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当代阐释
范文

    摘 要 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其思想是马克思对人生存意义的解读,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意蕴。自由时间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人类追求解放的过程,这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由时间理论可以使当代人们对幸福观具有更全面的理解,对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由时间 幸福

    作者简介:闫亚男,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109一、自由、时间与自由时间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述了自由的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由体现在人的解放上,异化劳动会消失,社会形成了真正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二是体现出人的主体性,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自由且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的修养。自由并不是无所顾忌,而是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追求一种和谐的自由,这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时间对人来说具有重要的生存论意义。时间在哲学中存在着三种时间观。一是自然时间观,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方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二是社会时间观,强调人对自然的时间的能动关系,带有马克思的时间观属性。把自然时间致力于人的实践活动。三是生命时间观,时间代表着人的原始本真性,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状态。

    马克思说:“自由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一部分用于消费产品,一部分用于从事自由活动,而这种自由活动不像劳动那样是在必须实现的外在目的压力下决定的……” 處于社会中的人,自由是时间是可以自己支配的,个人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可以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和交往空间,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自由时间理论把人看作社会发展的主体,体现着人的性质。自由时间不是只有在共产主义才能存在,它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独有的状态。二、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

    马克思对劳动时间进行了两方面的阐释,一方面马克思指出劳动时间就是劳动的持续时间,即劳动者在自然时间中从事的实践活动。其根据是时间的一维性。另一方面指劳动者创造价值的时间。自由时间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劳动时间的节约可以增加自由时间的比例。

    马克思提出的自由是在自由王国中实现的,在自由王国中,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人们可以最大限度上展现自身价值。那是的劳动时间通过自由时间来表现,人们生存的意义得到最大的展现。人的发展程度的高低取决于自由时间的实现程度。人的自由发展建立在人对自由时间的追求上。如果不在自由时间的基础上考虑人的发展,人类进步就无法实现。自由时间是和社会的发展状况联系起来的,社会生产力越发达,工人的剩余时间越多,人们获得自由的时间就会越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劳动时间也会相应的减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理解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前提是要明白什么是马克思所划分的时间。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体现着量的变化,劳动时间的增多,自由时间就会相应的减少,二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自由与自由时间的联合使人们找到了关于马克思自由理论的新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缩短劳动时间就是在增加自由时间的比列。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在特定条件下实现有机的统一。三、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形成

    (一)自由时间理论的萌芽

    在新闻出版自由上,马克思清楚的看到了社会现实状况。虽然书报检查官并不精通学术,但却对作者的作品胡乱指责。事实上,报纸检查官会阻碍书报自由的发展。他们是代表国家利益的,任何言论的把控都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对此,马克思深刻认识到:“学术才能是一般要求,这是多么明显的自由主义啊!地位是特殊的要求,这是多么明显的非自由主义啊!把学术才能同地位扯在一起,这又是多么虚伪的自由主义啊!” 马克思为赢得出版自由,公开展现对这种做法不满的态度。更为坚定的是,他认为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弊病,与社会制度有关。出版自由与人的精神相联系,是人民自由的一种体现。人们应该自由的发表自身的言论,不应该被政府控制。

    马克思在写《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论文时就提出了把时间与人联系起来。马克思写道:“人的感性就是形体化了的时间,就是感性世界自身之存在着的反映”,同时“由于那自身反映的感性知觉是时间本身,这就不能超出时间的界限。” 马克思将时间、感性与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把他们看成是相通的问题,其主体是人的问题。这时,马克思所认识的自由问题,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启发。

    (二)自由时间理论的发展

    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在继承费希特和黑格尔时间二分法的基础上,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编年时间、逻辑时间与历史时间存在着差异,不能把它们等同。要把时间放在哲学的高度去考量。简单来说,就是要把理论变为现实。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关于异化问题阐述最全面的书籍,也提到了人类解放的问题。人是有意识活动的主体,可以支配自己的自由活动。异化劳动“使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使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对人来说,它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 异化劳动使人把劳动仅仅作为维持生命的手段。工人创造的价值与自身付出的时间不成正比。劳动者从事劳动时间越多,可以支配个人自由的时间就会越少。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看到了人的主体作用,把人的位置提到了他应有的高度。把自由问题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强调个体生命的优先存在,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是最应该自由的。 “全部人类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资本论》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自由时间理论。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发展角度,第一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了三大形态理论,发现了社会发展的重大规律,这个规律的发现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这一理论把社会与人的发展相联系,马克思通过对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的解读做出了充分的证明。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由时间在不同阶级占有不同的比例,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理论存在着对立,工人阶级的价值不能完全体现。四、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当代意蕴

    (一)自由时间理论的社会意蕴

    马克思所说的自由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提出的,自由时间是人们真正可以支配的时间。共产主义学说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基础,指引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进道路。自由时间理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这为我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为创造共产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可以是人类清楚地认识到当下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的论述,我们不难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实质就是在人充分拥有自由时间的前提下,个人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自由时间的多少是人的解放程度的标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依赖于自由时间的保证。

    真正的自由时间是在自由社会中产生的,这个自由社会就是马克思所提及的真正的共同体,即实现共产主义。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进入一个真正的联合体。这个真正的共同体确保每个人的自由發展,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获得最大的展现,社会处于和谐状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自由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们不断积累财富的过程,为人类的自由发展做了准备。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旧式分工会消失。资产阶级社会中存在着对工人阶级的压迫,迫使劳动者大大增加劳动时间,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甚少。可以说旧式分工的消失对自由社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自由时间观蕴含着一系列科学方法,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中国梦是基于社会现实提出来的,但也有着理想的成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汇着历史和未来的向度,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现实社会中的中国梦是基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理论提出的,这个梦是人们实现共产主义发展的必要阶段。我们必须充分吸取马克思自由时间观的方法论精髓,节约时间,提高自身价值,挖掘创新精神,提高创新意识。走出一条既遵循中国梦实现进程的客观规律、又能够发挥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坚实路程。

    (二)自由时间理论的人学意蕴

    当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在不断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前进。基于社会当下的发展水平,许多人都在追求物质幸福,忽视了精神财富的需要。正确的幸福观需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统一。而精神财富的获得是从人们获得的自由时间上体现出来的。人们只有具有个人充分的自由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内心才会有幸福感。人们的自由时间可以随时被支配,能够完全满足自己的需要时才能充分流露出幸福感。可以说,自由时间是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必要条件。为了获得幸福感,我们要提升自身的价值,扩大生命的尺度。

    实现人们在自由时间里的幸福感,我们要把握好时间与幸福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利用时间,定位幸福。当下,人们过度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了精神财富。这不仅不利于身心发展,而且对自身健康也会产生影响。人们拥有充足的自由时间的同时,应该做到同时获得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二是合理安排自由时间,理性追求幸福。这就需要人们丰富自身的社会意识,学习文化知识,增加自身的理性思维。三是充分利用自由时间,享受幸福。充足的自由时间给享受幸福提供了条件,人们可以扩大自身维度,节约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综上所述,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有着丰富的社会意蕴和人学意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前瞻行的指引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人们开启社会发展的指明灯。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科学的理论做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用理论指导实践。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6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4:28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9,175.

    马克思.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M].贺麟,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3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