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王师晋《资敬堂家训》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范文

    摘要:清代王师晋所撰写的《资敬堂家训》涵盖了为人、治家、为学等思想内容,贯彻了中国传统家训对伦理道德的重视,凸显了清代家训由“范家”向“范世”转变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其中的处世、治家的理念为当今家庭建设、涵养家风提供了一种规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资敬堂家训;思想内容;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0-0131-03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 2018 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每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好家风能够修炼自身、昌盛家道、造福社会;而坏家风会祸害子孙、破坏家庭、危害社会。

    一、《资敬堂家训》的由来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每一部家训都凝结着长辈对家族中子孙后代与家族发展的期冀。清代资政大夫王师晋的《资敬堂家训》是当时家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王师晋,字以荘,号敬斋,祖籍原为浙江秀水县新塍镇,后因家庭遭遇变故,携侄辈由苏州吴江县盛泽镇迁至苏城克复定居葑门鈚家巷。迁居到苏城后,由于家事繁重,王师晋任命乔梓为经理;又恐自己年岁已高,身体欠佳,无法见及其养子王伟桢成家立业,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参照先儒格言作《资敬堂家训》。

    《资敬堂家训》是由王师晋所撰写、其曾孙王大隆辑录而成。这部家训作于咸丰、同治年间,分为上、下两卷,在上卷之前有序言和墓志铭作介绍,下卷之后有跋和勘误表作补充。其中上卷是王师晋写于其养子王伟桢的书信,包含着训谕其为人、处家、为学之道等内容;下卷则是摘录日记中的话语,抒发日常生活的人生感悟。笔者探究《资敬堂家训》中的思想内容,旨在通过梳理剖析清代王师晋家族的教育思想,揭示其文化价值。

    二、《资敬堂家训》的思想

    每一部家训都寄托着长辈对族人的殷殷教诲与仁爱关心,《资敬堂家训》亦是如此。王师晋围绕为人、处家、为学这些方面形成其家训体系,起到规范族人言行举止的作用,为促进家风建设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为人之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第一要义便是为人之道。所谓为人,对内而言,首先要求我们敬孝义,师长自为品学 兼优、尽心教读之人,晚辈要视其如父,竭力奉侍;其次要 “持己以俭、待人以宽”,族人对外需要结交正人君子,即性情爽直、为人诚实、平日里又好学的这类朋友可与之来 往,王师晋在家训中将择交益友与入芝兰之室作比拟,强 调择交益友对自身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要远离轻浮 小人,因为这类朋友总是做一些损人利己之事,一定不可 与之结交。王师晋在家训中为了形象地说明小人之危害, 特意举例说明:小人之害犹如用抹布擦拭桌上的水,必然 会留下痕迹,即便仔细擦拭也不能使之干净,日积月累, 污渍越多,损友之害亦日久弥之。王师晋在家训中亦罗列出“为人”之道对外要求“矜鳏”“恤寡”“怜孤”“哀独”诸条,在哀矜其凄惨境遇的同时,强调对其进行救助,“或 周恤或养赡,勿使狼狈,助其修仪”,或“包容而周恤之”,并“欲效范文正公义田之法,创设义庄以赡族人”。总之,量力济人之急,恤孤寡,助老废,周饭寒,解纷难,“耳目所及,凡有可行之善,尽力为之”。并且,谈吐间要保持谦 和之态,“言语尖酸刻薄,妄自夸大,既亏人品,复千天和,寻至破家辱身,非细故也”。

    在王师晋撰写的家训中,多处谈到周公的为人,勤俭作苦为其本性,引导子孙多向其学习;希望子孙后代在成长过程中要像新竹一样笔直挺立,“蒸蒸向上,不可存萎靡不振之心,勃然怒发,无倚榜他人,有特立独行之 概。”[3] 教育子孙在成年之后要心存利济观,志在圣贤; 为官以后,如何致君泽民,当需谨戒。明朝时期的许相卿 在其家训中也提到“及能言能行能食,时良知端倪发见, 便防放逸。”王师晋要求子孙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 观,在此,他引用了宋艺祖的治世养生之术来教育子孙: “治世莫如爱民,養生莫如寡欲。”

