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媒体的发展对青年群体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范文

    孙静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当今人们获取信息和发现交流的重要平台。青年群体作为新媒体应用的主要人群,其生活方式深受影响。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点为青年群体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其所含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等所导致的负面作用也在凸显。从新媒体发展中对青年群体的正反两面的影响着手,讨论新媒体的发展如何影响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帮助青年群体在新媒体的使用中趋利避害,更好更有效的利用新媒体服务于人。

    [关键词]新媒体;青年群体;生活方式;影响;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的迅速发展,新媒体蓬勃发展并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当前的主流媒体。以微信、微博、QQ等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正缩短着人们的交流距离,以百度、Google、360搜索等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正简化着人们寻找信息的方式,以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为代表的新闻应用正迅速刷新着实时新闻,新媒体环境下这些简单便利的应用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青年群体作为此类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主要人群,其生活方式也广受影响。因此,从新媒体发展中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其影响的角度深入探讨,其成果有助于了解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其变化,并可从社会、高校以及青年群体本身等方面为青年群体采取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引导青年群体善用新媒体提供合理建议。

    一、新媒体等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新媒体。新媒体一个相对且宽泛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广播、图书、报刊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同时,它的传播包括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以及数字电视、手机、电脑等多种渠道。冯雯璐指出:“所谓新媒体,是指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渠道,向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传播信息,从而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媒体形态。”从这一方面而言,新媒体其实是数字化新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的固定性和局限性,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传播途径更加高效灵活,其信息量丰富、互动性突出、信息获取即时、覆盖率高等特点,使得新媒体在现代传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包括衣食住行、休息娱乐、劳动工作、社会交往等物质方面以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不同领域专家对其定义不同。心理学家认为,生活方式是指一个人在早期的社会生活道路上所形成和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社会学家认为,生活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制约条件下和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综合。本文研究的青年群体是15至34岁(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的年轻人群,这些人群多为学生和初步进入社会的青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完成初步社会化,因此对他们而言,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学习、消费、休闲和交往等物质生活方面以及心理健康等精神生活方面。

    二、新媒體背景下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现状

    在了解新媒体对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内容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新媒体在青年群体中的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5年7月23日在北京发布了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详细的解释了中国目前的互联网使用率。《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的规模已高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占绝对数量为5.94亿,手机网民的比例占88.9%且手机网民规模增长稳定。随着手机的大屏化和应用体验的不断改善,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显著。其中青年群体占了大部分比例,是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

    关于新媒体涉及的内容,《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应用分化趋势明显,电子邮件、BBS等传统互联网络应用的使用率逐渐降低;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等基础网络应用使用率逐渐饱和;移动商务类应用发展迅速,成为网络经济增长的新力量;网络支付从线上扩展到线下,规模迅速扩大,使用率迅速增长,娱乐类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没有剧烈变动,基本保持稳定。

    根据《报告》内容结合当今实际,发现当今青年群体对于新媒体技术的适用领域主要包括:搜索引擎,查阅资料;微信、QQ等及时聊天工具;新闻视频等休闲娱乐以及网上购物支付等购物方式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的诸如“彩票”、“余额宝”等的网上金融理财类应用软件。

    三、新媒体对青年群体生活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迅速发展对青年群体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不论是青年群体的学习、消费还是休闲、购物都体现着新媒体的影子。任何事物的影响都不是单一的,新媒体的发展对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亦优劣相随。

    (一)新媒体对青年群体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青年群体的学习方式。相比信息获取相对固定的图书、广播、报刊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多样灵活,信息获取也更加便利。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搜索引擎与前沿技术的融合发展,网络智能搜索发展迅速,搜索设计的多元化也使得资料查阅和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准确,只需要键入关键词便能从庞大的数据库中获得大量相关信息。

    2、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的发展使青年群体的消费方式发生转变。调查显示,青年群体的购物方式中网购占据了重要比例。相比线下购物的疲惫和时间的消耗,网上购物只需要轻轻动动手指便能找到需要的东西,这使购物变得简单、节省时间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因此网购备受青年群体的青睐。

    3、新媒体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休闲方式。除了线下的旅游、运动外,新媒体的发展为青年群体的休闲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网络游戏、视频等。中国科协和卫生部开展的“信息时代青少年生活方式调查”显示,上网娱乐已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闲暇生活方式。由此可见,新媒体在青年群体的休闲方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4、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促进了青年群体的自我表达。青年人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倾向和自我表达意愿,而实际生活中往往缺乏平台,还要承受面对大众的强烈心理压力。通过新媒体发展下的微博、微信、QQ等工具,为青年人提供了良好的表达平台,青年群体能够在自我的朋友圈或空间发布动态信息,表达自我状态的行动,并与自己的好友或者同学分享心情,增加情感互动和话题讨论。除此之外,一些应用能够隐去姓名,让青年人自觉有了保护屏障,能够匿名吐槽和发泄心理压力。

