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问题驱动教学中问题设置的应用探讨
范文

    董晓怡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呈现数学思维的“载体”。问题驱动教学是指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的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问题。

    一、精心设置小组合作的问题,开展自主互助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设置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性、探索性、可操作性的问题,使小组内每个成员在独立思考后有效合作交流,能够驱动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轴对称现象的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根据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轴对称图形具有哪些特点?学生思考后得到了“左右对称、都有对称轴”等浅层次的答案,小组交流后会把问题向深层次延伸,得出“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等更有价值的答案。借助小组合作中的问题,学生在自主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因此,成功的问题设置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载体,为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建构自身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帮助。

    二、精心设置一题多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培养思维能力。而一题多解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过程中设置科学的一题多解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准确性,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增强学生思维深刻性。

    例如,在学过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上的点,且AE=CF,求证:BF//DE。

    事实上,这道精心设置的问题可以用到平行四边形所有的判定方法进行求解,既能够巩固和应用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定理,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发现自己能够在完成这道题目的基础上探索出更多的方法时,自然会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三、精心设置实际应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每个数学知识点都有它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

    例如,在《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的课后作业中,教师设置问题:利用测倾器和皮尺测量校园中旗杆的高度。这样的问题在夯实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联系起来了,自觉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经历的是自然的学习过程,逐渐会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数学教育家傅种孙先生曾说:“几何之务,不在知其然而在知其所以然;不在知其所以然,而在何由以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如何思考、如何研究等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精心设置问题,驱动学生自主互助探究,增强应用意识。

    (责 编 佳 琪)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