等.冲动性人格、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002):169-176.

    [14]余平.沟通团体对网络成瘾青少年亲子沟通的影响[D].2011.

    [15]Podsakoff,P.M.,MacKenzie,S.B.,Lee,J.Y.,&Podsakoff,N.P.(2003).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8(5),879-903.

    [16]王艳.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年级的关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3(09):173-174.

    [17]段水莲.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调查、干预与分析[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3.

    责任编辑朱守锂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