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科幻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范文

    摘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首现“科幻”主题单元。科幻作品教学应当聚焦其呈现的特殊宏大情境,关注科学想象,突出文本体式特征。具体而言,通过前置性学习拓宽阅读积累,依托课文传授阅读策略,利用群书阅读提升阅读层次,强化写作巩固,借助跨媒介学习方式建构对宇宙空间的想象。

    关键词:科幻作品;科幻阅读;科学想象

    一、我国科幻创作的发展与科幻阅读

    (一)我国科幻创作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初,我国科幻创作曾出现两次短暂高潮。20世纪90年代起,纯文学式微,类型文学异军突起,科幻即为其一。2013年3月,世界著名科幻理论杂志《科幻研究》推出“中国专号”,展示中国科幻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该杂志40年中只出版过英、法、日、拉美等研究专号。2015年8月22日,刘慈欣以《三体》斩获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2016年8月21日,郝景芳《北京折叠》获“雨果奖”中短篇小说奖。2019年2月5日,根据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的影片《流浪地球》上映,引起轰动。早在2008年,严锋就曾这样评价:“在读过最新出版的《三体》以及《三体Ⅱ·黑暗森林》以后,我毫不怀疑,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此外,王晋康、韩松、何夕、赵海虹等作家亦有大量优秀的科幻作品。种种现象表明:国内科幻正向“国际水准”靠拢。

    (二)科幻阅读需要指导

    我国有数以千万计的科幻读者,尤以青少年学生居多。阿西莫夫认为,儿童应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1岁。从阿西莫夫的建议看,初中是科幻阅读关键期。吴岩认为,“科幻文学给儿童想象的空间”。有识之士意识到科幻阅读的重要性,然受作品良莠不齐及其他因素影响,持反对意见者也多。在我国,科幻阅读处于尴尬状态:专家赞同,学生喜爱,师长反对;理论上赞同,行动上反对。中小学生的科幻阅读处于自发与缺乏指导的状态,状况、影响堪忧,沉溺劣质科幻、奇幻、魔幻、玄幻者不在少数。用优秀的科幻作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成为一项紧迫课题。

    二、科幻作品教学应得到重视

    (一)优秀科幻作品进教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中教材无科幻作品。课标颁布后,语文教材“一标多本”,影响较大的苏教课标版、语文社课标版均未选编科幻作品,人教课标版曾选用星新一的《喂——出来》一文,但该文被安排在“人与自然”单元。

    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首次将“科幻”确定为单元主题(与以前的“探险”主题合为一个单元),构成七年级下册的“科幻探险”单元。“单元提示”中明确表示:“科学幻想,依据科学技术的原理、发展趋势以及科学假说,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与科幻方面的文章……”单元课文依次为《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河中石兽》。“科幻”主题的学习任务落在《带上她的眼睛》上,该文以孤篇承担一类文本的教学任务。从教材建设看,这标志着科幻作品在教材中开始占有一席之地,进入课程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顺带说一句,2018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Ⅲ选择刘慈欣的《微纪元(节选)》作为文学类阅读考查文本,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选择科幻作品《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作为文学作品阅读考查文本,说明科幻作品纳入了高考、中考的权威考查评价系统中,亦具特殊意义。

    (二)科幻作品选文地位亟待加强

    《带上她的眼睛》原文8000余字,选入教材的文本2500字左右。“编写组专门请他(刘慈欣)本人适应教材的篇幅做了改写”,此举值得肯定。然而,教材“分清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型,教读课以教师讲解为主,自读课就让学生自主阅读。……还有,自读课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篇名前标有*的为自读课文”。《带上她的眼睛》的教学定位是自读课文。

    语文教学中,科幻与科普共同承担科学精神、品质与思维的培养之重任,在科学想象方面,前者还优于后者。事实上,统编教材有7篇科普文(之前的课标版有11篇),1与7(或11)相比,说明教材重科普而轻科幻。想象分为科学想象与文学想象。科学想象是科幻小说的特质。初中教材历来将文学想象单独建构单元,统编教材的该单元共4课7篇文章(其中寓言4篇),收录童话、神话、寓言类文学想象文本,体系完整。可见,教材重文学想象轻科学想象。