    5、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促进了人际交往。许多青年人由于性格等因素,不能与周围人进行恰当的交流,而网络上的人既互不相识也不用面对面交谈,减少了紧张感和尴尬感,反而能够与他人进行友好正常的交流。同时,相比现实的朋友圈,网络上的人天南海北都有,互不了解,不必担心说错话闹矛盾,并且,由于网络上见面的机会甚少,互相不能了解身份,便使人缺少危机感,敢于交流一些自己认为不能被周围人知道但又不吐不快的秘密。另外,网络面向的是全国人,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人都有,许多人能够在网络上找到兴趣相仿、志趣相投的人,经过交流之后,有时能发展成为现实的朋友。

    (二)新媒体对青年群體生活方式的消极影响。新媒体技术为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1、新媒体中的不良观念导致青年群体的价值观错位。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信息纷繁驳杂,不良信息极易对青年群体造成不良影响。纵观互联网和手机新闻消息,网络间充斥着一种“金钱至上”、“及时享乐”的观念,使许多青年人盲目追求金钱以及“高端定制”,导致诸如“裸贷”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2、新媒体的广泛性和隐蔽性导致青年群体的整体思想偏差。新媒体的即时性、便利性、虚拟性和广泛性带给青年群体方便的同时隐藏着重大的问题。新媒体的广泛性、虚拟性和隐蔽性消减了网民的自律性和对事件的理性,容易导致思想偏差。而处于网络的大环境中,往往容易出现个体意识减弱,群体意识增强的现象。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当人们遇见有争议的问题时,会观察自己是否属于“多数意见”,是则会加强表达意见的欲望,反之则担心被孤立而往往保持沉默。这就是网络暴力出现的心理原因。

    3、新媒体的发展影响了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新媒体发展到今天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网络成瘾、手机依赖。所谓的网络成瘾即对网络过度沉迷,有人称之为“电子海洛因”,主要表现为恶心厌食、体重下降、情绪低落、对人冷漠、记忆力下降、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等症状,严重影响青年身心健康。许多人发现自己患有“手机依赖症”,“低头族”的规模也日益扩大,许多青年人沉浸于网络带来的轻松、愉悦的氛围,忽视现实世界的需要,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导致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更有甚者借助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肆意谩骂攻击他人,使网络暴力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

    四、新媒体发展下对青年群体的引导策略

    新媒体的发展有利亦有弊,要客观看待新媒体的发展,正确引导青年群体,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使用新媒体,而这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青年群体本身的共同协作。

    (一)政府应加强信息监管,对信息出口严格把关,对于虚假、谣言和恶意诋毁等言论彻底杜绝,切断此类信息的传播途径。在虚假信息出现后及时发布正确信息,并做好相应解释和引导,将不良影响降到最小。加强网络立法,完善网络公民网络行为法律法规,做好网络规整。如我国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在2013年9月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了谣言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这是网络立法踏出的重要一步。

    (二)社会协作。社会大众和媒体工作者应当紧跟政府步伐,弘扬主流文化,引导青年人的价值观建立。作为“社会良心”的媒体工作者应当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用事实引导社会风气,切实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和改善,而不是为了博眼球捏造事实,刻意煽动舆论。作为互联网界的代表,应当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创新,建立合理的互联网络一体化机制。

    (三)学校引导。学校和老师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点,增加课堂气氛和知识拓展,增加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课程,组织大家对该事件进行积极合理的分析,以此来锻炼青年群体的思辨力,提高他们的判断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新媒体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如根据青年的微博、空间动态等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四)青年群体应当增强自控意识和辨别能力。在利用新媒体学习知识、扩大交流圈的同时,应当加强自控能力,避免过分沉溺于网络;面对网络热点事件应当保持理性态度,了解事情发展前后始末之后再发表观点,拒绝盲目从众;遇到大肆传播的谣言,要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在不能确定真假的情况下,不盲目转发和传播,不做谣言传播的中间者,同时,不煽动舆论,不参加网络聚集,坚持网络自律,谨守网络道德。

    (五)青年群体应当及时发现不良信息的影响,确保心理健康。青年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当保持清醒的意识和自我觉察能力,及时寻求帮助,积极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

    新媒体发展的最终目的便是服务大众,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致力于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更便捷的生活方式。如今,新媒体的使用和普及已成大势所趋,作为新媒体使用率的主要贡献者,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深受影响。因此,政府、社会、高校等方面都应意识到新媒体的力量,加强监管和引导,帮助青年群体合理高效的使用新媒体为自己服务,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信息获取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依托新媒体平台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迎军,梁东兴,周皓.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的社会性偏差与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83-194.

    [2]闫超栋.新媒体背景下的青少年生活方式探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10,23(4):8-10.

    [3]张宗伟.地方高校品牌创建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8).

    [4]胡玉宁,朱学芳.微媒体时代下青年社会心态的分析与引导[J].中国青年研究,2016(11):87-92.

    [5](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317.

    [6]郭慧.防控网络谣言综合治理[J].人民网,2011.

    [7]周铮铮.新媒体的发展对青年群体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微博、微信、人人为例[J].人资社科,2014(11):349-350.

    [8]高洁,张培.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方式影响的调查研究[J].远程教育,2015(12):40-41.

    [9]任智霞.新媒体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2):94-95.

    [10]方琳.新媒体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探析[J].财经纵览-信息传媒,2015(48):194-195.

    [11]雷利娟,肖君政.新媒体冲击下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嬗变[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90-92.

    [12]卜建华.当前社会思潮的传播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3:58