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借助互联网 实施排难法 |
范文 | 张鹤立 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体现在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提升、意志塑造、智慧开启等诸多方面,都要求学生自主应对,在不断克服困难、实现对自我的超越过程中予以完成。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很重要一点是因问题有效解决而达成的。 我们知道,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因素颇多。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笔者看来,在审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时,我们不应从“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角度来诠释,而应强调“人是与其直接交往且影响心智变化的具体学习资源的产物”去建构,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搭建广阔的平台。 在鹤立教育会通班的教学法体系中,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我们提出了网络排难法。所谓网络排难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摒弃教学硬件缺欠、彌补教学软件不足,以求实现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伴随科技发展,教学设施设备更新与教学手段的进步势在必行。 今天,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为突出的是,面对互联网强大的资源优势,教师传统的权威形象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从知识传播、问题解决的视角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将越发降低。而且,又有谁能否定教师自身存在着知识结构的欠缺与不合理,以及承担教育工作专业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局限性?从这个角度看,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开始变得松散,甚至是疏离。因为,网络资源将成为学生自主成长中又一有效的助力者。换句话说,就是在学生自主成长的道路上,他找到了又一个支持者。尽管“他”以虚拟的方式存在于网络空间,但却是现实教育生活中,对每一位教师的真实挑战者。 借助互联网,实施网络排难法,是一个“善假于物”的教学行为。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突破与超越。网络排难法始于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是激活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力,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成为学生成长的原动力。网络排难法,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它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无限延伸和拓展,进而保证与学生可对话的教育资源无限放大、增容,为学生的见多识广提供了可能。网络排难法,使学生的问题解决活动,发生在对信息搜集、整理、驾驭、应用的过程中。 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与自身困境之间的矛盾,学生需要从自主学习出发,通过主动探究,在原始问题与新近资源间的碰撞中生成新知。需要强调的是,运用网络排难法不只在于点式问题的解决,更在于追求因问题解决过程所演化、形成的整体的思维模式,以及面对困境的勇气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专注和耐力。 (本栏责编 再 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