    (三)科幻名著的阅读与指导欠缺

    统编教材中必读名著12部,“自主阅读推荐”名著24部。前一类中科幻名著一部——《海底两万里》;后一类中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名著也只有一部——阿西莫夫的《基地》(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魔幻小说)。前一类中科普一部——《昆虫记》;后一类中科普两部——卞毓麟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和蕾切爾·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前一类中文学想象名著一部——《西游记》,后一类中文学想象名著两部——李汝珍的《镜花缘》、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教材名著阅读体系中,科幻不占优势。

    统编教材名著指导的阅读策略大致可以分三类:指向阅读观、阅读理念的形成;指向阅读方法、过程;指向某一类作品的阅读。《海底两万里》定位为“快速阅读”,这一阅读策略定位不及《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的准确。其实,科幻名著更需专门的策略指导。

    (四)科学想象的写作任务缺乏

    统编教材安排的写作任务有五种方式:一是在“写作”之“写作实践”中呈现,每次3题;二是在“活动·探究”单元呈现专项写作任务;三是在课文助学系统,如“积累探究”中呈现;四是综合性学习中相关写作任务;五是“名著导读”部分的写作任务。上述分析未将“口语交际”之口头作文纳入。全面统计上述五种写作任务,发现仅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实践”任务三为科学想象类写作(题目略)。五种方式呈现的写作任务共有200余项,单元“写作实践”呈现的写作任务有96项。教材对科幻写作缺乏重视。

    (五)科幻作品实际教学出现偏差

    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带上她的眼睛》承载的任务在设计中出现了偏差。以“带上她的眼睛”为篇名、关键词在知网检索,得16篇教学论文。这些论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数量少,说明科幻小说教学未受关注;二是教学重点、论述重点不在“科幻”,而以讨论自读课文教学为主,另有两三篇教学设计,从小说要素展开。

    “阅读方法与文本体式相关联。不同体式、不同类型的作品,应该看的地方不一样,看出来的内容也不一样。” “小说教学的内容要随小说的类型特征来确定”,“小说的解读方式要随小说的文本体式而变化”,“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还需要研究这篇小说的文本体式,并据此来确定小说教学的内容,即具体的解读方式”。《带上她的眼睛》是科幻小说,在教材中承载着独特的教学任务。统编教材中共有17篇现代语体小说,九年级有三个小说单元。以小说要素的方式解读《带上她的眼睛》,无异于买椟还珠、焚琴煮鹤。

    三、科幻作品教学的价值与内容确定

    科幻作品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与科普作品不同,科幻作品不承载科学知识的教学。科幻小说“不具有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一如历史小说不是宣讲历史知识的教科书,战争小说也不讲授作战的军事常识一样”。科普作品中的知识是证实了的;科幻小说中的“知识”则或真或伪,只是一种逻辑合理性。如《带上她的眼睛》中,地核区域高温是真实的,而高度灵敏的传感器,目前只存在逻辑可能性。有的以现有科学水平不可能达到,如《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地航飞船进入地核区域,米哈伊尔驾驶航天器撞击太阳。

    科幻小说教学价值具体应指向以下方面:一是作品所描写的在特殊时期、特殊困境中人类表现出来的不屈、抗争、进取等积极品质(如《三体》中的章北海、罗辑)以及人物献身科学、正义事业的精神(如《朝闻道》中的丁仪);二是基于科学的推理与奇妙、开阔的想象;三是作品内容呈现的审美对象;四是科幻文化。在这些方面,科幻能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愉悦、高峰体验,有其他作品所不具备的优势。

