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淮海战役中民众的奉献精神及当代传扬 |
范文 | 邹雯娟 孟文静 摘 要 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准海战役中人民支前运动的组织和发展过程更是把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发挥到顶峰。作战期间,民众不仅奉献了人力、物力,更奉献了智慧和热情,奠定了战役胜利的后勤保障,更充分激发了战士的士气,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表现出的对人民解放军作战的伟大奉献绝非偶然之举,这种精神的发挥是长期的影响和战时的激发所致。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依然需要发挥各阶层民众的奉献精神,为此,必须总结经验,持续地影响并有效激发其奉献精神。 关键词 奉献精神 淮海战役精神 人民群众 传承机制 作者简介:邹雯娟,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孟文静,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353 奉献精神是中国人民众多优良品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樂;商人们乐善好施,造福一方;当官者甘当公仆,为民请命……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不断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文化基因。,伟大的淮海战役的胜利就源于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之力量,从而延续了人民军队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因而广大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也成为淮海战役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淮海战役中民众的奉献精神及其巨大作用 奉献的原意是指恭敬的交付,呈献。在中华民族发展的长河中,乐于奉献逐渐成为一种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奉献者付出的不仅有物质,更有青春、汗水、热情。“奉献”也是满怀感情地为他人服务,做出贡献,是不计回报的无偿服务。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中,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役的最终胜利。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时所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及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是奉献人力,极大地支援了前线作战。淮海战役是一场规模巨大的大决战,战役的胜负直接影响整个解放战争的态势。而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而言,无论是军队数量、军事装备、以及其它物质条件都处于劣势;这就要动员无数的民工来运送武器弹药及粮食等战争物资。“淮海战役中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的支前场面,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卷。军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据统计,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吨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在这一次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和民工的数量之比达到一比九,换言之,一个战士有九个民工的支持,这样的战争焉能不胜。 其二是奉献了粮食、鞋服、担架等物资,充分满足了解放军运动作战的物资需要。据约900万人口的豫皖苏区不完全统计,在军管会的组织下,广大工人、市民、学生投入到了支前工作中,征集了1000多辆私营汽车和大量的平车、马车,把缴获的弹药、军需品及时送到前线部队;组成了千余做鞋小组、700多个缝衣小组赶做军衣和军鞋;医院负担治疗伤员的任务。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是后勤保障的前提和根本,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基础。 其三是奉献了智慧和能力,极大地配合了解放军战略战术有效的发挥。要打赢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依赖于正确的战略战术,其中政治工作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战略性工作。在政治工作中,瓦解敌军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其四是奉献了热情和爱心,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指战员的士气和胜利信念。在前线抢救伤员时,民工们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和敌机的轰炸扫射,不怕牺牲,快抢快送。在后方运粮的民工即便吃“三红”:红高、红胡萝ト、红辣根,也不动车上的一点米面;宁可自己顶风冒雨,也要确保不淋湿军粮。在家乡米磨面、制衣做鞋的乡亲们不分昼夜、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这样的镜头数不胜数。正是人民群众这种火一般的热情和不怕牺牲的爱心奉献,极大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的战斗士气和获胜欲望,使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顽强和坚韧。 二、促进民众奉献精神发挥的动力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人民群众对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们是极其敬仰的,而在他们身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奉献意识和行为。但是对于战争及其某一方的支持,并非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并实施。因此,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表现出的对人民解放军作战的伟大奉献绝非必然或者偶然之举。这种精神的发挥是长期的影响和战时的激发所致。 其一,奉献传统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无私地支持人民解放军的源动力。虽然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十分薄弱甚至完全缺失,还有所谓“好男不当兵”等等思想,但是对无私奉献品质的高度认同使得奉献精神在普通民众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父母、子女的奉献,对他人的奉献乃至对家国的奉献,一代代地传续着,奉献的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被承继下来。所以,一旦人们认同了某种政治信念和力量,他们便会义无反顾地加以支持,奉献自己的一切。 其二,共产党的长期影响。这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所言所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在根据地建设中,政治上试行人民民主,让广大民众尝试成为国家主人;在经济上或实现耕者有其田或减租减息,让广大农民阶级获得切切实实的物质利益;在思想文化上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让广大民众认同和接受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主张和共产党的领导……。