    (二)治家之道

    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氏族生活到家族,最后到家庭的变迁过程,家训作为家族内部每个人都该遵循的原则,起到了规范家族成员的作用。每个家族都有着相似又不同的处家方式,宗旨不外乎勤俭、谨慎、忠孝、和顺等这些方面。

    在王师晋的《资敬堂家训》中极力提倡节俭,并且严格区分了俭与吝:过分注重私人利益,一味守财,虏获他人所得是为人唾弃的行为,是吝啬;俭则是在去除奢华粉饰之后,勤俭节约,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治家方式。俭是一种行为习惯,更体现族人价值认知的高度。王师晋在综观苏州当地人家中兴盛者甚少这一情况后分析其原因,大都是因其在家族鼎盛时不知节俭,只知奢华浪费, 而富贵功名转瞬即逝,有一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的好处更是不胜枚举,“俭于嗜欲,可以保元育神;俭于言语,可以息是非、养精气;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 俭于思虑,可以一心静志;俭于交游,可以省酬应;俭于忿怒,可以免怨尤”;其次要明白“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俭则不廉,俭以养廉”。

    在《资敬堂家训》中,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家族中的财产,要按照一定章程分配用处,比如家族中的财产可分为十股,一年家用杂费支出五股;三股用来周济他人,包括族中的困难者和穷厄的贤士,邻里的饥寒者;二股储存起来以备凶荒。在此,王师晋推荐子孙可多读陆梭山的《正本制用篇》一书,学习其治家之道。除了固定支出以外,如果财产还有剩余,可通过购买一些清白房产收些花息,但不可以借此放债,这种行为害人害己,“己受盘剥之名,人受催迫之累,伤情而结怨”弊端甚多。第二,俭在粮食,王师晋借乡人之口,谈农人一年四季辛苦劳作,终日曝晒,尤为辛劳,身为富贵人家的子弟要体恤农民生活的饥寒,不可苛刻对待;要存心宽厚,珍惜自身所拥有的一切,勤俭节约。

    苏城殷富之家在经历了灾乱离散后被毁,即便是家产纵然丰厚,也断然不可挥霍。王师晋在家训中警戒弟子们要对家族产业心存敬畏,以孝、忠、信、礼、义、廉、耻为做人的基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样用于治家方面, 子孙理当心存圣贤之志,远离财色诱惑,“财色最足昏人志气”切勿让财色迷惑双眼,走入歧途。再者,王师晋要求子孙后代向其祖父学习,因为他一辈子为人勤俭,赒恤族亲和邻里乡党,为后代创祖宗福荫;但是,这“祖宗之德泽”又需要子孙后代加以拥护与保存。为此,王师晋将一年四季变更与富贵功名是祖宗培植之果,会经历开花结果枯萎这些过程类比,劝诫子孙后代要谨慎保家,不可败坏祖宗福荫。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财产分配要按照章程执行,但难免会有差池,各房所得多少要以和气为先,大房可多得一些,其他各房气量要大,不要因为一点小事伤了和气。此外,王师晋在家训中引用《朱柏庐先生家训》中有关夫妻、男女之间的相处之道,强调以和顺为先,所谓家和万事兴,维护好夫妻、男女之间的相处关系对于家庭氛围尤为重要。

    忠孝是自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资敬堂家训》中,王师晋谈到上至天子,下到平民,“其爱子之心同,所以期望之保爱之无不同”。当今我们常会调侃说: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父母之心非一般子 女所能理解,作为子女,要将忠孝常立心间,不要做伤害 父母、长辈的事情。传统家训中的忠孝还体现在对祖宗 的尊敬和坟墓的修建上,王氏坟茔就在家训中有所提及, “不可堆土于冢后,作幽城四围,只可扎竹篱通气,墓门上下只须直楞以通内外,断不可闭塞”等等。[3]

    (三)为学之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作为皇朝最后一个朝代,社会发展动荡不安,众多大宗殷富之家意识到了保证家业昌兴、世德傅家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局限于修身、齐家这些方面,为国效力,学习读书也颇为重要。王师晋作为清朝资政大夫,深明“读书精而上之可以希圣希贤,次之亦可显亲扬名,其余通达事理非读书何以能之”,颜氏家训也提及“读书做人,孝亲报国”的重要性。为此,《资敬堂家训》鼓励后代要以读书为学,以诗书起家。