    科幻作品的教学内容首先应当聚焦对人与科技、人与宇宙关系的大情境描写,迥异于现实、迥异于其他作品,如地核区域(《带上她的眼睛》)、爱因斯坦赤道(《朝闻道》)以及茫茫星际中的太空战争(《基地》)。科幻呈现的是宇宙、种族、文明等宏大形象,这些宏大形象已经成为独特的文学形象、审美形象,具有典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异于常人,他们有着特殊身份(丁仪)、特殊使命(章北海、罗辑)、特殊经历(领航员)。科幻小说关注人类种族与文明延续、地球存亡、宇宙危机等宏观问题。对这些特殊的场景、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形象、特殊的情感进行审美解读,对其缜密的逻辑思维、科学推理进行解读,是科幻小说教学的重点。阅读科幻小说,要理解科学想象的具体内容,要感受科学想象的瑰丽、奇妙、壮阔,感受非凡想象力带来的震撼,还要进行科学想象训练,提高科学想象能力。

    四、科幻作品教学的实施

    (一)通过前置性学习拓宽阅读积累

    要理解文本、形成共鸣,阅读学的解释是——个人体验经验必须与文本中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交集、重合,甚至超越。唤醒、激活个人体验是关键,而拥有丰富的个人经验是前提。教材涉及的科幻作品只有一篇課文、一部名著,不代表教学就应局限于此。在了解学生科幻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可提供适量的补充阅读,要求学生用前置性学习形成积累,实现对科幻作品的初步体验。

    (二)依托课文传授阅读策略

    一篇科幻课文教学,宜传授学生科幻作品的阅读方法与策略。可增加一两节自读课,进行阅读方法的练习、巩固。

    基于科幻小说的文本体式特征确定研读重点,基于科幻小说的鲜明特征确定研读重点,进而设计学习任务。以《带上她的眼睛》为例,阅读与学习任务的重点应在:

    (1)文本所述事情特殊在何处?从中获得怎样的审美愉悦?

    (2)文中主要人物身份、(今后的)生活、性格、精神品质特殊在何处?“我”对领航员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试做分析。

    (3)文中非凡的想象体现在何处?悬念、对比在文中如何体现,有何作用?

    ……

    (三)利用群书阅读提升阅读层次

    开展群书阅读,可加深对科幻作品的体验。群书阅读、整本书阅读要走出只获取信息之误区。构建任务是提升阅读层次的关键,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构建阅读任务的策略、方法。以《带上她的眼睛》《朝闻道》《三体》的群书(文)阅读为例,可构建如下任务:

    (1)刘慈欣笔下的英雄有何共性,又有何个性?试以领航员、丁仪、罗辑为对象加以分析。

    (2)从性格形成过程看,领航员、丁仪与罗辑等人性格呈现有何异同?

    (3)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往往在特殊事件、极端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也在特殊时刻形成情节逆转。试选择两部作品加以分析。

    (4)科幻小说以科学为根基,以幻想为灵魂。刘慈欣小说中的想象有何共性与个性?试选择两部作品进行分析。

    (5)有学者认为,刘慈欣小说有中国古典元素。试结合上述作品进行探究。

    ……

    学生可择其一二项完成,重要的是学习、借鉴构建任务的方法与策略。

    (四)强化写作巩固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写科幻作文。有些中考卷设计的科幻写作题,是很好的导向:

    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请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2019年北京中考作文题)

    类似例子还有2019年海南中考作文题等。利用写作进行巩固的另一种做法是,写科幻小说的赏析文章。

    (五)借助跨媒介学习方式

    想象宇宙空间的能力是读懂科幻作品的基础与关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位学习者的空间能力都不相同。对于想象宇宙空间能力薄弱者,借助跨媒介学习方式,辅之以VR眼镜、3D影视作品,帮助他们建构,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科幻作品阅读,可借助跨媒介学习方式,但不能用视频、图画等替代文本,否则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 严锋.追寻“造物主的活儿”——刘慈欣的科幻世界[J].书城,2009(2).

    [2] 弓立新.科幻文学给儿童想象的空间——访吴岩[J].少年儿童研究,2011(23).

    [3] 王本华.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主要特色[J].语文教学通讯,2016(26).

    [4]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5] 诸定国.名著阅读体系架构与教学建议——“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研读及教学”系列研究之二[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4).

    [6] 诸定国.统编教材写作课程化建设与教学应对——基于统编版与人教课标版的比较分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8).

    [7] 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8] 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9] 黄伊.论科学幻想小说[M].北京:科普出版社,198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