长期的革命浸润和影响使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戴,所以当动员民众支援、支持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时,他们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奉献精神。 其三,战时的激发动员和组织。这主要是指淮海战役的战前、战中共产党人对民众的广泛而有效的激发动员。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赖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淮海战役支前工作非常重视,设立了支前领导机构,统筹安排支前工作,采取了有效的动员措施。 一是确立了支前政治动员的任务、目标和对策。首先, “稳定巩固民工情绪,提高民工支前积极性,保证完成各种复杂艰巨任务;另一方面,加强民工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民工政治阶级觉悟,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提拔干部,将所有参战民工团队,成为我们训练民工干部的学校,适应形势需要,迎接更大胜利的到来。” 二是合理编制民工队伍并充分保证民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华东支前委员会把征集的民工进行了合理的编制,对民工的供给也做了严格的规定,切实解决了民工支前途中吃饭、住宿、粮草补给、工具修理以及伤员治疗的各种困难。 三是通过奖惩机制激励民工的自觉奉献精神。一些区委还制定了民工支援前线奖惩条例,制定了民工立功标准与等级,更大的激发了民工的支前热情和动力。 总之,民工政治工作思想的确立,各地党政机关的坚决实施,加上对民工供应的合理安排,三管齐下,使后方人民群众纷纷加入支前民工队伍,为前方战线输送源源不断的后勤人员和物资供应。 三、奉献精神的当代传扬 诚然,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精神品质的一部分,但是正如淮海战役中民众的奉献精神发挥的动力源泉的分析告示我们,民众奉献精神的承续和发挥是有对象性的,有条件的,他们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施以任何人或者“权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人民的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的民族复兴大业,事关全体中国人民的福祉。当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进入关键期,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无论是从经验还是从现实需求看,依然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需要民众继续奉献其智慧、热情和爱,而这种奉献精神同样需要持续地影响和激发。 其一,作为激发主体的执政党和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塑造并巩固人民政党的新形象,吸引和感染民众为民族复兴大业自觉奉献。奉献精神是一种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是共产党人所推崇和提倡的一种精神,作为这种精神的推崇者和倡导者,共产党人理所应当以身作则,自己首先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去要求广大群众响应党的号召、学习实践奉献精神。共产党员是广大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具有高于一般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行动意志,但先进不仅要靠说,更要靠做。执政党不仅要用明明白白的语言告诉人民本党及其党员的先进性,更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其先进性,吸引和感染民众为民族复兴大业自觉奉献。共产党既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就要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 其二,奉献精神的表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从而激发民众的奉献精神。在革命战争时代,特殊的任务和艰苦的斗争环境,奉献精神在党员方面更多地表现为牺牲个人生命以换取革命事业的成功,在一边人民群众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共产党及其军队的认同和人力物力的支持。今天,社会上也时时涌现出这样的英雄人物,如大学生张华为抢救一个老农而英勇献身等等。如果只强调献身的唯一性,而忽视奉献精神的广泛性、多样性,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使人们感到奉献精神虽然崇高,但无法效仿,进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二是造成对大量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奉献行为的熟视无睹、漠然处之。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不利于奉献精神的弘扬。 其三,要建立奖励、宣传民众奉献精神的良性运行机制,鼓励民众自觉奉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設事业。一是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必须对当下民众奉献意识和奉献精神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加以宣传,使广大的党员和民众切实认识到奉献精神的重要性。然后由相关机构制定合理和可操作的奖励发现和实施措施。如在发现典型事迹方面,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社区、单位、企业、学校设立必要的机构,负责收集、统计、备案所属成员所做的善行义举开通热线电话、建立微博论坛,或组织专门人员深入群众走访调查,为广大群众反馈好人、好事提供使利集道,然后以奉献数据库等形式将每个人的“奉献信息”进行整理备案,作为日后奖励表彰、享受福利的重要依据。在奖励实施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专项的资金或物质奖励,公开奖励程序和办法等等。 其四,是及时的、适度的宣传。一方面要加大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为此要明确宣传先进事例的途径和程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积极构建奉献精神价值导向体系,各城市、各单位、各企业、各学校在提炼概括自己的城市精神、单位精神、企业精神、学校精神的同时,将其与奉献精神结合起来宣传和弘扬。此外,可以组织有关讲评和宣传的活动,如徐州市开展的评选好人活动,通过大众参与评选,在公共活动场所为好人塑像和宣传,这样的做法具有长远效应,一方面给好人带来了荣誉和精神鼓舞,更好地发挥其榜样作用,另一方面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 参考文献: [1]王石川.“好好回报人民”,用初心凝聚民心[EB/OL].(2017-12-17)[2018-12-05]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1217/c1003-29711563.html.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3]冷杰甫.淮海战役(第三册)[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8.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