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运用DNA数据库串并破获两起打砸案 |
范文 | 陈红娟 陶文宇 甘小玲 摘 要 随着DNA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数据库的日益完善,法医DNA检验技术在侦查破案及诉讼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公安机关DNA数据库比对可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和依据。本文通过介绍利用DNA数据库串并破获两起打砸案,阐述了DNA数据库建立和应用的重要作用。 关健词 DNA数据库 生物物证检验 打砸串并案 作者简介:陈红娟,北海市公安局,主检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物证检验鉴定工作;陶文宇,北海市公安局,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物证检验鉴定工作;甘小玲,北海市合浦县公安局,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物证检验鉴定工作。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129 随着DNA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数据库的日益完善,法医DNA检验在案件侦破和解决积案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检出的DNA输入数据库进行数据比对破获案件逐渐成为一种常规的高科技破案方式。DNA分型技术的应用使法医DNA分析人员能够对各种生物物证进行个人同一认定,但生物检材与嫌疑人直接比对只发挥了DNA分型的极小部分作用,荧光标记STR复合扩增技术及全自动DNA分型仪器的出现,使STR-PCR技术检测结果自动化,加速了大规模建立DNA数据库的进程,而利用DNA数据库则可发挥DNA的较大作用。DNA数据库综合应用了现场勘验技术、DNA分型技术、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网络信息和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将相关生物性样本进行DNA检验,然后将其DNA多态性分析结果数字化,由计算机对数字化结果进行自动比对、分析、存储,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跨地区查询,从而实现了DNA信息共享 。随着数据库的科学管理和样本数据的增加,数据库的有效利用率会越来越高,其在打砸案抢系列案件等侦破中的地位将日益凸显,一旦在现场勘查中提取到生物物证并检出可用的DNA分型,经公安机关DNA数据库比对即可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有效的线索和主要依据。本文通过介绍两起利用DNA数据库破获打砸案,阐述建立和应用数据库的重要性。 一、案件资料 1.2015年12月14日凌晨,位于广西合浦县廉州镇廉州大道63号的某某某休闲中心被一伙蒙面男子持械入门进行打砸,在打砸过程中有嫌疑人受伤,地面、楼梯及门上多处留有血迹,现场提取多处可疑血迹进行DNA检验,检出两人完整的STR分型,录入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应用系统中。 2.2015年12月14日凌晨,位于广西合浦县廉州镇廉州大道69号的某某保健城被一伙蒙面男子持械入门进行打砸,提取现场遗留在现场的疑似嫌疑人作案时所驾驶的车辆进行DNA检验,其中疑似作案时所驾驶的车辆上可疑斑迹擦拭物检出一人STR分型,录入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应用系统中。 二、DNA检验及结果比对 1.以上案件的檢材均采用5% Chelex-100法提取DNA模板提取的检材均剪取到1.5mL离心管中,加入100ul的Chelex-100试剂,混匀后在560C 消化后用上清液在标准体系下用ABI公司的ID-Plus试剂盒利用9700型PCR扩增仪进行扩增,10ul的扩增体系;取1ul的扩增产物在3130型遗传分析仪检测,经GeneMap per ID-X软件分析,获得STR多态性分型结果。 2.将以上案件提取到的检材检出的STR多态性分型结果全部录入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中经过比对,首先比中两名前科人员,而案例2比对与案例1检出的其中一名嫌疑人STR分型结果一致,判定为同一团伙作案,迅速破获了两起案件。 三、讨论 1.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物证技术实现了从“特征识别”到“个体识别”的飞跃,DNA检验技术提供的“同一认定”或者“否定同一”的鉴定结论,在侦查破案及诉讼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有时仅凭单一的DNA检验结果不一定能为侦查破案提供明确的方向,有必要充分挖掘生物检测技术的科学内涵,充分应用DNA数据库,使结果能得到拓展运用,我国DNA数据库建设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DNA数据总量已突破四千多万条,DNA数据库的有效开发应用使法医DNA检验由传统的被动检验提供证据转变为主动检索查找犯罪嫌疑人、串并案、查找尸源等,实现了对犯罪嫌疑人的精确打击 。数据库的数据每天都在增加,相对于有效的比中信息,无效的比中信息更多,因此将数据库功能升级后必定能为串并案和缩小侦查范围尽快破案起到巨大的作用。