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网络舆情的公共管理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 |
范文 | 刘畅 摘 要: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受到网络舆情的多样化影响。新媒体、大众媒体的泛滥导致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也难以对媒体实施有效管理。所以,相关管理部门有必要结合现实情况做出改变,建立和互联网配套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应对网络舆情的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网络舆情;困境;策略 引言:新媒体的发展为社会大众增加了许多信息渠道来源,尤其是在即时性和互动性的作用下,公众的思维也在朝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然而不能忽略的是,新媒体产生的作用有双面性,匿名性、门槛低的特征让大众时刻面临着自持力和鉴别力的考验,主流意识形态想要对网络舆情实施管理也更显困难。尤其是在近年来国际竞争形势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渐扩大,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一、网络舆情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 1.消极网络事件的传播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设备为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提供了便利,但结合当前网络实际状况来看,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多维司法案件、安全事件和社会热点事件中,名人效应案、贪腐案、食品安全等事件为最。当然,公众对这些事件的关注无可厚非,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但是在新媒体博眼球、引流量的心理作用下,不少媒体会从阴谋论的角度对事件本身添油加醋,这就导致公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受到恶意解读的作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缺乏信心。 2.网络舆情传播迅速 网络舆情传播过快是舆情管理难以高效实施的重要原因,我国智能手机的用户在2020年将达到11亿人次,这就意味着网络舆情将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链和海量的手机用户快速传播。此外,我国互联网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过程中,以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软件为网络舆情的传播提供了捷径,并且信息受众只需要简单转载就可以让舆情二次传播。 3.监控预警不成熟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恶意信息对社会安定和谐产生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小觑,正如“碘盐防辐射”“世界末日买蜡烛”这些闹剧都是网络舆情缺乏管制产生的后果。当前网络舆情监控预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监控流程建设不完善;舆情深加工和利用不足;舆情覆盖控制面不全以及对舆情突出处理预案建设不到位等,这些消极因素共同制约着网络监控预警发挥作用。 4.网络舆论导致群众心理变化 在消极网络言论的长期影响下,不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降低,认为上访就会受到“官官相护”的迫害,与其“上访”不如“上网”,将事件情节描述得越恶劣,人们的关注就会迫使政府进行作为。这种状况在网络知名人物的支持下会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从而让人们对政府的批评更加尖锐,最终发展成舆论危机,造成政府公信力降低,即使事件最后发生转变,已经产生的损失也难以挽回。 二、网络舆情公共管理策略 1.主流媒体带动 实际上,在新媒体发展的同时,传统媒体也在网络舆论上尝试发出更多的声音。相比自媒体,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渠道更具有权威性,在经年累月的运行中积累了社会大众的好感,所以在信息发布上更能获得网民的认可。管理部门应当鼓励主流媒体进入网络环境,尽可能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在参与网络舆情的同时带动舆情环境的良性转变,促使主旋律、新时代的舆论主题在互联网遍地开花,构建生态环境更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2.注重舆论引导 古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网络舆论给了民众发声的渠道,政府管理部门应当珍惜这项渠道,将民众的意见整理汇总,作为调整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的现实依据。但同时也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有效管控,否则会导致谣言和极端言论大行其道,危及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这就要求政府将舆情管控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内比较成熟的舆情引导机制是构建专门的管理队伍和评论团队,管理团队的存在是为了保证信息真实性,让网民能够在网络新闻探讨中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评论团队的建设是为了引导群众用客观的眼光看待问题,帮助提高网民的鉴别力和自制力。 3.构建监控预警系统 网络舆情的监控预警是浩大且复杂的工作,管理部门可以分析统计数据,将网民常用的平台和网站当作监控对象,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将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舆论导向作为监控工作的重点内容。监控预警设计中应当包括信息收集、过滤加工、信息分析、警报提示和突发预案等功能,当负面舆论出现的同时,监控预警系统可以借此筛选信息,对舆论相关的原始信息和重要话题进行跟踪检测,以此为舆情分析提供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健康系统的完善和发挥作用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所以预警监控系统必须和各个部门共享信息。然而构建高效、完整的监控预警系统绝非易事,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系统建设方面的关注和投入,进一步提升监控预警系统的整体作用。 4.开展广泛的网络舆情教育 对网络舆情参与的各个主体展开教育是强化舆情管理的必要措施。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在网络上发布不实信息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让网络舆情参与者按照法律规定有序参与网络生活,各个管理部门和教育单位要承担起责任,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舆情教育体系。网络管理部门应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网络舆情参与规则,或者要求各个平台在用户协议中加入参与规则和文明规范等内容,以此实现对网民和信息发布者的教育,申明参与主体在网络中的权利和责任,让参与者在明确规则的基础上参与网络事件的讨论。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构建的关键时期,互联网作为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容易受到网络推手的误导,接受错误的信息,因此针对在网民中占比较多的青少年群体,更应当加强思政教育的网络舆论引导,要及时挖掘网络素材,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网言网语,引导学生的思想舆论。 结束语:管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指导,促进舆情交流平台的规范化建设和使用。对于可能发生的突发性舆情事件,政府部门也要具备应对能力,不至于让事件经过持续发酵后对社会发展产生恶性影响。总而言之,舆情管理绝非易事,政府要立足实践、积极作为,在兼顾民众发声需要的同时改善舆情环境。 参考文献: [1]蔡慧琳.网络舆情参与对现代公共管理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2020,33(10):183-185. [2]陆雅静.网络舆情的公共管理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J].河北企业,2020(06):34-35. [3]王华敏.网络舆情中不同主体的博弈及其治理研究[D].南昌大学,2020. [4]杜鹏磊.中国网络舆情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