    古有孟母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选择三次搬家,足以可见周边环境对于学习的影响作用;那么,读书亦要有选择性。选择什么样的书,在王师晋的家训中讲得格外清楚。王师晋强烈推荐“四书五经”一类儒家经典书籍,因为这些书籍均是古代圣贤以其自身阅历和资质为基,耗尽毕生所著。比如,《中庸》为性道之学, 重在慎独,这样才可享受独居带给人的安静与自省;《大学》为格物之学,谈及圣人之道等等,借以告诫子孙“威极则伤、恩极则滥、无偏无陂,平正公直,加以学力,殷殷善问。”[3]。同时,王师晋也要子孙后代要“留心经济之书”,像有关“兵政、河渠、钱漕、法律”的知识也都应详知。此外,王师晋为养子推荐了部分历代伟人的作品,如袁了凡的《先生四训》,张文端的《聪训斋语》;宋朝《二范集》,本朝《汤文正集》,都是洋溢着忠君爱民之情的杰作;还有《施恩由先生集》是其心爱之书,言之有物;其余有《陆宣公奏议》、《韩文公集》和《日知录》也是有用之书。在《资敬堂家训》中也提及到一枚硬币有两面, 书籍也有好坏之分,如若看到悖于圣贤之志以及其他闲杂书籍时,要立刻将其烧毁,不可留在家中,“天下淫书最当焚毁,不可遗”,因为淫书会直接损害人的心理,甚者病国殃民。

    王师晋对“如何读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品读五经四子书过程中要认真句读,再反之自身,思量自己的欠缺之处,就仿佛与“先圣先贤相对呓语”;五经四子书这类圣经般的书籍理当随身佩戴,随时品味,不可离身半刻;在学习过程中集三心于一身,“要有专心、有恒信、有勇心、有纯一不巳之心,方能成就一大器”。[3]

    读书学习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它带给人的益处也是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的,同时读书的好处“大之可以位天地育万物,小之可以修身齐家。存之于心则温厚和平,发之于外则博厚高深。试看古来能读书之人,居家诚意正心文章尔雅,为乡里之后良立朝,显亲扬名,致君泽民为朝廷之柱石,非体验圣贤之志焉能若此”。[3]

    三、《资敬堂家训》的现代价值

    《资敬堂家训》围绕为人、治家、为学这些问题教育子孙后代、规范族人。尽管《资敬堂家训》是清代年间的作品,但其体现的为人、治家、为学的思想对当今社会道德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參考价值。

    家训作为家风家教的载体流传于世,是每个家族道德风范的体现,王师晋所撰写的《资敬堂家训》凝聚了家族内部成才报国、勤俭治家、忠孝廉节、尊宗敬祖的道德风范。从国家层面而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标;从个人角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王氏家训教育子孙要以诗书传家,心存利济观,志存高远, 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友善对待弱势群体,营造和谐氛围;族内要做到平等分配,保证各房的利益……这都体现了《资敬堂家训》在关注个人发展、家族昌盛的同时, 要求族人要为社会建设考虑,因此,《资敬堂家训》仍然值得我们当代人研读汲取。

    概言之,伦理道德是家训教化的目的。王师晋的《资敬堂家训》以其独具一格的训导方式在清代家训中占据重要地位。全书用“以父母之心为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天下,无不爱之民物”作为结论,这些看似传统的家训文化却是国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些处世、治家的理念为国人当今涵养家风、家庭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余良年 . 孟子译注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2]( 清 ) 殷兆镛 . 皇清貤封资政大夫候选光褖寺署正王君敬斋墓志铭 [M]// 丙字丛编 ( 卷三 ).[ 出版社不详 ],1936.

    [3]( 清 ) 王师晋 . 资敬堂家训 [M]// 丙字丛编 ( 卷三 ).[ 出版社不详 ],1936.

    [4] 徐少锦 , 陈延斌 . 中国家训史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11. [5]( 隋 ) 颜之推 . 颜氏家训 [M]. 夏家善主编 . 天津 :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6.

    [6] 翟博 . 家庭建设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N]. 中国教育报 ,2015-02-27.

    作者简介:杨磊(1993—),男,山西榆次人,单位为太原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伦理学。

    (责任编辑:董惠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