随着公安机关信息化迅速发展和公安机关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工作已经跨入大数据应用时代。在大数据下,DNA数据库的应用将向关联应用、深度挖掘转变。除DNA分型等技术数据外,还将有包括犯罪的时间、空间、类别、手段以及涉案人员的地域、民族、行为等多个维度的海量数据。将数据引入DNA数据库,通过分类、估计、预测、相关性分组、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可以实现对DNA数据库中的DNA分型、人员背景和行为、案件特征等复杂数据的进一步挖掘 。目前我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技术将朝着更加简化、快速、高信息量、高通量的方向迅速发展。 2.我国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目前基因型数据只包含常色体STR,案件的破获也主要靠个体间的匹配 ,覆盖率较低,在DNA数据库中增加DNA数据库模块,特别是建立Y-STR数据库,既可扩展DNA数据库的作用,以“以Y找群、以DNA找人”为主线,实现从个体覆盖扩展到家系覆盖,提高检出犯罪嫌疑人的速度,亦可提高比中概率。Y染色体父系遗传特性决定了Y-STR检验技术在家系排查及认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男性嫌疑人筛查工作中,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随着mtDNA、SNP等遗传标记的逐步引入,这将不断充实、扩大DNA数据库的应用能力。在未来包容多种遗传标记的海量DNA数据库中,同一个体、双亲、单亲(多单亲)、同胞兄弟以及关系人等多种比对模式的融合,将大大丰富并提升的DNA数据库的应用效能;所以在目前应加大本地区高危人群血样采集,除了在看守所、拘留所全部人员采集的基础上,准确全面的做好家系调查和图谱绘制,制定合理的采样对象,搭建一个高质量DNA样本采集框架,确保录入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唯一性,实现案件正确串连,及时侦破。 3.为了更好更快地发挥DNA数据库的作用,在提高数据库的库容量同时,要加强对可疑生物检材的发现、提取,下大力气提高现场勘查能力,及时准确地发现、固定和提取案发现场检材;此外,要提高接触性物证(脱落细胞)的生物检材的检出率,除了在提取DNA的方法学上要进一步提高、成熟和完善外,从现场转移样本的载体也要规范化,在强力推广用纳米银棉签、植绒试子转移脱落细胞样本的同时,杜绝采用普通医用棉签转移样本,从而极大限度提高样本的检出率。一直以来,生物物证的提取都是DNA检验的基础,无论DNA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它的基础性地位都绝不会动摇,所以在提高勘验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DNA检验人员对疑难检材的检验能力,实行标准化及质量控制,检出高质量的DNASTR多态性分型结果 ,从而更好地运用DNA数据库破获案件。本案例2中,就是在遗留嫌疑人作案时所驾驶的车辆上可疑斑迹擦拭物检出微量DNA,为两起案件及时侦破提供了有力依据。 4 .随着DNA检验技术的发展,脱落细胞DNA检验已成为常态,通过这类微量物证比中前科人员并不是DNA本身所具备的功能,而是必须经过人为主导的采样、实验、对比、分析及数据解释等程序后,方可得出结果,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影响DNA证据的可信度 ,所以污染問题越来越受到DNA检验人员的重视,防污染是DNA检验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因此在整个检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防止污染,严防无关转移所形成的污染,对检出的DNA分型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不要片面追求DNA信息的证据价值 。本文所描述的案例中检出的脱落细胞DNA结果均为犯罪嫌疑人所遗留。 总之,案件生物检材DNA分型的成功检出和DNA数据库的联合应用,为打砸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对于实现由案到人侦查方式的转变、达到“服务于实战,服务于办案”目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释: 裴黎、董林芳、彭建雄,等.DNA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分析.第十届全国物证鉴定技术破案研讨会论文选.848 姜先华.中国法庭科学DNA数据库.中国法医学杂志.2006(5).21-23. 童奇、马骏、蔡巧娜,等.法医遗传学进展.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16.16-18. 杨玉章.Y-STR DNA数据库建设及应用.河南警察学报.2013(22).5-7. 郭景元.法医物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8-160. 郑秀芬编著.法医DNA分析.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461-462. 彭芸、许海燕、王洁.法医遗传学进展.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16.381-38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